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雨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432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5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和处理池;弃流井内通过设置在弃流井内的落水管与进水管,在落水管的上部设置格栅网,底部设置排污口,处理池分为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PH调节池,顶部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消毒装置及PH调节装置,PH调节池内固定PH传感器。该智能雨水处理器:1、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2、在雨水回收装置中增设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以及PH调节,提高雨水的处理效果,提高回收效率。3、相比传统的雨水粗回收,无论是回收率还是处理效果,都有极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具体是智能雨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持续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日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城市缺水在21世纪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不断利用经济杠杆促使人们节约用水和开辟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雨水回收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现有的雨水回收技术,回收率低,收集过程中泥水分离不充分、清污不方便、回用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具有弃流和PH调节的智能雨水处理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和处理单元,所述弃流井内设置落水管、格栅、排污管,落水管位于格栅底部,处理单元分为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PH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设置进水管、絮凝沉淀填料、过滤泵、排污管,絮凝沉淀池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过滤池内设置高效滤料、过滤布水器,消毒池顶部设置消毒装置,PH调节池顶部设置碱液投加装置,内部设置PH传感器、出水管。进一步的:所述弃流井内设置落水管、格栅、排污管,落水管伸入格栅以下,底部设置有排污管,进水管位于格栅以上。进一步的:所述PH传感器和碱液投加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在PLC上,自动调节出水PH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2、在雨水回收装置中增设絮凝沉淀以及PH调节,提高雨水的处理效果,增加弃流装置,选择性的回收雨水,提高回收效率。3、相比传统的雨水粗回收,无论是回收率还是处理效果,都有极大的提闻。【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雨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弃流井,2-絮凝沉淀池,3-过滤池,4-消毒池,5-落水管,6-格栅,7-排污管,8-进水管,9-絮凝沉淀填料,10-排污管,11-絮凝剂投加装置,12-消毒装置,13-碱液投加装置,14-过滤泵,15-布水器,16-滤料,17-PH传感器,18-出水管。19-PH调节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I和絮凝沉淀池2、过滤池3、消毒池4、PH调节池19 ;所述弃流井I内设置落水管5、格栅6、排污管7,通过落水管5与外部雨水管道连接,落水管5深入格栅6以下,将水中大的漂浮物截留,泥沙等沉入弃流井I底部,通过排污管7排出,上清液通过进水管8进入絮凝沉淀池2,进水管8深入絮凝沉淀填料9以下,通过絮凝剂投加装置11投加絮凝剂,使雨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沉淀的悬浮物通过排污管10排出,絮凝沉淀池2出水通过过滤泵14、布水器15进入过滤池3、出水进入消毒池4,通过消毒装置12投加消毒剂,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及致病菌,消毒池4出水进入PH调节池19,有些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当降雨PH过低时,通过PH调节池19底部设备的PH传感器17,控制碱液投加装置13对出水PH进行调节,从出水管18排出。本技术有以下优点:1、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2、在雨水回收装置中增设絮凝沉淀以及PH调节,提高雨水的处理效果,增加弃流装置,选择性的回收雨水,提高回收效率。3、相比传统的雨水粗回收,无论是回收率还是处理效果,都有极大的提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I)、絮凝沉淀池(2)、过滤池(3)、消毒池(4)、PH调节池(19);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I)内设置落水管(5)、格栅(6)、排污管(7),落水管位于格栅底部,絮凝沉淀池(2)设置进水管(8)、絮凝沉淀填料(9)、排污管(10),絮凝沉淀池(2)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11),出水口出设置过滤泵(14),过滤池(3)内设置高效滤料(16)、过滤布水系统(15),消毒池(4)顶部设置消毒装置(12),PH调节池(19)顶部设置碱液投加装置(13),内部设置PH传感器(17)、出水管(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设置弃流井(I)、絮凝沉淀池(2 )、过滤池(3 )、消毒池(4)、PH调节池(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I)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H传感器(17)和碱液投加装置(13)通过导线连接在PLC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和处理池;弃流井内通过设置在弃流井内的落水管与进水管,在落水管的上部设置格栅网,底部设置排污口,处理池分为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PH调节池,顶部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消毒装置及PH调节装置,PH调节池内固定PH传感器。该智能雨水处理器:1、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2、在雨水回收装置中增设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以及PH调节,提高雨水的处理效果,提高回收效率。3、相比传统的雨水粗回收,无论是回收率还是处理效果,都有极大的提高。【IPC分类】C02F9-04, E03B3-02【公开号】CN204356173【申请号】CN201520000803【专利技术人】肖岛, 韩磊, 郑洪寅, 于艳丽 【申请人】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5年1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1)、絮凝沉淀池(2)、过滤池(3)、消毒池(4)、PH调节池(19);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1)内设置落水管(5)、格栅(6)、排污管(7),落水管位于格栅底部,絮凝沉淀池(2)设置进水管(8)、絮凝沉淀填料(9)、排污管(10),絮凝沉淀池(2)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11),出水口出设置过滤泵(14),过滤池(3)内设置高效滤料(16)、过滤布水系统(15),消毒池(4)顶部设置消毒装置(12),PH调节池(19)顶部设置碱液投加装置(13),内部设置PH传感器(17)、出水管(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岛韩磊郑洪寅于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