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0704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5:41
驱动系统将包含发动机的变速器的第1驱动力传递到第1车轴以及第2车轴。该驱动系统具备:与上述第1车轴驱动结合而将上述第1驱动力向上述第1车轴常时传递而进行驱动的第1驱动系统部;与上述第2车轴驱动结合的第2驱动系统部;设置于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和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之间,且能够将上述第1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中间系统部;与上述中间系统部驱动连结而向上述中间系统部赋予第2驱动力的电动马达;将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中间系统部的第1离合器;以及将上述中间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第2离合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驱动系统将包含发动机的变速器的第1驱动力传递到第1车轴以及第2车轴。该驱动系统具备:与上述第1车轴驱动结合而将上述第1驱动力向上述第1车轴常时传递而进行驱动的第1驱动系统部;与上述第2车轴驱动结合的第2驱动系统部;设置于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和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之间,且能够将上述第1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中间系统部;与上述中间系统部驱动连结而向上述中间系统部赋予第2驱动力的电动马达;将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中间系统部的第1离合器;以及将上述中间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第2离合器。【专利说明】汽车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从二轮驱动模式切换为四轮驱动模式的汽车的驱动系统,特别是 涉及能够在二轮驱动模式时将其一部分从驱动系统分离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所谓的分时四轮驱动的汽车具备通过一次驱动系统而常时驱动的一次车轴(例 如前车轴)和通过二次驱动系统驱动的二次车轴(例如后车轴)。切换装置将二次驱动系 统从一次驱动系统分离时,汽车通过二轮驱动模式行驶。若切换装置将二次驱动系统与一 次驱动系统连结,则通过传动轴而向二次驱动系统传递驱动力,实现四轮驱动模式。 上述的切换如果没有转速同步啮合机构,则只能在车辆停止的状态下实现,但也 已知在行驶中能够切换的驱动系统。在后者的驱动系统中常常使用摩擦闭锁式离合器。相 关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9 - 269605号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将二次驱动系统分离的状态(二轮驱动模式) 中,从驱动力和二次车轴的驱动轮分离位于切换装置和摩擦闭锁式离合器之间的二次驱动 系统部分。此时驱动力不承担二次驱动系统部分的加速以及减速,所以所述构成有助于油 耗的降低。另一方面,从二轮驱动模式向四轮驱动模式切换时,必须使停止的二次驱动系统 部分由摩擦闭锁式离合器的摩擦力来加速,以实现二次车轴的转速同步。驱动能量的一部 分作为摩擦热损失,有损于对于输出的响应,有损于油耗的降低,而且产生的这样大的摩擦 热显著地消耗离合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些的问题而完成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驱动系统将包含发动机的变速器的第1驱动力传递到第1 车轴以及第2车轴。该驱动系统具备:与上述第1车轴驱动结合而将上述第1驱动力向上 述第1车轴常时传递而进行驱动的第1驱动系统部;与上述第2车轴驱动结合的第2驱动 系统部;设置于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和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之间,且能够将上述第1驱动力 的一部分传递到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中间系统部;与上述中间系统部驱动连结而向上述 中间系统部赋予第2驱动力的电动马达;将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 结于上述中间系统部的第1离合器;以及将上述中间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 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第2离合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几个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整个说明书以及附上的权利要求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发动机是包含内 燃机和电动马达的广义的驱动力源的意思。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说明中,以发动机与前车轴常时连接 的前轮驱动为主的车辆为例,所以第1车轴为前车轴,第2车轴为后车轴,然而该关系也可 以相反。而且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后轮驱动为主的车辆或其他的例。 参照图1,具备发动机9的车辆经由变速器11对驱动系统1传递驱动力。驱动系 统1具备第1驱动系统部3、第2驱动系统部5、包含设置在其间的传动轴37的中间系统部。 第1驱动系统部3将传递来的驱动力经由前差速器13向前车轴15、17常时传递,并驱动这 些前车轴15、17。第2驱动系统部5经由后差速器63将后车轴75、77驱动结合。中间系统 部在与两驱动系统部3、5连结时,将传递到第1驱动系统部3的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第 2驱动系统部5。 驱动系统1还具备第1离合器机构35以及第2离合器机构39。第1离合器机构 35将第1驱动系统部3以可脱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中间系统部。而且第2离合器机构39将 中间系统部以可脱连结的方式连结于第2驱动系统部5。即,若第1离合器机构35以及第 2离合器机构39都脱开连结,则驱动力只传递到前轮,所以车辆以前轮驱动模式行驶,在都 连结的情况下,对后轮也传递驱动力,所以车辆以四轮驱动模式行驶。 并且驱动系统1具备电动马达7,该电动马达7与中间系统部驱动连结。电动马达 7驱动包含传动轴37的中间系统部,以此在向四轮驱动模式转移时没有离合器的摩擦而实 现转速的同步。 更详细说明,在发动机9能够适用如汽油发动机的内燃机。也可以与内燃机组合, 或代替来使用电动马达或其他的驱动力源。发动机9经由变速器11与前差速器13连接。 变速器11与现有技术中的变速器相同,其自身能够进行驱动力的断开连接的切换。 第1驱动系统部3具备前差速器13。前差速器13的整体也可以收纳并支承于与 变速器11结合的外罩19。前差速器13经由内齿轮21从变速器11接受驱动力,其壳体47 绕轴旋转。 壳体47内包锥齿轮式或者其他形式的差速器齿轮组。在差速器齿轮组的侧面齿 轮23、25分别连结左右的中间轴27、29,在中间轴27、29上还连结有前车轴15、17。以此, 前差速器13将接受来的驱动力差动地分配到前车轴15、17。前车轴15、17分别与前车轮 31、33连结,以此,驱动力驱动前车轮31、33,不会失去牵引力而使车体行驶。 驱动系统1为了将上述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给中间系统部,具备分动器(卜7 > 7 7 7 )41。分动器41具备分动器箱43,分动器箱43例如与外罩19结合而内部相互连通。 分动器41具备收纳于分动器箱43的第1离合器机构35。第1离合器机构35,在 一方具备与前差速器13的壳体47连结的中空轴45,以此接受施加于壳体47的驱动力的一 部分。第1离合器机构35,在另一方具备具有内齿轮49的中间轴。内齿轮49与小齿轮53 啮合,小齿轮53与输出轴51结合。内齿轮49和小齿轮53都是锥齿轮,所以输出轴51相 对于前车轴15、17成适当的角度例如90°地引出到分动器箱43外。 在第1离合器机构35应用如爪型离合器那样的啮合离合器,然而也可以应用例如 如摩擦离合器那样其他形式的离合器。第1离合器机构35具备螺线管、电动马达、或者利 用液压装置的促动器,能够切换为连结和脱开连结。若第1离合器机构35连结,则上述的 中空轴45和中间轴连结,从前差速器13接受的驱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若第1离合器机 构35脱开连结,贝U输出轴51从第1驱动系统部3分尚。 输出轴51是中间系统部的一部分,其一端经由万向联轴器55与传动轴37驱动结 合。传动轴37的相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系统,其能够将包含发动机的变速器的第1驱动力传递到第1车轴以及第2车轴,上述驱动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与上述第1车轴驱动结合而将上述第1驱动力向上述第1车轴常时传递而进行驱动的第1驱动系统部;与上述第2车轴驱动结合的第2驱动系统部;设置于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和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之间,且能够将上述第1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中间系统部;与上述中间系统部驱动连结而向上述中间系统部赋予第2驱动力的电动马达;将上述第1驱动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中间系统部的第1离合器;以及将上述中间系统部以能够脱开连结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2驱动系统部的第2离合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指宿明
申请(专利权)人:吉凯恩传动系统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