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515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壳内装有驱动机构和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由曲轴、气缸、下轴承和上轴承组成,曲轴上设有曲轴凸轮,曲轴的中心设置有泵油孔,曲轴凸轮的两端面分别径向设置有与泵油孔连通的下导油孔和上导油孔,在曲轴凸轮的偏心侧设置有减重孔,用于减少偏心力,在曲轴凸轮的近轴侧设有导油槽,与两个轴承上的油槽构成润滑、回油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曲轴凸轮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很大偏心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以及曲轴润滑效果差的不足,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既能降低曲轴凸轮的偏心力又能使曲轴充分、均匀的润滑,大大提高了压缩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机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产品,它是将原动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压力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它是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与电动机连接的曲轴,曲轴上的套环随曲轴而转动,并对气缸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根据力学原理,在偏心轴转动时,质量越大,所要给予的转动力越大。曲轴偏心量越大,压缩机压缩空气的效率越高,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也就越大。同时,曲轴偏心轴偏心尺寸越大,转动起来产生的偏心力也越大,所以撞击滑片产生的噪音也越大,对套环与滑片的磨损也越大。传统技术中为了平衡偏心轴的偏心力,通常会加装平衡块,这样额外增加了电机的负荷,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套环运动过程中,上轴承和下轴承与曲轴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发热现象,因此,保证压缩机曲轴、轴承、套环等运动件的充分润滑是维持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219999.3,申请日:2009年10月22日,技术名称为:一种压缩机用偏心曲轴及使用该偏心曲轴的回转压缩机,该方案所公布的偏心曲轴的偏心凸轮在设置偏心突出部的一侧有纵向设置的半通孔,设置的半通孔可以减少偏心凸轮在设置突出部一侧的重量。该方案减轻了偏心曲轴偏心突出部的重量,且对上轴承进行一定的润滑,但是所开的半通孔,会因为质量分布不均而使运动不平稳,导致运动中的碰撞而产生摩擦和噪声。此外,该专利方案中的曲轴只是在上轴承处开了进油孔,不能对接触面形成均匀的润滑,而且该方案没有提出对下轴承摩擦副的解决方案。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179324.0,申请日:2009年9月29日,技术名称为:一种偏心曲轴及使用该偏心曲轴的回转压缩机,该方案公布了一种偏心曲轴,包括一长轴及设置在长轴中的偏心凸轮,偏心凸轮周圈环设有螺旋油槽,螺旋油槽在偏心凸轮的突出部设置成减少偏心量的深切切槽旋转过程中,可以将螺旋油槽的润滑油带至偏心凸轮与滚子的接触面,减小摩擦阻力降低磨损。该方案所开的深切槽,降低了偏心凸轮的结构强度,而且所谓的润滑只是针对偏心凸轮与滚子间的润滑,而滚子与曲轴间的摩擦并没得到解决,还需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曲轴凸轮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很大偏心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以及曲轴润滑效果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有减重凸轮的压缩机,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既能减少曲轴凸轮产生的偏心力、降低噪音,又能确保曲轴与上轴承、下轴承间充分、均匀的润滑,大大提高了压缩机性能,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技术的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包括机壳、驱动机构和压缩机构,所述的机壳内装有驱动机构和压缩机构,所述的压缩机构包括曲轴、气缸、下轴承和上轴承,所述的曲轴上设有曲轴凸轮,所述的曲轴凸轮外周套装有套环,该曲轴通过安装在曲轴凸轮两侧的下轴承和上轴承固定于机壳内,所述的气缸套装在套环上,气缸与下轴承、上轴承形成压缩空间;所述的曲轴的轴心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泵油孔,所述的曲轴凸轮的两侧分别径向设置有与泵油孔相连通的下导油孔和上导油孔,该曲轴凸轮近轴侧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导油槽,在曲轴凸轮的偏心侧开设有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所述的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均沿导油槽的轴向设置,且第二减重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减重孔与导油槽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第一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位于第二减重孔的两侧; 所述的上轴承的下端面开设有径向设置的上轴承端面油槽,该上轴承的内表面开设有沿曲轴轴向设置的上轴承内径油槽,所述的上轴承内径油槽一端与上轴承端面油槽相连通,该上轴承内径油槽的另一端与上导油孔相连通,上述的上轴承端面油槽与导油槽的上端相连通; 所述的下轴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下轴承端面油槽,该下轴承的内表面开设有沿曲轴轴向设置的下轴承内径油槽,所述的下轴承内径油槽一端分别与下轴承端面油槽、下导油孔相连通,该下轴承内径油槽的另一端延伸至下轴承的底端,上述的下轴承端面油槽与导油槽的下端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关于两个第二减重孔中轴线所在的径向截面对称分布。 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的截面形状是圆形。 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导油槽的底部与曲轴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减重孔与曲轴中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上轴承端面油槽和下轴承端面油槽沿径向的长度不小于导油槽与曲轴外圆面之间的距离。 3.有益效果 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的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在曲轴凸轮的偏心侧开设有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减少了曲轴凸轮偏心侧的重量,减少了曲轴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对压缩机的影响,减小振动与噪音; (2)本技术的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由上导油孔进入的润滑油,流至上轴承内径油槽底端,经过上轴承端面油槽流入导油槽,进而通过下轴承端面油槽流入下轴承内径油槽,最终流入机壳的储油部,在润滑的同时,形成一条回油通道,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轴承与曲轴之间的摩擦,增加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还避免了不必要的润滑油吸入,并把多余的润滑油重新送回储油部分,提高了系统泵油能力,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3)本技术的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两个第二减重孔与导油槽在同一径向截面上,利用两个第二减重孔减轻曲轴凸轮重量,同时平衡导油槽;第一减重孔和第三减重孔关于第二减重孔与导油槽所在径向截面对称分布,使曲轴凸轮重心分布在第二减重孔中轴线所在截面上,避免了曲轴凸轮工作时因重心偏置而造成的振动,确保曲轴能够平稳运转,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4)本技术的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技术的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技术中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技术中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技术中曲轴凸轮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技术中上轴承端面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技术中上轴承内径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技术中下轴承端面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技术中下轴承内径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机壳;2、套环;3、下轴承;301、下轴承内径油槽;302、下轴承端面油槽;4、气缸;5、上轴承;501、上轴承内径油槽;502、上轴承端面油槽;6、曲轴;601、泵油孔;602、下导油孔;603、上导油孔;604、导油槽;605、曲轴凸轮;606、第一减重孔;607、第二减重孔;608、第三减重孔;7、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la、图lb、图2a和图2b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包括机壳(1)、驱动机构(7)和压缩机构,所述的机壳(1)内装有驱动机构(7)和压缩机构,所述的压缩机构包括曲轴(6)、气缸(4)、下轴承(3)和上轴承(5),所述的曲轴(6)上设有曲轴凸轮(605),所述的曲轴凸轮(605)外周套装有套环(2),该曲轴(6)通过安装在曲轴凸轮(605)两侧的下轴承(3)和上轴承(5)固定于机壳(1)内,所述的气缸(4)套装在套环(2)外周,气缸(4)与下轴承(3)、上轴承(5)形成压缩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6)的轴心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泵油孔(601),所述的曲轴凸轮(605)的两侧分别径向设置有与泵油孔(601)相连通的下导油孔(602)和上导油孔(603),该曲轴凸轮(605)近轴侧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导油槽(604),在曲轴凸轮(605)的偏心侧开设有第一减重孔(606)、第二减重孔(607)和第三减重孔(608),所述的第一减重孔(606)、第二减重孔(607)和第三减重孔(608)均沿导油槽(604)的轴向设置,且第二减重孔(607)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减重孔(607)与导油槽(604)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第一减重孔(606)和第三减重孔(608)位于第二减重孔(607)的两侧;所述的上轴承(5)的下端面开设有径向设置的上轴承端面油槽(502),该上轴承(5)的内表面开设有沿曲轴(6)轴向设置的上轴承内径油槽(501),所述的上轴承内径油槽(501)一端与上轴承端面油槽(502)相连通,该上轴承内径油槽(501)的另一端与上导油孔(603)相连通,上述的上轴承端面油槽(502)与导油槽(604)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的下轴承(3)的上端面开设有径向设置的下轴承端面油槽(302),该下轴承(3)的内表面开设有沿曲轴(6)轴向设置的下轴承内径油槽(301),所述的下轴承内径油槽(301)一端分别与下轴承端面油槽(302)、下导油孔(602)相连通,该下轴承内径油槽(301)的另一端延伸至下轴承(3)的底端,上述的下轴承端面油槽(302)与导油槽(604)的下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有减重曲轴凸轮的压缩机,包括机壳(1)、驱动机构(7)和压缩机构,所述的机壳(1)内装有驱动机构(7)和压缩机构,所述的压缩机构包括曲轴(6)、气缸(4)、下轴承(3)和上轴承(5),所述的曲轴(6)上设有曲轴凸轮¢05),所述的曲轴凸轮(605)外周套装有套环(2),该曲轴(6)通过安装在曲轴凸轮(605)两侧的下轴承(3)和上轴承(5)固定于机壳(1)内,所述的气缸(4)套装在套环(2)外周,气缸(4)与下轴承(3)、上轴承(5)形成压缩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6)的轴心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泵油孔(601),所述的曲轴凸轮(605)的两侧分别径向设置有与泵油孔(601)相连通的下导油孔(602)和上导油孔(603),该曲轴凸轮(605)近轴侧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导油槽¢04),在曲轴凸轮¢05)的偏心侧开设有第一减重孔(606)、第二减重孔(607)和第三减重孔(608),所述的第一减重孔(606)、第二减重孔(607)和第三减重孔(608)均沿导油槽¢04)的轴向设置,且第二减重孔(607)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减重孔(607)与导油槽(604)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第一减重孔(606)和第三减重孔(608)位于第二减重孔¢07)的两侧; 所述的上轴承(5)的下端面开设有径向设置的上轴承端面油槽(502),该上轴承(5)的内表面开设有沿曲轴(6)轴向设置的上轴承内径油槽(501),所述的上轴承内径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侠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粤美金属制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