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框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304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竖向框架组件,它包括竖向主框架以及升降单元;所述竖向主框架包括内支撑杆、外支撑杆以及两条支撑横杆,各支撑横杆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上的电动葫芦以及内滚轮和外滚轮,内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之间,外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与建筑面之间,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和外滚轮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灵活性强的竖向框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当调整升降脚手架升降范围时,只需改变钢绳与建筑墙体的连接固定处,无需上下移动电动葫芦,省时省力;内滚轮和外滚轮的位置设置,可简化外支撑杆结构,从而减轻整体架体的自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竖向框架组件,它包括竖向主框架以及升降单元;所述竖向主框架包括内支撑杆、外支撑杆以及两条支撑横杆,各支撑横杆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上的电动葫芦以及内滚轮和外滚轮,内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之间,外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与建筑面之间,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和外滚轮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灵活性强的竖向框架组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当调整升降脚手架升降范围时,只需改变钢绳与建筑墙体的连接固定处,无需上下移动电动葫芦,省时省力;内滚轮和外滚轮的位置设置,可简化外支撑杆结构,从而减轻整体架体的自重。【专利说明】竖向框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升降脚手架领域,尤其是一种竖向框架组件。
技术介绍
脚手架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外墙脚手架多采用升降式脚手架。现有升降式脚手架的电葫芦多设于建筑外墙上,当脚手架升降到一定高度时,需要上下移动沉重的电葫芦并且将其固定,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灵活性强的竖向框架组件。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竖向框架组件,它包括竖向主框架以及升降单元; 所述竖向主框架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各支撑横杆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的杆件;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之间的内滚轮和外滚轮,内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之间,外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和外滚轮靠近内支撑杆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和外滚轮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电动葫芦设于竖向主框架上,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和外滚轮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当调整升降脚手架升降范围时,只需改变钢绳与建筑墙体的连接固定处,无需上下移动电动葫芦,省时省力。 2.内滚轮和外滚轮的位置设置,使升降脚手架在进行升降操作时所承受的力更多的集中在内支撑杆上,因此对外支撑杆不要求很高的强度,可以简化外支撑杆结构,从而减轻整体架体的自重。 3.连接耳和临时连杆的设置起到一个临时固定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的作用,防止在组装竖向框架组件时,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倾倒。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竖向主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剪刀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连接耳与临时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00竖向主框架、101内支撑杆、102外支撑杆、103支撑横杆、104竖向导轨、105内滚轮、106外滚轮、107连接耳、108临时连杆、109斜撑、230水平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竖向框架组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竖向框架组件,它包括竖向主框架100以及升降单元; 所述竖向主框架100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101、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102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103,各支撑横杆103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101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104的杆件;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100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103之间的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内滚轮105设置在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之间,外滚轮106设置在内支撑杆101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靠近内支撑杆101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的位置设置,使升降脚手架在进行升降操作时所承受的力更多的集中在内支撑杆101上,因此对外支撑杆102不要求很高的强度,可以简化外支撑杆102结构,从而减轻整体架体的自重。 电动葫芦设于竖向主框架100上,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当调整升降脚手架升降范围时,只需改变钢绳与建筑墙体的固定连接处,无需上下移动电动葫芦,省时省力。 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上部分别设有连接耳107,所述连接耳107通过临时连杆108固定连接。竖向主框架100是由下至上连接组装的,连接耳107和临时连杆108的设置是为了起到一个临时固定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的作用,防止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倾倒,竖向主框架100组装完毕后拆除临时连杆108。 靠近竖向主框架100两侧的上下层水平桁架230之间分设有斜撑109,两对应设置的斜撑109构成一对剪刀撑。斜撑109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强竖向主框架100的稳定性,并且不妨碍工人通过。【权利要求】1.一种竖向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竖向主框架(100)以及升降单元;所述竖向主框架(100)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101)、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102)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103),各支撑横杆(103)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101)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104)的杆件;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100)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103)之间的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内滚轮(105)设置在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之间,外滚轮(106)设置在内支撑杆(101)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靠近内支撑杆(101)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上部分别设有连接耳(107),所述连接耳(107)通过临时连杆(10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竖向主框架(100)两侧的上下层水平桁架(230)之间分设有斜撑(109),两对应设置的斜撑(109)构成一对剪刀撑。【文档编号】E04G3/30GK204059913SQ201420466045【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专利技术者】徐洪广, 何文林, 魏炜 申请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向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竖向主框架(100)以及升降单元;所述竖向主框架(100)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101)、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102)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103),各支撑横杆(103)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101)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104)的杆件;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100)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103)之间的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内滚轮(105)设置在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之间,外滚轮(106)设置在内支撑杆(101)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靠近内支撑杆(101)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广何文林魏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