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1266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7),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1)、下面层(2)、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组成,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5),透水盲管(5)的一端与雨水储存模块(7)连通,雨水储存模块(7)与碎石层(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6),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及周边铺设有防渗膜(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有效避免了道路积水问题,减少了初期雨水的污染,保护了水体环境,有利于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路面雨水排水蓄水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渗透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雨水收集系统技术与绿地建设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由于水资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兴叹的生活。城市里马路上的人行道很普遍,大家也习以为常,现有的人行道多为带有斑马线的水泥人行道或沥青人行道,一般为水泥路、柏油路、地砖拼接而成的道路,上述的道路均起到方便路人行走的目的。由于采用硬质且无渗水的材料铺设而成,所以走在上面不仅不舒服,而且这种通常的人行道没有节水等其他功能。总体来说现有的道路均存在下述缺点:1道路表面存在各种杂质垃圾,下雨天会随雨水流入下水道,加重污水处理的负担;2无法对雨水进行利用十分浪费;3地砖与地面安装的牢固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脱离显现,行人踩踏过程中还会导致水溅到鞋子和裤子上。此外,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宝贵,无法利用雨水是十分浪费;且在这些地区因水资源缺乏,植物的绿化成为了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所述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7,所述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1、下面层2、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组成,所述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5,所述透水盲管5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与所述碎石层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6。进一步地,所述面层1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或采用透水步砖铺就而成;优选孔隙率20%-30%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进一步地,所述下面层2采用透水型密实沥青铺就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砼底层3采用透水型水泥砼底层。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及周边铺设有防渗膜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铺设有地基层9,所述地基层9为黄沙和水泥垫层。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并排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进一步地,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1200mm×900mm×600mm,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进一步地,所述面层1的厚度为50-70mm,所述下面层2的厚度为60-80mm。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砼底层3的厚度为100-150mm,所述碎石层4的厚度为100-150mm。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连接的雨水利用装置1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的技术方案,将道路建设、雨水收集处理及雨水利用装置合而为一、统筹兼顾,有效地减少了初期雨水的污染,保护了水体环境,避免了道路积水问题;另外,雨水利用装置可将储存的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刷及消防用水等,有效起到调蓄水量以减轻市政管网压力的作用;另外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杂用水,节约自来水,减少水处理的成本,有利于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面层,2-下面层,3-水泥砼底层,4-碎石层,5-透水盲管,6-土工布,7-雨水储存模块,8-防渗膜,9-地基层,10-雨水利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7,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1、下面层2、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组成,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5,透水盲管5的一端与雨水储存模块7连通,雨水储存模块7与碎石层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6。在本实施例中,面层1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或采用透水步砖铺就而成;下面层2采用透水型密实沥青铺就而成;水泥砼底层3采用透水型水泥砼底层;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及周边铺设有防渗膜8,以确保雨水能够从路面渗透并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7内。该雨水蓄水调蓄系统中,在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铺设有地基层9,地基层9为黄沙和水泥垫层;雨水储存模块7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并排组成的一层结构,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1200mm×900mm×600mm,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面层1的厚度为50-70mm,下面层2的厚度为60-80mm;优选地,面层1的厚度为60mm,下面层2的厚度为70mm。水泥砼底层3的厚度为100-150mm,碎石层4的厚度为100-150mm;优选地,水泥砼底层3的厚度为120mm,碎石层4的厚度为120mm。本实施例的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打破了以排水为主要手段的城市水处理系统,快捷地将渗透到道路或地表浅表层下的雨水储存于指定的雨水储存模块,并通过雨水利用装置10将储存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内的净化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刷及消防用水等,减少了径流污染,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符合“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所述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7),所述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1)、下面层(2)、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组成,所述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5),所述透水盲管(5)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与所述碎石层(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6),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及周边铺设有防渗膜(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所述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7),所述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1)、下面层(2)、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组成,所述水泥砼底层(3)和碎石层(4)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5),所述透水盲管(5)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与所述碎石层(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6),所述雨水储存模块(7)底部及周边铺设有防渗膜(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采用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或采用透水步砖铺就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2)采用采用透水型密实沥青铺就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砼底层(3)采用透水型水泥砼底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叶胡再兴邵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通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