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599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4:21
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包括导流鳍,所述导流鳍呈片状,其斜向上固定于船舶的艉部,所述导流鳍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10°,其向后侧的延长线在竖直状态的螺旋桨盘面处的高度为0.5R-0.9R,R为螺旋桨盘面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可以改善船舶艉部的水流状态,同时改善螺旋桨前方的来流,使得螺旋桨前来流更为顺畅、均匀;弧形结构与NACA变形剖面设计可以减小翼型本身的摩擦阻力与来流的冲击阻力,使得在不增加附加阻力的前提下,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包括导流鳍,所述导流鳍呈片状,其斜向上固定于船舶的艉部,所述导流鳍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10°,其向后侧的延长线在竖直状态的螺旋桨盘面处的高度为0.5R-0.9R,R为螺旋桨盘面的半径。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可以改善船舶艉部的水流状态,同时改善螺旋桨前方的来流,使得螺旋桨前来流更为顺畅、均匀;弧形结构与NACA变形剖面设计可以减小翼型本身的摩擦阻力与来流的冲击阻力,使得在不增加附加阻力的前提下,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达到节能目的。【专利说明】 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附体节能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船舶附体节能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前置导管、Mewis导管、前置定子等桨前节能附体形式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整流和产生与螺旋桨相反的预旋流,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但它们也存在一定局限性。Mewis导管、前置定子自身会产生明显的阻力增加,会抵消一部分推进效率增加的效果;前置导管对于尾部肥胖,流态有分离的船型更为适用,可以取得较明显的节能效果,而对于尾部形态比较优秀的船型,节能效果相对较小,相对于节能效果而言,上述几种桨前节能附体的结构形式相对复杂,安装要求高,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的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包括导流鳍,所述导流鳍呈片状,其斜向上固定于船舶的艉部,所述导流鳍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10°,其向后侧的延长线在竖直状态的螺旋桨盘面处的高度为0.5R-0.9R,R为螺旋桨盘面的半径。 所述导流鳍的剖面为NACA变形剖面。 所述导流鳍的边缘均为弧形,且该导流鳍的前部以及后部均向中部逐渐变宽。 所述导流鳍周围边缘薄、中部厚。 所述导流鳍与船舶的艉部焊接固定。 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可以改善船舶艉部的水流状态,同时改善螺旋桨前方的来流,使得螺旋桨前来流更为顺畅、均匀;弧形结构与NACA变形剖面设计可以减小翼型本身的摩擦阻力与来流的冲击阻力,使得在不增加附加阻力的前提下,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包括导流鳍110。 导流鳍110呈片状,其斜向上固定于船舶的艉部2,导流鳍110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3° -10°,其向后侧的延长线在竖直状态的螺旋桨盘面3处的高度H为0.5R-0.9R,其中,R为螺旋桨盘面的半径。 导流鳍110与船舶的艉部2可以焊接固定,安装方便。 导流鳍110的设计可以改善船舶艉部2的水流状态,同时改善螺旋桨前方的来流,使得螺旋桨前来流更为顺畅、均匀,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其中,根据不同船型选择不同的高度H以及夹角Θ,达到较优节能效果。 具体地,导流鳍110的剖面为NACA变形剖面,周围边缘薄,中部厚,该导流鳍110的边缘均为弧形,且其前部111以及后部112均向中部113逐渐变宽。 导流鳍110边缘的弧形结构及其NACA变形剖面设计有利于减小翼型本身的摩擦阻力和来流的冲击阻力;配合夹角Θ,可以产生一定的附加推力;此外,逐步变宽的中部113可以加大导流区域范围,提高导流效果;后部112的弧形设计一方面使水流能顺畅地流入螺旋桨上方工作区域,利于改善桨前来流,提高推进效率,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减小了力矩,以满足附体的强度要求。 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鳍,所述导流鳍呈片状,其斜向上固定于船舶的艉部,所述导流鳍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10°,其向后侧的延长线在竖直状态的螺旋桨盘面处的高度为0.5R-0.9R,R为螺旋桨盘面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鳍的剖面为NACA变形剖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鳍的边缘均为弧形,且该导流鳍的前部以及后部均向中部逐渐变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鳍周围边缘薄、中部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鳍与船舶的艉部焊接固定。【文档编号】B63H5/16GK204056274SQ201420340569【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专利技术者】陈霞萍, 郑敏敏, 闫磊 申请人: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鳍,所述导流鳍呈片状,其斜向上固定于船舶的艉部,所述导流鳍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10°,其向后侧的延长线在竖直状态的螺旋桨盘面处的高度为0.5R‑0.9R,R为螺旋桨盘面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霞萍郑敏敏闫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