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2060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旧城区原有雨水管道改造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调蓄池、雨水管、检查井。雨水管上每隔100~300米,两个检查井之间设置一个调蓄池,调蓄池分散布置在雨水管道系统上,雨水管将调蓄池串联,每一个调蓄池与其上游100~300米的雨水管组分成一个调蓄单元。在降雨历时内暴雨最高峰时,下游管道的流量由于调蓄池的截留暂存而不叠加,同样管径的雨水管道可承受较大重现期的雨水流量,采用该法改造旧城区雨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有较大地提高,从而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旧城区原有雨水管道改造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调蓄池、雨水管、检查井。雨水管上每隔100~300米,两个检查井之间设置一个调蓄池,调蓄池分散布置在雨水管道系统上,雨水管将调蓄池串联,每一个调蓄池与其上游100~300米的雨水管组分成一个调蓄单元。在降雨历时内暴雨最高峰时,下游管道的流量由于调蓄池的截留暂存而不叠加,同样管径的雨水管道可承受较大重现期的雨水流量,采用该法改造旧城区雨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有较大地提高,从而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专利说明】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旧城区原有雨水管道改造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雨水排放一般都是有组织排水,降雨的地面径流通过雨水篦子收集排入雨水管道,再通过雨水管道系统排入自然水体。我国许多城市大部分雨水管道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重现期基本采用0.5?I年,标准低,径流系数^取值也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和硬化面积的增加,雨水汇水面积/^'和综合径流系数Ψ也随之提高,使得雨水流量^增大,而原有雨水管道管径偏小,造成城区经常出现积水内涝现象。解决旧城区内涝问题有以下常用的方法:翻建管道,按照设计流量更换大管径的管道,该方法不能利用原有管道,造成城市基础设施的浪费;另一种方法是计算出设计流量与原有管道的流量的差值,新增一条差值流量的管道,该方法利用原有管道,新增管道管径相对第一种方法小,造价低,但需多占用地下空间。这两种方法除了管道本身的费用外,道路破除再恢复费用也占较大的比例,积水路段的管道增大后,可能会大于下游的管道,因此,不但积水路段的管道需要改造,下游不满足提高排放标准后的管道都可能需要改造,牵涉的面较大,工程造价高。 在旧城区的雨水管道上合理设置调蓄池,利用雨水调蓄可以错开暴雨的峰值时段,延缓出流时间,减轻下游管段的负担,从而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但城市雨水调蓄利用主要局限在利用一些已有的低凹地、池塘、湿地、湖泊、水库等收集调蓄雨水,很多城市难以实现,尤其是在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今天,辟出大块土地用作雨水调蓄实属困难,而且,在雨水管道系统接入水体,利用水体调蓄不能解决雨水管道沿线的调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是将大容积的雨水调蓄水池化整为零,分散在城市道路下或绿地下修建的小型雨水调蓄池,这种小型雨水调蓄池设置在原有雨水管道上,采用雨水管道串联,调蓄池将雨水管道分成多个单元。有益效果为:在降雨历时内暴雨最高峰时,下游管道的流量由于调蓄池的截留暂存而不叠加,同样管径的雨水管道可承受较大重现期的雨水流量,采用该法改造旧城区雨水管道系统,可将原来重现期I年管道系统,满足重现期3年的暴雨强度的雨水排放要求,从而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调蓄池兼具雨水调峰和蓄集利用两方面作用,调蓄池下部蓄水容积的水,可在雨后采用水泵提升用作绿化灌溉、浇洒道路。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所述的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主要包括调蓄池10、雨水管20、检查井30。在雨水管20上每隔100?300米,两个检查井30之间设置一个调蓄池10,调蓄池10分散布置在雨水管道系统上,雨水管20将调蓄池10串联,每一个调蓄池10与其上游100?300米的雨水管20组分成一个调蓄单元。每一个调蓄单元汇水范围内的雨水,通过地面径流汇集暂存在调蓄池10内,而不叠加在下游的雨水管20,从而减轻了下游雨水管20的压力,起到雨水调节作用。 通过计算确定调蓄池10设置的位置和容积,调蓄池10由上游壁板1、下游壁板2、侧壁3、底板4、顶板5、检查口 6组成,上游壁板I设有进水管21,下游壁板2设有出水管22。调蓄池10的下游壁板2设有溢流堰7,溢流堰7对应出水管22处设有泄水孔8,溢流堰7的底与泄水孔8底和出水管22底平齐,泄水孔8直径是出水管22直径的0.5?1.0倍。溢流堰7将调蓄池10分成三部分,泄水孔8底至底板4顶面为蓄水容积11,泄水孔8底至溢流堰7顶为调峰容积12,溢流堰7顶至顶板5底面为超高容积13。调蓄池10内安装有至少二台水泵9,水泵9的出口连接两路管道,一路为排空管91,管道上安装排空闸92,另一路为雨水利用管93,管道上安装利用闸94,水泵9采用潜水泵,排空闸92和利用闸94采用潜水电磁阀门。 本技术用于改造城市旧雨水管道系统,调蓄池的位置和容积需要进行计算,根据原有雨水管道的管径、坡度等参数,采用所在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按照改造后的标准计算出各段管道的流量,当现有管道的输水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设置调蓄池。根据调蓄池入口处的流量,以及调蓄池出口下游现有管道的管径、坡度等参数计算出管道所能承受的流量,再计算调蓄池的调峰容积。降雨初期,雨水流入调蓄池在池内蓄集,在空池状态下蓄水时间较长,此时与调蓄池相连的下游管道是空管,当池中充满水后溢流外排,延缓了下游管道的降雨历时,调蓄池起到了调节洪峰的作用。降雨停止或减小时调峰容积的水通过泄水孔流出。若预计短时间内再次出现大雨,可通过水泵、排空闸将下部蓄水容积的存水排空,以利下次雨水调蓄。 在降雨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再对调蓄池内的水进行消毒处理,可通过利用闸打开雨水利用管,池内的蓄水采用水泵提升供给灌溉或浇洒路面取水。水泵的选型应兼顾雨水利用和排空的要求,水泵设置应至二台,一备一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平面示意图; 图2为调蓄池平面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调蓄池纵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调蓄池横剖面图)。 图中:10-调蓄池,20-雨水管,30-检查井,1-上游壁板,2-下游壁板,3-侧壁,4-底板,5-顶板,6-检查口,7_溢流堪,8-泄水孔,9-水栗,11-畜水容积,12-调峰容积,13-超高容积,21-进水管,22-出水管,91-排空管,92-排空闸,93-雨水利用管,94-利用闸。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用于改造城市旧雨水管道平面示意图见图1。城市雨水系统一般每30?50米一座检查井,沿道路的雨水通过雨水篦子收集排入检查井。应用本技术改造旧雨水管道系统,应对每一井段管道逐级计算,通过计算确定调蓄池10的设置位置和容积。一般每隔100?300米设置一个调蓄池10,调蓄池10设置在两个检查井30之间,设置调蓄池10处的雨水管20需拆除,调蓄池10分散布置在旧雨水管道系统上,雨水管20将调蓄池10串联,每一个调蓄池10与其上游100?300米的雨水管20组分成一个调蓄单元。计算调蓄池10位置和容积,可根据原有雨水管道的管径、坡度等参数,计算出现有管道的输水能力,即所能承受的流量,采用所在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按照改造后的标准计算出各段管道承受的流量,当现有管道输水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设置调蓄池10。调蓄池容积计算,先计算调蓄池10入口处的流量,再根据调蓄池10出口下游现有管道的管径、坡度等参数计算出所能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散串联型雨水调蓄池改造的旧雨水管道系统,主要包括调蓄池(10)、雨水管(20)、检查井(30),其特征是:所述的雨水管(20)上每隔100~300米,两个检查井(30)之间设置一个调蓄池(10),调蓄池(10)分散布置在雨水管道系统上,雨水管(20)将调蓄池(10)串联,每一个调蓄池(10)与其上游100~300米的雨水管(20)组分成一个调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身群黎晓林胡斌苏国宏刘建华吴松宋国军张艳凤肖慧平于斌华蔚洋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刘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