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暗挖碎裂岩体地铁隧道交叉点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5365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碎裂岩体地铁隧道交叉点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先开挖主体车站与风道的交叉点上台阶,进行一定的荷载释放;然后,由风道向交叉点开挖下导洞,施工至端墙;由交叉点上台阶向下台阶开挖槽孔,施做接口圈梁结构;开挖交叉点中台阶中间一定宽度土体,施做二衬结构,使之与圈梁形成整体框架结构;待二衬终凝后,开挖中台阶其它部分土体,完成全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广泛适用于覆盖浅、岩体碎裂、沉降控制严的大断面交叉隧道,先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能够减小大断面施工的跨度影响效应,有效控制碎裂岩体的沉降变形,确保交叉洞室的施工安全和整体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地铁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发展中的主导。地铁车站往往修建在繁华的闹市区,该区域地表控制严、施工难度大、安全等级高,给地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在碎裂岩体地铁隧道交叉点处,其断面形状复杂、两侧临空面大、拐角点易形成应力集中、围岩破碎节理发育、相邻隧道施工易产生群洞效应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临空面失稳破坏、施工工期延误、地表大面积沉陷、上部建筑物开裂甚至倾斜等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于隧道交叉点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一般采用台阶法或多导洞中隔墙法,为了控制地层变形往往加大支护刚度或增加支护措施,导致支护成本剧增,支护工序繁琐,加剧了劳动力强度,延误了施工工期。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以控制碎裂岩体的沉降变形,提高施工效率,确保交叉洞室的施工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包括: ,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由主体车站向主体车站与风道的交叉点上断面开挖中导洞,逐榀支撑型钢门架进洞,施工至端墙,并完成初期支护; 步骤二,由中导洞向风道的左导洞、右导洞开挖,及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直至使主体车站上断面与风道上断面贯通,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围岩; 步骤三,从风道左导洞、右导洞开挖下台阶进入上述交叉点,施作初期支护,开挖至端墙时,施作端墙支护; 步骤四,从主体车站中导洞向端墙方向开挖交叉点上台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开挖至端墙完成端墙支护; 步骤五,开挖风道与主体车站接口处圈梁位置的中间土体,中台阶开挖槽孔,施作网喷支护; 步骤六,风道挑高段下台阶右侧底部外扩开挖50cm,架立格栅拱架,每榀拱架打设四根注浆导管,并施作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底部圈梁和侧部圈梁,然后整体浇筑上部圈梁与主体车站剩余二衬; 步骤七,拆除交叉点下台阶中间的临时支撑,然后施作仰拱衬砌和仰拱回填; 步骤八,对应中间仰拱位置,开挖中台阶预留土体,并拆除上台阶相应中隔壁的临时支撑,完成初期支护,施作衬砌与圈梁顺接; 步骤九,待中间二衬终凝后,开挖并施工靠近端墙方向的衬砌,然后施作靠近外侧部分的衬砌,施工步序同上;完成风道与主体车站交叉点处的施工。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中支撑型钢门架采用热轧型钢制造。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中的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和网喷混凝土。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中的中隔壁临时支撑采用热轧型钢。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三中的端墙支护采用格栅钢架、注浆小导管和网喷混凝土组成。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六中的圈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断面形状为矩形。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六中的主体车站剩余二衬是指在施作车体车站二衬结构时,预留靠近交叉点的二衬,使之与圈梁整体浇筑,避免施工缝的产生。 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七中的仰拱衬砌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广泛适用于覆盖浅、岩体碎裂、沉降控制严的大断面交叉隧道,先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能够减小大断面施工的跨度影响效应,有效控制碎裂岩体的沉降变形,确保交叉洞室的施工安全和整体稳定。待框架结构稳定后,可以同时开挖交叉点与主体车站下部岩体,从车站与风道同时出渣,提高交叉隧道的施工速度,显著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额外增加支护工序,克服了在碎裂岩体施工中支护刚度过大、支护工序繁琐的缺点,具有安全快捷、经济合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一中的主体车站向交叉点开挖中导洞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二中的中导洞向风道方向开挖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三中的开挖交叉点下导洞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四中的中导洞向端墙方向开挖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五中的交叉点中台阶开挖槽孔的平面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六中的交叉点下台阶开挖斜槽的剖面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六中的施做交叉点接口圈梁的剖面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七中的施做交叉点下台阶中间仰拱的平面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八中的施做交叉点中间衬砌的剖面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九中的由交叉点中间向两侧施工衬砌的平面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九中的完成交叉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主体车站;2-风道;3_初期支护;4_交叉点上台阶左导洞;5-交叉点上台阶右导洞;6_型钢临时支撑;7_区间隧道;8_交叉点下台阶左导洞;9_交叉点下台阶右导洞;10_圈梁;11_仰拱;12_交叉点中间二衬。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图11所示的,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由主体车站I向主体车站I与风道2的交叉点上断面开挖中导洞,逐榀支撑型钢门架6进洞,施工至端墙,并完成初期支护3, 由中导洞向风道2的左导洞4、右导洞5开挖,及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6,直至使主体车站I上断面与风道2上断面贯通,施作初期支护3封闭围岩; 从风道2的左导洞8、右导洞9开挖下台阶进入上述交叉点,施作初期支护,开挖至端墙时,施作端墙支护; 从主体车站I中导洞向端墙方向开挖交叉点上台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6,开挖至端墙完成端墙支护; 开挖风道2与主体车站I接口处圈梁10位置的中间土体,中台阶开挖槽孔,施作网喷支护; 风道2挑高段下台阶右导洞9底部外扩开挖50cm,架立格栅拱架,每榀拱架打设四根注浆导管,并施作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底部圈梁10和侧部圈梁,然后整体浇筑上部圈梁与主体车站I剩余二衬; 拆除交叉点下台阶中间的临时支撑6,然后施作仰拱衬砌和仰拱11回填; 对应中间仰拱11位置,开挖中台阶预留土体,并拆除上台阶相应中隔壁的临时支撑6,完成初期支护,施作衬砌与圈梁10顺接; 待中间二衬12终凝后,开挖并施工靠近端墙方向的衬砌,然后施作靠近外侧部分的衬砌,施工步序同上;完成风道与主体车站交叉点处的施工。 更进一步的,上述支撑型钢门架采用热轧型钢制造;上述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和网喷混凝土 ;上述中隔壁临时支撑6采用热轧型钢;上述端墙支护采用格栅钢架、注浆小导管和网喷混凝土组成;上述圈梁1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断面形状为矩形;上述主体车站I剩余二衬是指在施作车体车站二衬结构时,预留靠近交叉点的二衬,使之与圈梁10整体浇筑;上述仰拱衬砌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了更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进行更为详尽的描述。 主体车站I全长176.9m,采用单拱直墙暗挖断面,大拱脚拱盖法施工,开挖宽度为21.9m,总高度为16.2m。风道2全长约35m,采用拱顶直墙断面,CRD法施工,开挖宽度13.6m,高14.3m。隧道交叉点上部覆土厚度为9?12m,围岩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围岩级别定为V级。 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I)、由主体车站I (此时,主体车站拱部已开挖完成,下部岩体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埋暗挖碎裂岩体地铁隧道交叉点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由主体车站向主体车站与风道的交叉点上断面开挖中导洞,逐榀支撑型钢门架进洞,施工至端墙,并完成初期支护;步骤二,由中导洞向风道的左导洞、右导洞开挖,及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直至使主体车站上断面与风道上断面贯通,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围岩;步骤三,从风道左导洞、右导洞开挖下台阶进入上述交叉点,施作初期支护,开挖至端墙时,施作端墙支护;步骤四,从主体车站中导洞向端墙方向开挖交叉点上台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开挖至端墙完成端墙支护;步骤五,开挖风道与主体车站接口处圈梁位置的中间土体,中台阶开挖槽孔,施作网喷支护;步骤六,风道挑高段下台阶右侧底部外扩开挖50cm,架立格栅拱架,每榀拱架打设四根注浆导管,并施作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底部圈梁和侧部圈梁,然后整体浇筑上部圈梁与主体车站剩余二衬;步骤七,拆除交叉点下台阶中间的临时支撑,然后施作仰拱衬砌和仰拱回填;步骤八,对应中间仰拱位置,开挖中台阶预留土体,并拆除上台阶相应中隔壁的临时支撑,完成初期支护,施作衬砌与圈梁顺接;步骤九,待中间二衬终凝后,开挖并施工靠近端墙方向的衬砌,然后施作靠近外侧部分的衬砌,施工步序同上;完成风道与主体车站交叉点处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暗挖碎裂岩体地铁隧道交叉点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由主体车站向主体车站与风道的交叉点上断面开挖中导洞,逐榀支撑型钢门架进洞,施工至端墙,并完成初期支护; 步骤二,由中导洞向风道的左导洞、右导洞开挖,及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直至使主体车站上断面与风道上断面贯通,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围岩; 步骤三,从风道左导洞、右导洞开挖下台阶进入上述交叉点,施作初期支护,开挖至端墙时,施作端墙支护; 步骤四,从主体车站中导洞向端墙方向开挖交叉点上台阶,架设中隔壁临时支撑,开挖至端墙完成端墙支护; 步骤五,开挖风道与主体车站接口处圈梁位置的中间土体,中台阶开挖槽孔,施作网喷支护; 步骤六,风道挑高段下台阶右侧底部外扩开挖50cm,架立格栅拱架,每榀拱架打设四根注浆导管,并施作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底部圈梁和侧部圈梁,然后整体浇筑上部圈梁与主体车站剩余二衬; 步骤七,拆除交叉点下台阶中间的临时支撑,然后施作仰拱衬砌和仰拱回填; 步骤八,对应中间仰拱位置,开挖中台阶预留土体,并拆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渭明孙捷城王丹王冲曹正龙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