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通过其上的动环圆台固定在进渣箱的进渣端面上,动环上远离动圆孔处内侧依次设置有动环第一斜面、环形凸块、动环第二斜面,静环连接在进渣管上,静环上远离静圆孔处外侧依次设置有静环第一斜面、环形凹槽、静环第二斜面,动环上的环形凸块置于静环的环形凹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同时动环上的动环第一斜面、动环第二斜面分别与静环上的静环第一斜面、静环第二斜面相对应且间隙配合,该往返式动静环结构新颖,不仅有凸块和凹槽的紧密配合防漏渣结构,而且具有相互配合的斜面结构,防漏渣效果更好,降低磨损,性能更加可靠,寿命更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通过其上的动环圆台固定在进渣箱的进渣端面上,动环上远离动圆孔处内侧依次设置有动环第一斜面、环形凸块、动环第二斜面,静环连接在进渣管上,静环上远离静圆孔处外侧依次设置有静环第一斜面、环形凹槽、静环第二斜面,动环上的环形凸块置于静环的环形凹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同时动环上的动环第一斜面、动环第二斜面分别与静环上的静环第一斜面、静环第二斜面相对应且间隙配合,该往返式动静环结构新颖,不仅有凸块和凹槽的紧密配合防漏渣结构,而且具有相互配合的斜面结构,防漏渣效果更好,降低磨损,性能更加可靠,寿命更长。【专利说明】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冷渣机进渣口防漏渣装置,尤其是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结构的防漏渣装置。
技术介绍
冷渣机主要具有稳定炉压,热量通过水、风回收利用,干法冷却炉渣,输送炉渣等作用,目前,滚筒冷渣机的处理调节能力优越,冷渣效果好,结构独到、可靠长效的防漏渣装置,支撑轮高度可调,全部传动磨损件可换,节能效果好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取代了流化冷渣机,滚筒冷渣机在处理方面具有流程短、投资少、安全可靠、耗能低、污染少、处理后的渣能直接利用等优点,得到业界逐步认可和快速推广。冷渣机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必备的辅助设备之一,因其所处条件恶劣,长时间运转会造成冷渣机进口密封圈磨损严重,造成大量高温在900°C的热渣漏出,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影响锅炉房整体环境,需要经常打扫,同时存在着烧毁皮带等出渣设备现象的发生,甚至危及到操作人员的身体,存在烫伤危险。 由于卸渣管插入旋转式冷渣机旋转的入渣口时,振动的卸渣管与旋转冷渣机进口密封圈存在着相对位移,从而产生磨损,一旦密封圈破裂,便会发生900°C的热渣漏出的“跳渣”现象,传统密封圈采用的是固定连接方式,直接连接在冷渣机进口圈上,往往使用寿命很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水平冷渣机专用的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该动静环结合冷渣机进渣口结构,可有效防止漏渣现象的发生,而且该动静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包括:进渣箱,进渣口通过进渣管连通到进渣箱内,进渣管通过动环和静环连接在进渣箱的进渣端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通过其上的动环圆台固定在进渣箱的进渣端面上,且动环的动环外圆轴与进渣端口紧密连接,动环随进洛箱一起旋转,动环中部开设有动圆孔,动环上远离动圆孔处内侧依次设置有动环第一斜面、环形凸块、动环第二斜面; 其中,静环通过静环连接口连接在进渣管上,静环中部开设有静圆孔,静圆孔与进渣管对应,静环上远离静圆孔处外侧依次设置有静环第一斜面、环形凹槽、静环第二斜面,且静环置于动环内侧,静环前端为静圆孔圆柱孔,后端为静圆孔圆锥孔,静圆孔圆柱孔外圆与动环的动圆孔间隙配合,动环上的环形凸块置于静环的环形凹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同时动环上的动环第一斜面、动环第二斜面分别与静环上的静环第一斜面、静环第二斜面相对应且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中的动环圆台上设置有螺栓孔,利用螺栓通过螺栓孔将动环固定在进渣箱的进渣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中的动环外圆轴与进洛端口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静环的静环连接口与进渣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动环中的动环第一斜面、动环第二斜面,静环中的静环第一斜面、静环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20°飞0°,优选为 30。、35。。 进一步地,所述的静环2中的静圆孔圆锥台孔202的开口角度为120°?160°,优选为1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往返式动静环防漏渣装置的结构与众不同,传统的防漏渣装置结构简单,动静环配合不好,还是容易漏渣,而且传统的防漏渣装置中动静环没有斜面结构,尖角或者锐角结构连接,配合摩擦严重,很容易损坏动静环,寿命较低,性能不可靠,该往返式动静环结构新颖,不仅有凸块和凹槽的紧密配合防漏渣结构,而且具有相互配合的斜面结构,防漏渣效果更好,降低磨损,性能更加可靠,寿命更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技术往返式动静环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往返式动静环中动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技术往返式动静环中静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中所示,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包括:进渣箱7,进渣口 3通过进渣管4连通到进渣箱7内,向进渣箱7内输送渣,进渣管4通过动环I和静环2连接在进渣箱7的进渣端口 6上,防止漏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I通过其上的动环圆台102用螺栓5固定在进渣箱7的进渣端面8上,且动环I的动环外圆轴104与进渣端口 6通过焊接紧密连接,动环I随进渣箱7 —起旋转,动环I中部开设有动圆孔101,动环I上远离动圆孔101处内侧依次设置有动环第一斜面105、环形凸块103、动环第二斜面106 ;静环2通过静环连接口 207焊接在进渣管4上,静环2随进渣管4固定不动,静环2中部开设有静圆孔201,静圆孔201与进渣管4对应,静圆孔201、动圆孔101、进渣管4三者同圆心,静环2上远离静圆孔201处外侧依次设置有静环第一斜面205、环形凹槽203、静环第二斜面206,且静环2置于动环I内侧,静环2前端为静圆孔圆柱孔204,后端为静圆孔圆锥孔202,静圆孔圆柱孔204外圆与动环I的动圆孔101间隙配合,动环I上的环形凸块103置于静环2的环形凹槽203内,且二者间隙配合,同时动环I上的动环第一斜面105、动环第二斜面106分别与静环2上的静环第一斜面206、静环第二斜面207相对应且间隙配合。动环第一斜面105、动环第二斜面106、静环第一斜面205、静环第二斜面206使动环1、静环2之间形成一定的活动余量,同时确保整体配合结构紧密,防止漏渣,同时防止磨损动环I与静环2的相互连接处。 所述动环I中的动环圆台102上设置有螺栓孔107,利用螺栓5通过螺栓孔107将动环I固定在进渣箱7的进渣端面8上;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将动环圆台102焊接在进渣端面8上;动环I中的动环第一斜面105、动环第二斜面106,静环2中的静环第一斜面205、静环第二斜面206的倾斜角度为20°?60°,优选为35°、30° ;静环2中的静圆孔圆锥台孔202的开口角度为120°?160°,优选为130°。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冷渣机进渣口往返式动静环,包括:进渣箱(7),进渣口(3)通过进渣管(4)连通到进渣箱(7)内,进渣管(4)通过动环(1)和静环(2)连接在进渣箱(7)的进渣端口(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1)通过其上的动环圆台(102)固定在进渣箱(7)的进渣端面(8)上,且动环(1)的动环外圆轴(104)与进渣端口(6)紧密连接,动环(1)随进渣箱(7)一起旋转,动环(1)中部开设有动圆孔(101),动环(1)上远离动圆孔(101)处内侧依次设置有动环第一斜面(105)、环形凸块(103)、动环第二斜面(106);静环(2)通过静环连接口(207)连接在进渣管(4)上,静环(2)中部开设有静圆孔(201),静圆孔(201)与进渣管(4)对应,静环(2)上远离静圆孔(201)处外侧依次设置有静环第一斜面(205)、环形凹槽(203)、静环第二斜面(206),且静环(2)置于动环(1)内侧,静环(2)前端为静圆孔圆柱孔(204),后端为静圆孔圆锥孔(202),静圆孔圆柱孔(204)外圆与动环(1)的动圆孔(101)间隙配合,动环(1)上的环形凸块(103)置于静环(2)的环形凹槽(203)内,且二者间隙配合,同时动环(1)上的动环第一斜面(105)、动环第二斜面(106)分别与静环(2)上的静环第一斜面(206)、静环第二斜面(207)相对应且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国,张志江,张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鑫炬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