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2618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将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将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生成任意走向的模具管路系统,有利于节省管路建模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结构中通常包括一系列的气动元件及氮气缸弹簧等,在模具设计完成后,气动元件必须配接管路系统。而管路系统标准件较为特殊,其外形无法事先在标准件库中进行定义,必须在模具设计完成后再针对模具结构进行相应的建模。由于管路走向通常为空间不规则折线,且管路端头必须与气缸接头紧密配合,常规的建模方法难以实现精确定位。当气缸数目较多时,管路数量也随之增加,使得建模过程繁琐,调整不便。在模具设计末期,管路系统的设计往往会额外耗费大量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能够快速生成任意走向的模具管路系统,有利于节省管路建模时间,提升设计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包括: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调用预设的接头标准件,按照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在所述起始点和实际起始点之间连接起始点接头,按照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在所述实际终止点和终止点之间连接终止点接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实际起始点沿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一补充控制点,将所述实际终止点沿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二补充控制点,偏移距离为所述管路最小转弯半径,所述多个控制点包括该第一补充控制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该第一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实际起始点和多个必经点之间,所述第二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多个必经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生成所述折线的预览图以供用户预览和/或修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预设的管路半径、预设的接头标准件存储在标准件数据库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包括:输入模块,接收用户的输入,用于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计算模块,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第一管路走向生成模块,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第二管路走向生成模块,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管路外形生成模块,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系统还包括:接头调用模块,调用预设的接头标准件,按照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在所述起始点和实际起始点之间连接起始点接头,按照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在所述实际终止点和终止点之间连接终止点接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移计算模块还将所述实际起始点沿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一补充控制点,将所述实际终止点沿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二补充控制点,偏移距离为所述管路最小转弯半径,所述多个控制点包括该第一补充控制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该第一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实际起始点和多个必经点之间,所述第二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多个必经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系统还包括:预览模块,生成所述折线的预览图以供用户预览和/或修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系统还包括:标准件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预设的管路半径、预设的接头标准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生成管路系统,包括管路外形以及接头,该方案能够适用于任意走向的模具管路系统,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管路系统的建模时间减少了约4/5,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提高了模具设计标准化程度,降低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生成方法中实际起始点、实际终止点、第一补充控制点以及第二补充控制点的生成过程;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生成方法生成的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的预览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折线修改后的预览示意图;图5是在图4所示折线的基础上生成的管路外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的大致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步骤S12,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步骤S13,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步骤S14,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步骤S15,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进一步而言,管路系统主要包括软管以及接头,接头位于整个管路系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其中,软管可以自由弯折,本实施例中可以自动生成;而接头不可弯折,而且建模特征较为复杂,为了提高运算效率,本实施例仅生成软管,而接头则预先存储在标准件数据库中,待软管的走向以及外形确定后,再调用接头标准件,将其与软管对接,形成符合要求的管路系统。其中,管路的相关参数也可以存储在标准件数据库中,例如管路最小转弯半径、管路半径等数据。下面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在步骤S11中,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指的是整个管路系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该起始点和终止点实际上是接头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而非软管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该必经点指的是软管必然要经过的点,通常,必经点的位置对应于模具中的预留孔的位置,软管的布设需要穿过这些预留孔,因此,这些预留孔就成为“必经点”。当然,必经点并不仅限于预留孔,还可以是其他必须经过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必经点包含次序信息,也就是各个必经点有先后次序,软管需要先经过某一必经点,再经过另一必经点,以此类推。起始点、终止点以及必经点的定义可以是基于用户输入完成的,例如,用户可以在图形界面中输入这些点的坐标,也可以在图形界面中通过点击操作确定这些点的位置。起始点端头朝向指的是起始点的接头的朝向,例如可以采用向量来表示;终止点端头朝向指的是终止点的接头的朝向,例如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义管路的起始点、终止点、多个必经点、起始点端头朝向和终止点端头朝向;将所述起始点沿该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起始点,将所述终止点沿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实际终止点,偏移距离为预设的接头标准件的长度,其中还将所述实际起始点沿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一补充控制点,将所述实际终止点沿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偏移以得到第二补充控制点,偏移距离为所述管路最小转弯半径,所述多个控制点包括该第一补充控制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该第一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实际起始点和多个必经点之间,所述第二补充控制点排在所述多个必经点和第二补充控制点之间;将所述实际起始点、多个必经点以及实际终止点依照次序记为多个控制点,采用直线段依次连接各个控制点;将相邻直线段的相接处修改为圆角连接,以生成表示管路走向的折线,该圆角连接的圆角半径为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以该折线为中心生成管路外形,该管路外形的半径为预设的管路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用预设的接头标准件,按照所述起始点端头朝向在所述起始点和实际起始点之间连接起始点接头,按照所述终止点端头朝向在所述实际终止点和终止点之间连接终止点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所述折线的预览图以供用户预览和/或修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管路最小转弯半径、预设的管路半径、预设的接头标准件存储在标准件数据库中。5.一种冲压模具管路系统的智能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梦龙武朋飞诸波金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