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片及带有垫片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721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垫片及带有垫片的电机,该垫片设于电机的转子轴和机壳之间,所述垫片与所述转子轴相接的侧面设有供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孔。采用带有储油孔的垫片设于转子轴和机壳之间,储油孔内的油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会对垫片与转子轴接触面提供润滑油,减小垫片与转子轴之间的摩擦,而且不用担心润滑油被挤出的问题。储油孔中的润滑油提供了持续润滑的作用,减小了垫片的磨损情况,进而可以避免因垫片磨损带来的转子轴窜动现象,提高电机的使用安全以及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垫片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垫片及带有垫片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产品配件,尤指一种设于电机的转子轴的垫片及带有垫片的电机。
技术介绍
轴向传送力的电机具有旋转的转子轴,该转子轴与机器壳体之间的连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是于轴端固定设置定位销钉结构,如图1所示,定位销钉403固定于转子轴401的端部,并与机壳402支撑抵靠,该定位销钉403为耐磨材料,且同转子轴401 —起回转。该定位销钉403支撑于机壳402的内侧。虽然定位销钉403为耐磨材料,但是该种做法使得机壳402受到一定的磨损,且定位销钉403的成本较高。 另一种做法是采用平垫片,垫设于机壳和转子轴之间,如图2所示,显示了平垫片502垫设于转子轴501端部的初始状态,结合图3所示,显示了平垫片502垫设于转子轴端部的磨损状态。转子轴501的端部为弧形,其与平垫片502之间接触面积小,平垫片502和转子轴501之间添加有润滑油503,为减小平垫片502的磨损情况。该种做法存在以下缺陷,转子轴501和平垫片502之间的接触处为一个点,由于接触承压和回转的作用,很容易使得润滑油503被挤出,导致回转摩擦扭矩损失增大,平垫片501的磨损也增大。参阅图2和图3,A表示平垫片502的磨损变化,B表示平垫片502承压接触位置的变动,磨损后的平垫片502的承压接触位置变化大,导致输出性能变化也大,转子轴501会产生窜动现象,导致端面压力方向变化和平垫片502窜位异常,会出现电机噪音或者功能异常等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垫片及带有垫片的电机,解决现有平垫片使用时润滑油易被挤出和垫片与转子轴之间产生窜动而引起异常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一种垫片,设于电机的转子轴和机壳之间,所述垫片与所述转子轴相接的侧面设有供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孔。 采用带有储油孔的垫片设于转子轴和机壳之间,储油孔内的油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会对垫片与转子轴接触面提供润滑油,减小垫片与转子轴之间的摩擦,而且不用担心润滑油被挤出的问题。储油孔中的润滑油提供了持续润滑的作用,减小了垫片的磨损情况,进而可以避免因垫片磨损带来的转子轴窜动现象,提高电机的使用安全以及寿命。本技术的垫片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技术垫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储油孔沿周边形成有适配于所述转子轴端面的凹面。进一步采用带有凹面的垫片,增大了转子轴端头与垫片之间的初始接触面积,对转子轴起到较好的导正作用,确保转子轴不会窜动,同时还可以减小压强,进一步减小转子轴与垫片之间的摩擦。解决了现有垫片中转子轴因其窜位引起的异常问题。 本技术垫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储油孔为盲孔。 本技术垫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储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子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技术垫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面为锥面。 本技术一种带有垫片的电机,包括转子轴和机壳,所述转子轴包括动力输出端以及定子端,所述定子端和所述机壳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动力输出端和所述机壳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转子轴相接的侧面设有供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孔。 采用带有储油孔的第一垫片设于转子轴的定子端和机壳之间,储油孔内的油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会对第一垫片与定子端的接触面提供润滑油,减小垫片与定子端之间的摩擦,而且不用担心润滑油被挤出的问题。储油孔中的润滑油提供了持续润滑的作用,减小了第一垫片的磨损情况,进而可以避免因第一垫片磨损带来的转子轴窜动现象,提高电机的使用安全以及寿命。 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储油孔沿周边形成有适配于所述定子端端面的凹面。 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机壳之间还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垫片的侧面设有供安装所述缓冲垫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配于所述第一凸起。 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动力输出端相接的侧面设有供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孔,所述储油孔与所述安装孔相通。 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垫与所述机壳相接的侧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机壳配合所述第二凸起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设于所述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定位销钉连接转子轴和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平垫片设于转子轴和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平垫片磨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垫片的俯视图; 图6为本技术垫片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垫片应用于电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垫片设于转子轴上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垫片设于转子轴上的磨损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中第二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中第二垫片的剖视图; 图12为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中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中第二垫片与缓冲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技术带有垫片的电机中转子轴的动力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4,显示了本技术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垫片,设于电机的转子轴和机壳之间,由转子轴和机壳之间夹紧连接,该垫片设有储油孔和凹面,储油孔内存储有润滑油,为垫片和转子轴之间提供润滑作用,减小垫片与转子轴之间的摩擦,提高垫片的使用寿命。凹面为匹配转子轴端面设置,对转子轴起到导正的作用,防止转子轴窜动,减少异常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垫片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4,显示了本技术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对本技术垫片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垫片10设于电机的转子轴和机壳之间,垫片10与转子轴相接的侧面上设有储油孔101,储油孔101内装有润滑油,为电机的转子轴和垫片10之间提供润滑作用,随着转子轴的旋转,储油孔101内的润滑油持续提供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垫片使用时润滑油易被挤出的问题,同样也减小了垫片10的磨损,进而避免垫片与转子轴之间产生窜动而引起异常的问题。储油孔101设于垫片10的中心位置,且该储油孔101的中心轴线与转子轴的中心轴线重合。储油孔101为盲孔,防止润滑油从垫片10的另一侧面露出。 作为本技术垫片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储油孔101沿周边形成有适配于转子轴端面的凹面102,使得转子轴的端面与凹面102相抵靠。转子轴的端面为凸面,凹面102适配于该凸面,转子轴的端部置于凹面102内,凹面102增加了垫片10与转子轴之间的接触面积,对转子轴起到良好的导正作用,减小转子轴转动时的窜动现象,避免了电机异常情况的发生。凹面102可以为锥面。 参阅图5,显示了本技术垫片的俯视图,参阅图6,显示了垫片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本技术垫片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垫片10的结构为圆柱形结构,但不限于圆柱形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垫片10可以设计为方形、花瓣形状等。储油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垫片,设于电机的转子轴和机壳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与所述转子轴相接的侧面设有供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片,设于电机的转子轴和机壳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与所述转子轴相接的侧面设有供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孔沿周边形成有适配于所述转子轴端面的凹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孔为盲孔。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子轴的中心轴线重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为锥面。6.一种带有垫片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转子轴和机壳,所述转子轴包括动力输出端以及定子端,所述定子端和所述机壳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动力输出端和所述机壳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转子轴相接的侧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邦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