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833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2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涵管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涵管的抵接面为台阶状,相邻涵管的抵接面围设台阶状拼接缝;沿着涵管外侧到内侧方向,拼接缝依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拼接缝、第二拼接缝和第三拼接缝;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包括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和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第一拼接缝处,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第二拼接缝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呈一定角度放置;当地下综合管廊承受地震作用后,确保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至少由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1、地下综合管廊,又称为共同沟,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和景观的地下建造的空间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内部腔室用于铺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电力、给水、燃气和热力等主要的供给管线设置于干线综合管廊内,从而便于各种供给管线的维修。

2、在现有技术中,地下综合管廊有现浇法和预制拼接法两种施工方式。预制拼装施工方法是在工厂中预制综合管廊的涵管,再将若干个涵管拼接成综合管廊。

3、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埋设置于地下,地下综合管廊的涵管拼接处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涵管连接面上设置密封胶圈,然后相邻涵管之间通过锚索固定连接,使得相邻涵管挤压密封胶圈,从而实现涵管连接处的方式处理。

4、但在实际应用中,当上述地下综合管廊遇到地基沉降或者轻微地震时,上述的防水结构易发生损坏,从而使得地下综合管廊拼接处易发生渗水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综合管廊拼接处的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涵管、拉索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防水卷材层;所述涵管至少设有一个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容纳市政管线;若干个所述涵管串联拼接而成,所述涵管的抵接面为台阶状,相邻所述抵接面围设台阶状拼接缝;沿着所述涵管外侧到内侧方向,所述拼接缝依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拼接缝、第二拼接缝和第三拼接缝;所述涵管两端设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开设有供所述拉索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拉索穿设于相邻所述涵管的固定孔后,所述拉索与所述连接件锚固连接;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相邻所述涵管之间,且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所述涵管相挤压抵接;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包括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和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拼接缝处,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拼接缝处;所述防水卷材层与所述涵管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卷材层覆盖所述拼接缝的开口。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下综合管廊拼接缝设置成阶梯状,且将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第一拼接缝处,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设置于第二拼接缝处,使得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呈一定角度放置;当地下综合管廊承受地震作用后,确保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至少由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处的防水性能,减少地下综合管廊连接位置出现渗水现象。

5、可选的,还包括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所述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用于填充所述拼接缝,所述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层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水卷材层与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填充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节点的防水性能。

7、可选的,所述涵管还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拼接缝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涵管内侧壁,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拼接缝与所述涵管的腔室。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连通孔来观测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水效果,当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存在渗透点时,外界的水分会沿着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渗透点位置流动至涵管内部的腔室中。

9、可选的,还包括聚氨酯防水体,所述聚氨酯防水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所述连通孔用于供聚氨酯防水材料穿设进入所述拼接缝内,聚氨酯防水材料凝固硬化后形成所述氨酯防水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连通孔将聚氨酯防水材料压入拼接缝中,待聚氨酯防水材料凝固硬化后形成氨酯防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拼接位置处的防水性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拼接缝与所述第二拼接缝的夹角在90°-135°之间;所述第二拼接缝与所述第三拼接缝的夹角在90°-135°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拼接缝和第二拼接缝夹角的设置,以及设置于拼接缝中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的配合;在保证涵管拼接处防水性能的前提下,使得每个涵管在综合管廊横向上可承受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综合管廊有足够的变形量还抵御由于永久作用力或可变作用力造成的综合管廊结构发生位移;减少因综合管廊结构发生位移,而使得涵管之间防水结构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拼接缝与所述第二拼接缝的夹角为100°;所述第二拼接缝与所述第三拼接缝的夹角为100°。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拼接缝与第二拼接缝之间的夹角为100°,且第二拼接缝与第三拼接缝之间的夹角也为100°时;每个涵管可以在横向上可以承受一定的转动,同时又能保证涵管的连接部位防水性能。

15、可选的,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涵管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组件通过所述连通孔抽离;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钢丝绳、多孔的柔性件和检测试剂,所述柔性件包裹所述钢丝绳,且所述柔性件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检测试剂铺设固定于所述柔性件上,所述检测试剂用于检测水分存在情况。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相邻涵管拼接完成后,地下综合管廊覆土之前;工作人员往涵管的拼接位置浇水。工作人员通过连通孔抽离出检测组件,通过检查检测组件上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水情况,从而进行定点修复。

17、可选的,所述检测试剂为无水硫酸铜晶体,所述柔性件包括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用于包裹所述钢丝绳,所述第二柔性件用于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柔性件固定连接;所述检测试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二柔性件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检测试剂设置于第一柔性件与第二柔性件之间,当检测组件通过连通孔抽离时,可以减少检测试剂的移动,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19、可选的,检测试剂与所述第一柔性件粘接固定;所述连通孔外接抽气设备,使得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检测试剂与第一柔性件粘接固定,当抽气设备抽离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与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之间的气体,可以减少检测试剂的移动,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21、可选的,还包括防水涂料层和玻璃纤维格栅,所述防水涂料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层与所述涵管之间;所述玻璃纤维格栅埋设于所述防水涂料层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涵管(1)、拉索(3)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和防水卷材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至少设有一个腔室(11),所述腔室(11)用于容纳市政管线;若干个所述涵管(1)串联拼接而成,所述涵管(1)的抵接面为台阶状,相邻所述涵管(1)的抵接面围设台阶状拼接缝(4);沿着所述涵管(1)外侧到内侧方向,所述拼接缝(4)依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拼接缝(41)、第二拼接缝(42)和第三拼接缝(43);所述涵管(1)两端设有若干个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开设有供所述拉索(3)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拉索(3)穿设于相邻所述涵管(1)的固定孔后,所述拉索(3)与所述连接件(2)锚固连接;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设置于相邻所述涵管(1)之间,且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与所述涵管(1)相挤压抵接;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包括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和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设置于所述第一拼接缝(41)处,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设置于所述第二拼接缝(42)处;所述防水卷材层(5)与所述涵管(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卷材层(5)覆盖所述拼接缝(4)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8),所述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8)用于填充所述拼接缝(4),所述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还设有连通孔(16),所述连通孔(16)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拼接缝(4)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之间,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涵管(1)内侧壁,所述连通孔(16)用于连通所述拼接缝(4)与所述涵管(1)的腔室(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氨酯防水体(15),所述聚氨酯防水体(15)设置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之间;所述连通孔(16)用于供聚氨酯防水材料穿设进入所述拼接缝(4)内,聚氨酯防水材料凝固硬化后形成所述氨酯防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缝(41)与所述第二拼接缝(42)的夹角在90°-135°之间;所述第二拼接缝(42)与所述第三拼接缝(43)的夹角在90°-13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缝(41)与所述第二拼接缝(42)的夹角为100°;所述第二拼接缝(42)与所述第三拼接缝(43)的夹角为10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组件(10),所述检测组件(10)设置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之间,所述检测组件(10)与所述涵管(1)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组件(10)包括钢丝绳(12)、多孔的柔性件(13)和检测试剂(14),所述柔性件(13)包裹所述钢丝绳(12),且所述柔性件(13)与所述钢丝绳(12)固定连接;所述检测试剂(14)铺设于所述柔性件(13)上,所述检测试剂(14)用于检测水分存在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14)为无水硫酸铜晶体,所述柔性件(13)包括第一柔性件(131)和第二柔性件(132),所述第一柔性件(131)用于包裹所述钢丝绳(12),所述第二柔性件(132)用于包括第一柔性件(131),所述第一柔性件(131)与所述柔性件(13)固定连接;所述检测试剂(14)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31)与所述第二柔性件(13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检测试剂(14)与所述第一柔性件(131)粘接固定;所述连通孔(16)外接抽气设备,使得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之间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涂料层(6)和玻璃纤维格栅(7),所述防水涂料层(6)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层(5)与所述涵管(1)之间;所述玻璃纤维格栅(7)埋设于所述防水涂料层(6)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涵管(1)、拉索(3)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和防水卷材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至少设有一个腔室(11),所述腔室(11)用于容纳市政管线;若干个所述涵管(1)串联拼接而成,所述涵管(1)的抵接面为台阶状,相邻所述涵管(1)的抵接面围设台阶状拼接缝(4);沿着所述涵管(1)外侧到内侧方向,所述拼接缝(4)依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拼接缝(41)、第二拼接缝(42)和第三拼接缝(43);所述涵管(1)两端设有若干个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开设有供所述拉索(3)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拉索(3)穿设于相邻所述涵管(1)的固定孔后,所述拉索(3)与所述连接件(2)锚固连接;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设置于相邻所述涵管(1)之间,且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与所述涵管(1)相挤压抵接;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包括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和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设置于所述第一拼接缝(41)处,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设置于所述第二拼接缝(42)处;所述防水卷材层(5)与所述涵管(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卷材层(5)覆盖所述拼接缝(4)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8),所述双组分聚硫密封胶体(8)用于填充所述拼接缝(4),所述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还设有连通孔(16),所述连通孔(16)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拼接缝(4)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之间,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涵管(1)内侧壁,所述连通孔(16)用于连通所述拼接缝(4)与所述涵管(1)的腔室(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氨酯防水体(15),所述聚氨酯防水体(15)设置于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1)与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圈(92)之间;所述连通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珠琴黄招华金冠楠吴景华郭晓黄娟娟林家淼王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