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加荣专利>正文

同步反向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19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采用同步反向原理制造的减振器,它主要由连接板、连杆、弹簧组成,特点是将连接板、连杆通过螺杆、铆钉活动连接,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弹簧弹性连接,这种减振器将车辆行驶中的上下振动通过连杆和弹簧的伸缩,变为同步反向移位自行抵消的运动,使车厢底盘基本保持一定高度不变。具有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减振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悬架装置的配置,特别是一种包括由连接板,连杆,弹簧组成,采用同步反向原理制造的减振器。现有车辆减振多采用弹簧减振、元件弹性变形减振、气压或液压减振等方式,前二种方式减振效果较差,只能用于一般要求不高的场合,气压或液压减振机构复杂,技术上要求高,设备投资大,且不易维修。中国专利CN88209864.0公开了一种“车辆平衡避震装置”,它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四根长连杆的交叉连接,在四边形的上、下对角间装置弹簧,四根连杆的伸出端分别与车辆底盘和车轮相接,使一个车轮相对车身的跳动,变为两个车轮的同时及同向运动来达到减震目的,这种装置因两个车轮的跳动都是相对车身平行的。所以车辆在转弯时始终保持与路面平行,不会倾斜,而且车轮的跳动方向与车身的跳动方向相反,所以比较平稳。这种装置的不足之处是(1)连杆直接与车轮相接,杆臂过长,强度较弱;(2)在现有车辆上装这种装置,涉及到车辆底盘结构的改变,改造工作量大,且安装不太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制一种新结构的减振器,它应具有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使用范围广,除可与各型运输车辆配用外,还可应用于摩托车,自行车,甚至机床作减振装置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同步反向减振器,由连接板,连杆,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板分为上、下两块,通过螺杆、铆钉与四根等长连杆活动连接,构成菱形框架,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上下连接板可以是吊环,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鼓形弹簧或不等径钢丝绕制的鼓形弹簧弹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二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二的侧视图;图5是不等径钢丝绕制的鼓形弹簧示意图;图6是弹簧座的仰视图;图7是弹簧座的主视图;图8是弹簧座的左视图;图9是连接板的仰视图;图10是连接板的主视图;下面依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减振器主要包括连接板1,连杆2,弹簧3组成,连接板分为上下两块,本例的连接板从仰视图看为工字形,板的一面是平台,另一面是并列的两个圆孔(见图9、图10),连杆2制成Y字形,两端尖分别钻有连接孔,其直杆端嵌入连接板1的缺口内,用铆钉5铆接,另一端与另一根连杆的开口端和弹簧固定端用螺杆4连接,本器采用四根等长的连杆,各根连杆与连接板的连接方式和各连杆间的连接方式对应相同,构成一活动、封闭的菱形框架,框架在直立放置情况下,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间,通过拉力弹簧3弹性连接。用于车辆上时,将连接板1固定(可采用螺栓、铆接、焊接等形式固定)在车辆底盘与车轴壳的相应部位上,视不同车型和载重量,确定其安装位置和装置减振器套数。在车重及负荷的重力作用下,减振器通过弹簧的拉伸定位于某一点,使车厢处于一衡定的状态。当车辆行驶中遇到路面不平时,有两种情况产生(1)当车轮受高出路面的凸出物冲撞时,车轮受作用力上升,减振器的下连接板同时上升,并将该力经连杆传至弹簧连接端,弹簧被向外拉伸,连杆2向外张开,消除了下连接板的上升高度,使上连接板的高度不变,该反向移位自行抵消了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作用力,与上连接板固定在一起的车厢底盘保持原高度不变,达到消振目的。(2)当车轮遇到低于路面的凹坑而下降时,弹簧产生收缩,连杆同时产生收缩向上下方向伸张,保持了上连接板的水平高度基本不变,这也是同步反向的工作原理。图3、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采用吊式结构的一个实例,它的上、下连接板改为吊环6,吊环有两个孔,其中一孔与连杆2的孔相连接,整体仍构成为菱形框架,在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一鼓形弹簧7弹性连接。鼓形弹簧的两端设有弹簧座8,弹簧座的结构见图6、图7、图8,它是由一锥形圆台和一个圆环构成,圆环部份穿在连杆2的缺口中,被铆钉5固定。弹簧座8与鼓形弹簧7之间采用焊接固定。使用中,只需将上、下吊环分别吊挂在车轴壳和车底盘支撑架上即可,其作用与实施例一相同。为了提高减振效果,使车辆在轻载或重载时,减振弹簧都能产生作用,还可以将实施例2中所述的鼓形弹簧7改为如图5所示的采用不同直径钢丝绕制成的鼓形弹簧9,这样,当轻载时,细直径弹簧部份产生作用,重载时,依靠粗直径弹簧部份产生作用,达到了调节减振效果的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同步反向减振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广泛适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减轻振动,且易于安装、维修、调换方便,并可将数件组合构成减振平台,还可用于机床的减振或作为发动机的减振垫等,与现有各种减振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用料省,工艺简单,使用性能可靠,用途广泛,减振效果好等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同步反向减振器,由连接板,连杆,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分为上下两块,通过螺杆(4)、铆钉(5)与四根等长连杆(2)活动连接,构成菱形框架,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弹簧(3)弹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反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上、下连接板可以是吊环(6),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鼓形弹簧(7)弹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反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采用不等径钢丝绕制的鼓形弹簧(9)弹性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采用同步反向原理制造的减振器,它主要由连接板、连杆、弹簧组成,特点是将连接板、连杆通过螺杆、铆钉活动连接,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弹簧弹性连接,这种减振器将车辆行驶中的上下振动通过连杆和弹簧的伸缩,变为同步反向移位自行抵消的运动,使车厢底盘基本保持一定高度不变。具有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减振效果好等优点。文档编号B60G11/16GK1050520SQ90106160公开日1991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24日专利技术者黄加荣 申请人:黄加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反向减振器,由连接板,连杆,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分为上下两块,通过螺杆(4)、铆钉(5)与四根等长连杆(2)活动连接,构成菱形框架,框架左右对角的两个连接点,通过弹簧(3)弹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加荣
申请(专利权)人:黄加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