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行走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96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行走车轮,属于车辆行走系统;技术方案包括:由主动曲柄2与从动曲柄4、倾角调节杆3与连杆5杆长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和连杆5的延长线上固连的驱动杆6形成辅助驱动机构,行走车轮1、齿轮9、主动曲柄2分别与轮轴7固连并通过轮轴7在车架8上同轴线转动,驱动力通过齿轮9驱动行走车轮1及辅助驱动机构在车架8上转动;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可以绕轮轴7转动倾角α=0°~90°,行走过程中锁定,以便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于在平坦地面、越障或在水田、泥泞打滑地面的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行走车轮,属于车辆行走系统。这种驱动行 走车轮是在行走车轮上附加辅助驱动机构,以便行走车轮具有较强的 跨越障碍能力和地面适应能力,可以在凹凸不平的复杂路面以及田 间、沼泽、山地、丘陵等条件下驱动车辆行走系统行驶。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救灾抢险、特殊环境的交通运输等需求,人类对行走车 轮的通过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行走车轮能 够用于人们不能进入或难以进入的区域作业,能够适用于阶梯攀登及 其它复杂路面条件下的驱动行驶。目前已有专利能够使行走车轮具有 越障功能,但是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本专利中驱动行走车轮结构 简单,不仅能够实现越障行驶,而且能够完成水田、泥泞和雪地等复 杂地面的行驶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驱动行走车轮,该驱动行走车轮正常 行驶在平坦路面上时与普通行走车轮相同,当行走车轮遇到不可自行 越过的障碍物时其上附加的辅助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行走车轮越过障 碍物继续行驶,当在泥泞、沼泽以及雪地等地面上行驶时辅助驱动机 构能够增加驱动力使行走车轮克服打滑连续行驶。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平行四边形平面 连杆机构由主动曲柄2、倾角调节杆3、从动曲柄4、连杆5组成, 各杆之间依次顺序转动联接,驱动杆6固连于连杆5的延长线上,由 2—3—4—5-6构成辅助驱动机构(如图l),行走车轮l、齿轮9、 主动曲柄2分别与轮轴7固连并通过轮轴7在车架8上同轴线转动,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可以绕轮轴7转动倾角a且由ot锁定倾角 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的方位,驱动力通过齿轮9驱动行走车轮1及 辅助驱动机构在车架8上转动,构成本专利技术驱动行走车轮(如图2)。 辅助驱动机构2-3—4一5—6中主动曲柄2与从动曲柄4、倾角调节 杆3与连杆5杆长分别相等,固连于连杆5延长线上的驱动杆6相对 于车架8做平动,通过改变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的倾角a实现 驱动杆6的驱动角变化以便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不同的地面环境。上述的驱动行走车轮中,均布k (k=l、 2、 3、 4、 5、…)个辅 助驱动机构于车架8上(如图3),这些辅助驱动机构共用同一倾角 调节杆,多个辅助驱动机构可以增强驱动行走车轮的连续越障能力以 及水田行驶驱动力。上述的驱动行走车轮中,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的倾角a在 0° 90°之间调节,行走过程中锁定,以便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于在平 坦地面、越障或在水田、泥泞打滑地面的行驶。上述的驱动行走车轮中,驱动杆6触地端的断面形状可以是圆 形、三角形、椭圆等任意形状,其外端可以安装橡胶套,以便增加驱 动摩擦力,进而提高驱动行走车轮对地面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工作场 合的需要。 附图说明图1为驱动行走车轮工作原理图2为驱动行走车轮的机构简图3为驱动行走车轮辅助驱动机构k=3配置原理图4为驱动行走车轮越障过程示意图5为驱动行走车轮水田驱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所示为驱动行走车轮工作原理图,由主动曲柄2与从动曲柄 4、倾角调节杆3与连杆5杆长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 和连杆5的延长线上固连的驱动杆6形成辅助驱动机构,行走车轮1、 齿轮9、主动曲柄2分别与轮轴7固连并通过轮轴7在车架8上同轴 线转动,驱动力通过齿轮9驱动行走车轮1及辅助驱动机构在车架8 上转动(如图2);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可以绕轮轴7转动倾 角a=0。 90°,且由a锁定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的方位,通过 改变倾角a实现驱动杆6的驱动角变化以便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不同的 地面环境;当a较小时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于越障驱动或平坦地面行 驶,当a较大时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于泥泞、沼泽或雪地等附着力不够 导致轮胎打滑地面上行驶,行驶过程中必须保持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 车架8锁定。图4所示为驱动行走车轮越障过程示意图,图中取倾角a=0°, 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锁定为一体,行走车轮1沿iM方向转动, 平坦地面行驶过程中驱动杆6的触地端不与地面接触,辅助驱动机构 不干涉行走车轮行走,行走系统依靠行走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来驱 动;当行走车轮l遇到不可自行越过的障碍物时,行走车轮与地面打 滑,辅助驱动机构的驱动杆6的触地端与障碍物表面接触协助行走车 轮1驱动越障,越障后仍由行走车轮驱动行走系统行驶。图5所示为驱动行走车轮水田驱动示意图,图中取倾角a=60°, 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锁定为一体,行走车轮1沿ni方向转动, 辅助驱动机构驱动杆6的触地端插入地表下面,以便增大接触面积提 高驱动力,辅助驱动机构的驱动杆6与行走车轮1共同驱动行走系统 在水田行驶,应用于整地、插秧、抛秧等水田作业驱动。权利要求1、一种驱动行走车轮包括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由主动曲柄2、倾角调节杆3、从动曲柄4、连杆5组成,各杆之间依次顺序转动联接,其特征在于,驱动杆6固连于连杆5的延长线上,由2—3—4—5—6构成辅助驱动机构,行走车轮1、齿轮9、主动曲柄2分别与轮轴7固连并通过轮轴7在车架8上同轴线转动,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可以绕轮轴7转动倾角α且由α锁定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的方位,驱动力通过齿轮9驱动车轮1及辅助驱动机构在车架8上转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行走车轮,其特征在于,均布k(k二 1、 2、 3、 4、 5、…)个辅助驱动机构于车架8上,这些辅助驱动 机构共用同一倾角调节杆。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行走车轮,其特征在于,倾角调节杆 3相对于车架8的倾角a在0。 卯。之间调节,行走过程中锁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行走车轮,属于车辆行走系统;技术方案包括由主动曲柄2与从动曲柄4、倾角调节杆3与连杆5杆长分别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和连杆5的延长线上固连的驱动杆6形成辅助驱动机构,行走车轮1、齿轮9、主动曲柄2分别与轮轴7固连并通过轮轴7在车架8上同轴线转动,驱动力通过齿轮9驱动行走车轮1及辅助驱动机构在车架8上转动;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可以绕轮轴7转动倾角α=0°~90°,行走过程中锁定,以便驱动行走车轮适应于在平坦地面、越障或在水田、泥泞打滑地面的行驶。文档编号B60B19/00GK101391558SQ200810225950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刘平义, 姚海蓉, 张绍英, 李海涛, 魏文军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行走车轮包括: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由主动曲柄2、倾角调节杆3、从动曲柄4、连杆5组成,各杆之间依次顺序转动联接,其特征在于,驱动杆6固连于连杆5的延长线上,由2-3-4-5-6构成辅助驱动机构,行走车轮1、齿轮9、主动曲柄2分别与轮轴7固连并通过轮轴7在车架8上同轴线转动,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可以绕轮轴7转动倾角α且由α锁定倾角调节杆3相对于车架8的方位,驱动力通过齿轮9驱动车轮1及辅助驱动机构在车架8上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义李海涛姚海蓉魏文军张绍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