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体及其制造方法、日光遮蔽构件、窗构件及内装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体、光学体制造方法、日光遮蔽构件、窗构件、内装构件以及建筑构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指向性反射入射光的光学体。
技术介绍
近来,在用于高层建筑和房屋的建筑玻璃、汽车窗玻璃等上的涂覆部分吸收或反射日光的层的情况已经增多。这样的趋势是以防止地球变暖为目的的节能对策之一,也是为了降低随着通过窗户进入室内并升高室内温度的日光能量而增加的制冷装置的负载。由太阳引入的光能主要由波长为380nm至780nm的可见范围的光及波长为780nm至2100nm的近红外范围的光提供。因为近红外范围的光通过窗户的透射率与人眼可见度无关,所以近红外光的透射率为影响具有高透明性和高热屏蔽能力的窗户所提供的性能的重要因素。就用于遮挡近红外范围内的光同时保持对于可见范围内的光的透明性的方法的实例而言,有一种在窗户玻璃上设置在近红外范围内具有高反射率的光学体的方法。关于这种方法,已经披露了使用光学多层膜、含金属的膜、透明导电膜等作为反射层的各种技术(例如,见国际公开WO05/087680)。但是,在所披露的技术中,反射层被形成在平坦窗玻璃上,并且入射日光正好被镜面(规则)反射。因此,来自天空并且被平坦窗玻璃规则反射的光到达其他户外建筑和地面,且光被吸收并被转换成热,因此,升高了环境温度。因此,在所有玻璃都被涂覆了上述类型的反射膜的建筑物周围发生局部温度升高。这引起了城镇中的热岛现象加速及草在被反射光辐射的区域内不生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使用指向性反射器以在日光入射方向上回射入射的日光的技术(例如,见日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体,包括:第一光学层;第二光学层,具有光入射至其上的入射面;以及反射层,被夹在所述第一光学层和所述第二光学层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是半透射层,对于透射的光,依据JIS K‑7105测定的0.5mm的光梳的透射清晰度是30以上,所述第一光学层包括在设置了所述反射层的表面上或在该表面中形成的多个凸形或凹形结构,所述凸形结构的脊部或彼此相邻的所述凹形结构之间的脊部具有向所述入射面侧突出的末端部,所述末端部从理想形状变形,所述第二光学层透明,并且具有1.1以上1.9以下的折射率,并且所述光学体在除了(‑θ,φ + 180°)之外的方向上选择性地指向性反射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所述入射面的光中的处于特定波长带的一部分光,其中,θ为入射面的垂线与入射至入射面的光或从入射面反射的光所形成的角,并且φ为入射面内的特定直线与将入射光或反射光投影至入射面所获得的分量之间所形成的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4.15 JP 2010-0944951.一种光学体,包括:第一光学层;第二光学层,具有光入射至其上的入射面;以及反射层,被夹在所述第一光学层和所述第二光学层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是半透射层,对于透射的光,依据JISK-7105测定的0.5mm的光梳的透射清晰度是30以上,所述第一光学层包括在设置了所述反射层的表面上或在该表面中形成的多个凸形或凹形结构,所述多个结构具有基本上周期性的配置节距,所述凸形结构的脊部或彼此相邻的所述凹形结构之间的脊部具有向所述入射面侧突出的末端部,所述末端部具有从理想形状的变形,所述从理想形状的变形被表示成将所述结构的末端部的截面的形状在该截面内描绘的圆的半径,该圆与按照设计形成而想要获得的结构末端的轮廓线内切,并且是穿过实际上获得的所述结构末端的形状中朝光入射侧最突出的点的圆中半径较大的圆,该圆的半径是所述从理想形状的变形的大小,所述末端部中所述从理想形状的变形的大小是所述结构的阵列节距的7%以下,所述第二光学层透明,并且具有1.1以上1.9以下的折射率,并且所述光学体在除了(-θ,φ+180°)之外的方向上选择性地指向性反射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所述入射面的光中的处于特定波长带的一部分光,其中,θ为入射面的垂线与入射至入射面的光或从入射面反射的光所形成的角,并且φ为入射面内的特定直线与将入射光或反射光投影至入射面所获得的分量之间所形成的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二光学层的折射率为1.4以上1.6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第二光学层的折射率为1.49以上1.55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理想形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指向性反射的光为400nm至2100nm波长带中的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结构具有棱镜形形状、与柱状透镜形状相反的形状以及角锥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结构以一维周期性图案排列在所述第一光学层的所述表面上,并且以所述入射面的垂线为基准,所述结构的主轴在所述结构排列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影山正光,吉田宽则,谷岛胜行,长浜勉,榎本正,
申请(专利权)人: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