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稳定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467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10),包括:稳定杆(20、22、24),在其各个相反末端处连接到左右车轮;致动器(30),其具有电动机(70),并且作为所述电动机操作的控制的结果所述致动器改变由所述稳定杆施加的弹性力;和控制设备(110),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操作模式改变部分(140),所述操作模式改变部分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电动机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取决于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而言涉及安装在车辆上用于减小或限制车身侧倾的稳定器系统,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的稳定器系统,其中稳定杆所施加的弹性力可由具有电动机的致动器改变。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所谓的“主动稳定器”,更具体地是这样的稳定器系统,其中稳定杆所施加的弹性力被改变以有效地控制或限制车身的侧倾。例如,JP-A-2002-518245和JP-A-2000-71738公开了这样一种稳定器系统。所公开的稳定器系统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操作被控制以由此有效地限制车身的侧倾。在所公开的稳定器系统中,基于侧倾角、侧倾运动等执行对电动机操作的控制,但是在其中侧倾不可由电动机控制或者电动机过载的范围中不执行对电动机操作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在车辆的实际行驶中,对是否应当控制电动机操作的判断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车辆行进的路面状况等而不同。所以,所公开的被设置为在不可控范围中或在过载范围中不执行对电动机操作的控制的稳定器系统不够实用。考虑到上述情形而开发出了本专利技术。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具有电动机并执行限制车身侧倾的控制的稳定器系统的功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具有电动机并改变由稳定杆所施加弹性力的致动器的本专利技术稳定器系统被设置成,与电动机相关的操作、具体而言,取决于电动机相连接形式以及电动机的电能供应状态的操作模式可基于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车辆行进的道路的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器系统中,电动机的操作模式被设置为可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所以,本稳定器系统可以工作以适应车辆的实际行驶,由此确保了高的应用性。专利技术形式将详细描述认为可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的各种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每一种形式都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编号,并在恰当时依赖于其他一个或多个形式,以更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应该理解到,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将描述的技术特征或其任何组合,而应该在考虑以下各种形式的说明和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情况下来理解。还应该理解到,本专利技术以下形式中任一个所包括的多个元件或特征不一定要全都一起提供,其中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一个或多个特征被增加到以下形式中的任一个的任何形式和其中从以下形式中的任一个删除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一个或多个特征的任何形式都可以被视为可要求保护的。(1)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包括稳定杆,在其各个相反末端处连接到左右车轮;致动器,其具有电动机,并且作为所述电动机操作的控制的结果所述致动器改变由所述稳定杆表现出的弹性力;和控制设备,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操作模式改变部分,所述操作模式改变部分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电动机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取决于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根据上述形式(1)构造的稳定器系统是所谓的“主动稳定器系统”,其中主动地调节由稳定杆施加的弹性力,由此能够进行车身侧倾的主动控制。在根据上述形式(1)的稳定器系统中,致动器的电动机的操作模式被设置为可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所以,致动器可以被控制来适应车辆的实际行驶,从而实现了具有高应用性的稳定器系统。上述形式(1)中的“所述电动机操作的控制”例如指控制被供应到电动机的电能,即控制电动机的操作量、操作力等。(在电动机是旋转式电动机的情况下,控制旋转量、转矩等。)如上所述,电动机的“操作模式”取决于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此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是指与在从电源向电动机供应电能时电动机的相的改变、电动机的各个相的输入线和电源之间的连接、各个相的输入线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相关的形式。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将被更详细地解释。“电能供应状态”例如指电能是否供应到电动机、供应多少电能以及何时或什么时机供应电能的状态。如下所述,多个模式可以被设置为取决于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的操作模式,并且各个模式可以具有各自的独特或固有的特性。所以,通过在利用各个模式固有特性的优点的同时改变电动机的操作模式,稳定器的特性可以被不同地改变。在这点上,根据形式(1)的稳定器系统确保了很高的应用性。在上述形式(1)中,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改变操作模式。此处,“车辆行驶状态”是不仅包括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而且包括车辆的姿态、车身的姿态、车辆被操作的状态等在内的概念。更具体而言,车辆行驶状态包括指示各种状态的各种参数,例如车辆的行驶速度(其是也包括车轮转速的概念并且以下可称为“车速”);与姿态相关的量,例如纵倾角或侧倾角;转弯状态量(其是包括转向量、作用在车辆和车轮上的横向力或者回转力、车辆中产生的横向加速度、偏航率、滑动角等在内的概念);车辆的制动状态;车辆的加速状态;由悬架设备产生的阻尼力的幅值。车辆行驶状态、具体而言上述各种参数可以使用适当的已知传感器来检测。在此形式(1)中,操作模式可以基于由这些传感器获得的检测值和检测结果被改变。此外,“路面状况”例如指车辆在其上行进的道路的粗糙程度、颠簸性、起伏、波动、倾斜或者表面摩擦系数μ。表示上述状况的各个参数的值可以是表示路面状况的路面状况量。可以如下地获得路面状况,例如使用各种已知传感器检测车身的垂直加速度、分别位于每个车轮的悬架弹簧上方和下方的上下构件之间的距离、每个车轮的上构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等。基于由这些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可以获得路面状况。在此形式(1)中,电动机的操作模式可以基于如此获得的路面状况而被改变。在上述形式(1)中,应当理解到“稳定装置”被构造为包括稳定杆和致动器。在此形式(1)中稳定杆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例如,稳定杆可以如下地构造致动器布置在稳定杆的一端和稳定杆的该一端所连接到的车轮保持构件之间。上述稳定杆的一端和车轮保持构件之间的距离被致动器适当地调节,由此稳定杆所施加的弹性力被设置为可改变。或者,稳定杆可以如下地构造稳定杆被分成两段,即一对稳定杆构件,致动器布置在该对稳定杆构件之间。该对稳定杆构件通过致动器相对于彼此旋转,由此稳定杆所施加的作用力被设置为可改变。在此形式(1)中,“致动器”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致动器除了电动机外还可包括减速器、机械制动器等。作为“电动机”,可以采用任何类型,只要其操作模式被设置为可改变。例如,可以采用将被解释的DC无刷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或者磁阻电动机。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可以采用旋转式电动机或者直线式电动机。(2)根据上述模式(1)所述的稳定器系统,其中所述操作模式改变部分在以下模式之间改变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模式(a)控制模式,其中所述电动机相连接形式是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可控制的形式并且其中电能被供应到所述电动机,和(b)非控制模式,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不执行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的所述控制。上述形式(2)中的“控制模式”是这样的操作模式,其中在供应电能到电动机时改变电动机的相的同时控制供应到电动机的电能量,由此控制电动机的操作。即,控制模式是执行电动机的所谓“普通控制”的操作模式。控制模式应当被理解为趋向于通过控制致动器主动地改变稳定杆所施加的弹性力的操作模式。相反,与上述控制模式不同,“非控制模式”是其中不以与控制模式中的方式相似的方式来控制电动机的操作模式。非控制模式应当被理解为不趋向于主动地控制致动器的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10),包括:稳定杆(20、22、24),在其各个相反末端处连接到左右车轮;致动器(30),其具有电动机(70),并且作为所述电动机操作的控制的结果所述致动器改变由所述稳定杆表现出的弹性力;和   控制设备(110),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所述稳定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操作模式改变部分(140),所述操作模式改变部分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电动机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取决于所述电动 机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马修一赵在成山田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