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常杰专利>正文

车用遮阳通风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81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遮阳又通风的车用窗帘。现有的车用窗帘若通风则不遮阳,若遮阳则不通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叶片、轨道及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组成。叶片连接在轨道上,轨道的一端设有定位卡簧片,另一端的轨道座上设有叶片角度调节机构。使用时,可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通过调节机构来调节叶片的角度,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遮阳,又能通风,且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窗帘,特别是一种车用遮阳通风窗帘,它适用于所有的机动车辆及火车。现有的车用窗帘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由一块比窗绢大的帘布和一悬挂帘布的轨道组成,其缺点是:只有把窗门关上才能使用,否则车一开动,车外的风会将窗帘吹得乱舞,既起不到遮阳的功能,又会给乘客带来不适感。另一种结构是由一块比窗帘稍大的帘布及上下两道轨组成,帘布悬于上面的轨道,下面的轨道则拉住窗帘的下端,限制窗帘的飘动,其缺点是:当打开窗时,帘布挡住了大部分空气的流动面积,故其只有遮阳而无通风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既能遮阳、又能通风的车用遮阳通风窗帘。本技术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窗帘由叶片、轨道及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组成,叶片连接在轨道上,轨道的一端设有定位卡簧片,另一端的轨道座上设有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该叶片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牵引绳、转向杆、转动轴及调节器,牵引绳的一端与转向杆固定,牵引绳与各叶片串接。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轨道与叶片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节器采用蜗轮蜗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图2、图3,该窗帘由叶片1、轨道2及叶片角度调节机构I组成,叶片1连接在轨道2上,并可在轨道2上滑动,叶片角度调节机构I安装在轨道2一端的轨道座3上,它包括牵引绳4、转向杆5、转动轴6及调节器I’,牵引绳4的一端与转向杆5固定,牵引绳4与各叶片1串接,而定位卡簧片7则设在轨道2的另一端,起限制第一片叶片1’沿轨道2方向滑动的作用,定位卡簧片7用铆钉8与轨道2连接,且定位卡簧片7可以铆钉8为轴旋转。调节器I’可以是蜗轮9、蜗杆10的结构,蜗杆箱体11固定在车壁上。使用时,将轨道座3及蜗杆箱体11固定在车壁上,并根据旭光的照射角度,拉动叶片1的自由端使其拉开,到位时搬动具有自定位作用的定位卡簧片7,固定第一片叶片1’沿轨道2方向滑动,同时根据需要拧动蜗杆10,使蜗杆10带动蜗轮9旋转,再由蜗轮9带动转动轴6转动,最后转动轴6带动转向杆5,使转向杆5拉动牵引绳4,并由牵引绳4调节叶片1的角度到适当位置。由于蜗轮蜗杆9、10的自锁作用,此时叶片1的角度不会由于风的吹动而变化。不用时,只要搬动定位卡簧片7,压缩叶片1至起始位置A即可。参见图4,调节器I’也可以由摩擦轮12、摩擦夹13及调节螺丝14组成,由此来替换蜗轮蜗杆9、10结构。此外,也可将轨道2做成圆管形,叶片1上安装一园环,并将-->叶片上的园环与轨道的圆管连接起来,其作用与图2的轨道作用相同。定位卡簧片7也可是一钩子,将钩子与轨道座3用小弹簧连接,使用时用钩子将第一片叶片1钩住来定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设计合理,其既能遮旭又能通风,且使用方便、可靠,是一种理想的车用窗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遮阳通风窗帘,其特征在于:它由叶片(1)、轨道(2)及叶片角度调节机构(Ⅰ)组成,叶片(1)连接在轨道(2)上,轨道(2)的一端设有定位卡簧片(7),另一端的轨道座(3)上设有叶片角度调节机构(Ⅰ),该叶片角度调节机构(Ⅰ)包括牵引绳(4)、转向杆(5)、转动轴(6)及调节器(Ⅰ′),牵引绳(4)的一端与转向杆(5)固定,牵引绳(4)与各叶片串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遮阳通风窗帘,其特征在于:它由叶片(1)、轨道(2)及叶片角度调节机构(Ⅰ)组成,叶片(1)连接在轨道(2)上,轨道(2)的一端设有定位卡簧片(7),另一端的轨道座(3)上设有叶片角度调节机构(Ⅰ),该叶片角度调节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常杰
申请(专利权)人:程常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