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车。本技术的原案(台湾专利案85218437号)在实际运用上,其优点及实际性各方面在原案中已有说明,故不再赘述,然原案水陆两用汽车的车轮,因避震效果不佳,无法适用各种不同的崎岖路面,而造成救难作业的不便,甚至造成车体的翻覆及人员伤亡的危险情事,又该水陆两用汽车行驶于水上时,该车轮无法作适当的升降,而影响该水陆两用汽车的行进速度,又该水陆两用汽车于水面登陆或下水时,该螺旋桨无法与车轮同时作动,往往造成该水陆两用汽车上岸及下水困难,甚至卡止于岸边无法动弹。原案缺点1、避震效果不佳,无法适用各种不同的崎岖路面,易造成车体翻覆及人员伤亡的危险情事。2、车轮无法作适当的升降,而影响该水陆两用汽车的行进速度。3、该螺旋桨无法与车轮同时作动,往往造成该水陆两用汽车上岸及下水困难,甚至卡止于岸边无法动弹。可见原案实有予以改进的必要,因此,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有鉴于此对原案有再创作的必要,本创作人乃再次从事研发工作,在经过多次试作及改进,终有本技术的诞生,以使原技术更具实用性。本技术的首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水陆两用车,主要是由一控制部、一传动组及缓冲机构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部是由一螺旋桨运转开关、一车轮及螺旋桨同步运转开关、一车轮运转开关、一指示器所组成;该传动组是由一引擎、一油压泵及多个液压马达所组成:该缓冲机构 是由升降油压缸、内套筒、衔接筒、缓冲筒、缓冲杆、摆动板所组成;其中,该升降油压缸是分别设置于该水陆两用汽车内部中央两侧,该升降油压缸的夹臂是与内套筒上设的凸肋相互螺固,该内套筒是套设于一衔接筒内,该衔接筒上切设有一T形导槽,该凸肋置入该 T形导槽内,且该衔接筒两侧分别设有一缓冲筒,该缓冲筒的接合端是与衔接筒的接合端相互搭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