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931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两根钢管主梁、两根钢管次梁和四根主钢梁,其中,两根钢管主梁与两根钢管次梁焊接构成矩形框架;钢筋主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有U型钢筋;钢管主梁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定位孔沿钢管主梁长度方向设置;四根主钢梁分别内套于两根钢管主梁的四端,主钢梁插入端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配合定位孔的固定孔,钢管主梁与主钢梁通过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连接;两根钢管主梁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两根钢管次梁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上述矩形框架上设置防滑钢板;钢管主梁上设置有防护栏杆。本实施新型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施工速度,同时节省了建筑材料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搭建电梯井操作平台为后续施工提供操作平面。 传统的施工方式是为电梯井内扎设满堂支撑脚手架,S卩,电梯井操作平台由支撑脚手架通过管卡构件在待施工楼层的下一层电梯门洞口搭设而成,在每一层施工时都需要重新搭建,搭建拆除耗时费力,并且同样需要很多钢管、扣件,浪费人力物力,使传统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搭建过程繁琐复杂;另外,由支撑脚手架搭建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震动很容易造成连接部件的松动,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坍塌、坠落事故,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及施工设备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用于节省建筑材料,提高施工安全性。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 两根钢管主梁(11)、两根钢管次梁(12)和四根主钢梁(13),其中,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与所述两根钢管次梁(12)焊接构成矩形框架; 所述钢筋主梁(1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U型钢筋(111); 所述钢管主梁(11)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2),所述定位孔(112)沿钢管主梁(11)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四根主钢梁(13)分别内套于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的四端,所述主钢梁 (13)插入端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配合所述定位孔(112)的固定孔(131),所述钢管主梁(11)与所述主钢梁(13)通过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连接; 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件(16),所述两根钢管次梁(1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17); 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防滑钢板(18),且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留设四分之一圆孔(181); 所述钢管主梁(11)上设置有防护栏杆(19)。 由上可见,本技术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中,主钢梁内套于钢管主梁内,钢管主梁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孔,主钢梁插入端设有配合定位孔的固定孔,并通过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连接,所以设置于钢管主梁两端的主钢梁可以伸缩;安装钢平台时,将钢管主梁两端的主钢梁伸出,并通过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连接,主钢梁搭设于电梯井两侧的楼板上,主钢梁一端伸入剪力墙预留的洞口内;需要提升钢平台时,先用塔吊在钢管主梁的U型钢筋上施加拉力,将钢管主梁两端的主钢梁收入,并通过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固定,然后将整个电梯井操作平台向上提升,安装至上方的施工位置。本技术中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可提升,所以无需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搭设操作平台,而且通过四根主钢梁搭设于电梯井两侧的楼板上,并且一端伸入至剪力墙预留的洞口中,受力均匀且结构简单,避免了架体搭设较高存在的受力不稳定导致的安全事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进一步,钢管主梁上设置有防护栏杆,能够防止在多平台作业时由于进度不一致,平台之间有高差,导致物体或操作人员从平台两端的空隙掉落,造成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管主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主钢梁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管主梁与主钢梁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护栏杆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护栏杆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两根钢管主梁11、两根钢管次梁12和四根主钢梁13,其中,两根钢管主梁11与两根钢管次梁12焊接构成矩形框架; 钢筋主梁1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U型钢筋111。 如图3所示的钢管主梁示意图,钢管主梁11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2,定位孔112沿钢管主梁11长度方向设置; 四根主钢梁13分别内套于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的四端,如图4所示的主钢梁示意图,主钢梁13插入端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配合定位孔112的固定孔131(图4所示为3个固定孔),如图5所示的钢管主梁与主钢梁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钢管主梁11与主钢梁13通过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连接; 两根钢管主梁1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件16,两根钢管次梁1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17 ; 上述矩形框架上设置防滑钢板18,且在上述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留设四分之一圆孔181,以便在伸缩主钢梁13时,能够在圆孔181内操作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实现对钢管主梁11与主钢梁13的锁定; 钢管主梁11上设置有防护栏杆19。 可选的,如图6所示的防护栏杆示意图,防护栏杆19包括:分别垂直焊接于钢管主梁11两端的两根立杆191 ;设置于两根立杆191之间的至少两根横杆192 ;设置于两根立杆191之间的踢脚板193。 可选的,踢脚板193通过钢丝绑扎固定与两根立杆191之间。 可选的,横杆193通过十字扣件固定与两根立杆191之间。 可选的,如图7所示,防护栏杆19上设有防护网194。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6和第二连接件17可以为钢管,第一连接件16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两根钢管主梁11之间,第二连接件1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两根钢管次梁12之间。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在多平台作业时的具体应用流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主钢梁13内套于钢管主梁11,钢管主梁11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2,主钢梁13插入端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配合定位孔112的固定孔131,六角螺栓14穿过定位孔112和固定孔131,并通过六角螺母15紧固,以此固定钢管主梁11和主钢梁13,所以设置于钢管主梁11两端的主钢梁13可以在钢管主梁11轴向内自由伸缩;安装电梯井操作平台时,利用塔吊将钢管主梁11的U型钢筋111向上吊起,吊至预定的施工位置后,将钢管主梁11两端的主钢梁13伸出,并搭设于电梯井两侧的楼板上,主钢梁13一端伸入剪力墙预留的洞口内,主钢梁13靠近端部的两个固定孔131与两个定位孔112配合,并分别通过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将钢管主梁11和主钢梁13临时固定。需要提升电梯井操作平台时,先用塔吊将两侧钢管主梁11上的四个U型钢筋111吊起,将钢管主梁11两端的主钢梁13收入,主钢梁13远端部的固定孔131与定位孔112配合,并分别通过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将钢管主梁11和主钢梁13临时固定,然后将整个电梯井操作平台向上提升至上一个施工位置,并依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将钢管主梁11两端的主钢梁13伸出,主钢梁13搭设于电梯井两侧的楼板上,主钢梁13—端伸入剪力墙预留的洞口内。 由上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可提升,因此无需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搭设操作平台,而且通过四根主钢梁搭设于电梯井两侧的楼板上,并且一端伸入至剪力墙预留的洞口中,受力均匀且结构简单,避免了架体搭设较高存在的受力不稳定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钢管主梁(11)、两根钢管次梁(12)和四根主钢梁(13),其中,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与所述两根钢管次梁(12)焊接构成矩形框架; 所述钢管主梁(1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U型钢筋(111); 所述钢管主梁(11)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2),所述定位孔(112)沿钢管主梁(11)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四根主钢梁(13)分别内套于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的四端,所述主钢梁(13)插入端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配合所述定位孔(112)的固定孔(131),所述钢管主梁(11)与所述主钢梁(13)通过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连接; 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件(16),所述两根钢管次梁(1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17); 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防滑钢板(18),且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留设四分之一圆孔(181); 所述钢管主梁(11)上设置有防护栏杆(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平台作业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钢管主梁(11)、两根钢管次梁(12)和四根主钢梁(13),其中,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与所述两根钢管次梁(12)焊接构成矩形框架; 所述钢管主梁(1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U型钢筋(111); 所述钢管主梁(11)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2),所述定位孔(112)沿钢管主梁(11)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四根主钢梁(13)分别内套于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的四端,所述主钢梁(13)插入端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配合所述定位孔(112)的固定孔(131),所述钢管主梁(11)与所述主钢梁(13)通过六角螺栓(14)和六角螺母(15)连接; 所述两根钢管主梁(1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件(16),所述两根钢管次梁(1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17); 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防滑钢板(18),且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东郭武华刘建军陈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厦门中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