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248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包括后端盖、后轴承盖,在后端盖安装轴承外圈的内孔上部钻通孔,在所述后轴承盖压制轴承外圈的端部上开槽,所述后轴承盖端部上的槽的数量与后端盖内孔上的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槽与通孔的位置对齐,重新设置封环,增设一套平衡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将冷却电机通风引到轴承室,使轴承室形成正压,增设一套平衡阀防止轴承室形成负压,并提高迷宫油封的密封性能,避免齿轮箱的润滑油窜到电机轴承室,解决电机漏油惯性质量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包括后端盖、后轴承盖,在后端盖安装轴承外圈的内孔上部钻通孔,在所述后轴承盖压制轴承外圈的端部上开槽,所述后轴承盖端部上的槽的数量与后端盖内孔上的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槽与通孔的位置对齐,重新设置封环,增设一套平衡阀。本技术的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将冷却电机通风引到轴承室,使轴承室形成正压,增设一套平衡阀防止轴承室形成负压,并提高迷宫油封的密封性能,避免齿轮箱的润滑油窜到电机轴承室,解决电机漏油惯性质量故障。【专利说明】—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业领域,尤其是一种机车牵引电机的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机车的牵引电机在新造、大修及中修装车后,机车在试运和正常运用时,经常出现机车走行齿轮箱的润滑油从齿轮箱窜油到牵引电机后轴承盖上的泄漏口漏出故障,甚至有时漏出齿轮箱润滑油的量很大,造成齿轮箱缺油,齿轮磨损加剧。若不及时补充齿轮箱润滑油,导致机车走行齿轮的齿剥离、折断,甚至齿轮松弛、崩裂等(齿轮缺油,出现齿轮干摩,产生大量热量,使齿轮内孔扩大,齿轮退火齿变软等)严重行车安全事故。 涉及牵引电机通风部件有定子通风口、电机气隙、端盖迷宫油封等。涉及齿轮箱窜油到牵引电机部件有封环迷宫油封、后轴承盖迷宫油封、齿轮箱油。 此外,机车走行齿轮箱安装在牵引电机后轴承盖上,封环的一面在齿轮箱里面,封环经过盈配合热装在电枢轴上,封环随电枢一起旋转,而电机后轴承盖不旋转,同时齿轮箱齿轮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封环与后轴承盖两者之间密封采用迷宫油封。迷宫油封设计不当,在油分子动能作用下,容易漏油。同时,齿轮箱有通气孔通大气,基本上认为齿轮箱内部空气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机车正常运行时,因空气作用,机车底部为负压区,牵引电机在机车底部,因电机后轴承盖设有漏油口,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漏油口抽轴承室的空气,使轴承室形成负压。出现齿轮箱空气压力比电机轴承室压力高,在压力作用下,齿轮箱的润滑油容易通过封环和后轴承盖的迷宫油封进入轴承室,俗称电机窜油。从齿轮箱窜出的油经后轴承盖漏油口排出,避免污染电机内部。有时电机漏油量较大,污染电机外壳、齿轮箱外部,对铁路环境进行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设计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将冷却电机通风引到轴承室,使轴承室形成正压,增设平衡阀,防止轴承室形成负压,并提高迷宫油封的密封性能,避免齿轮箱的润滑油窜到电机轴承室,解决电机漏油惯性质量故障。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包括后端盖1、后轴承盖2,在后端盖I安装轴承外圈的内孔3上部钻通孔4,在所述后轴承盖2压制轴承外圈的端部5上开槽6,所述后轴承盖2端部上的槽6的数量与后端盖I内孔上的通孔4的数量相同,所述槽6与通孔4的位置对齐,所述电机后轴承盖2上设置有平衡阀11,所述平衡阀11在安装在后轴承盖2上的泄漏孔12处,并封住泄漏孔12。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平衡阀,包括阀体13、阀芯14,所述阀体13内部或者端部设置壁15,所述壁15上开有阀孔16,所述阀芯14为球状,位于阀体13内部并与阀孔16接触设置。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阀体13具有基座17,所述基座17设置为圆弧形状,与电机后轴承盖2圆弧吻合,所述基座17上设置有螺纹孔18,所述基座17与电机后轴承盖2结合面贴靠。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阀体的形状为锥型或者梯形,所述基座17设置连接在锥型或者梯形的底部。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槽6的方向是沿着后轴承盖2的端部5截面的半径方向。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通孔4、槽6的数量为3至9任意一个。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封环7,所述后轴承盖2与封环7之间设置迷宫油封8。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所述迷宫油封8采用端面齐平方式,减少迷宫油封8的始端9的间隙,增大迷宫油封8的末端10的间隙。 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增大在齿轮箱里面的锥面或直面处始端9的直径D2,增加数为0.2^0.6mm ;靠轴承室迷宫油封的末端10的外圆尺寸Dl减少2?5mm使得封环与后轴承盖的末端10间隙增大到间隙增大到1.5?3m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在后端盖安装轴承的孔外面钻通小孔,同时将后轴承盖压制轴承外圈的凸起部分开几个槽。冷却牵引电机的通风经后端盖的小通孔,再从后轴承盖槽进入轴承室靠齿轮箱边的空间,使该空间形成大于一个大气压的正压,在压力的作用下,阻止齿轮箱的油进入轴承室,防止齿轮箱窜油。 2、减少迷宫油封的始端间隙,增大迷宫油封的末端间隙,使齿轮箱的油在动能情况下不易进入迷宫油封,同时大量衰减油微粒的动能,缩短油微粒在迷宫油封中运行距离。增大迷宫油封的末端间隙,因轴承室引入冷却电机的通风,轴承室为正压,迷宫油封的末端大间隙情况下,有利于空气正压作用,阻止齿轮箱的油窜到电机轴承室。 3、在牵引电机后轴承盖上,设置一套平衡阀。所述平衡阀能防止电机轴承室形成负压。机车高速运行时机车底部为负压区,而牵引电机漏油口在机车底部,电机漏油口也在负压区,漏油口处的平衡阀中球阀的单向作用,阻止轴承室的空气因负压被抽出,确保电机轴承室不形成负压。机车运行时,如果齿轮箱的油窜到电机轴承室较多情况,平衡阀的塑料阀芯在浮力作用下,自动打开阀体的孔,使电机轴承室的油排出,避免污染电机内部。同时,平衡阀在机车运行时,收集窜入电机轴承室的齿轮箱油,辅修机车时顶开阀芯,收集排出电机轴承室的油,保护环境被污染。在无泄漏时,机车运行中在压差作用下,起隔断油封室内外作用,即单向阀作用 总之,使用上述结构,齿轮箱的油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窜到电机轴承室,避免污染电机内部,避免污染电机外壳、齿轮箱外部,避免对铁路环境进行污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应用在牵引电机中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后端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后端盖的正视图; 图5为本技术中后轴承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中后轴承盖的正视图; 图7为本技术中后轴承盖与封环的装配图; 图8为本技术中迷宫油封的密封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中封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中平衡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中平衡阀侧视图; 图12为本技术中平衡阀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为本技术中平衡阀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后端盖、2为后轴承盖、3为内孔、4为通孔、5为端部、6为槽、7为封环、8为迷宫油封、9为迷宫油封始端、10为迷宫油封末端、11为平衡阀、12为泄漏孔、13为阀体、14为阀芯、15为壁、16为阀孔、17为基座、18为螺纹孔、19为螺栓、20为密封垫、21为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牵引电机漏油的结构,包括后端盖(1)、后轴承盖(2),其特征在于:在后端盖(1)安装轴承外圈的内孔(3)上部钻通孔(4),在所述后轴承盖(2)压制轴承外圈的端部(5)上开槽(6),所述后轴承盖(2)端部上的槽(6)的数量与后端盖(1)内孔上的通孔(4)的数量相同,所述槽(6)与通孔(4)的位置对齐,所述电机后轴承盖(2)上设置有平衡阀(11),所述平衡阀(11)在安装在后轴承盖(2)上的泄漏孔(12)处,并封住泄漏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胡彬梁胜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