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D弹性支撑结构的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147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镜头驱动装置。该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一镜头固持器,用以固持具有一光轴的一镜头;一聚焦线圈,相对于该光轴配置于该镜头的外围;一光学影像稳定器(OIS)线圈结构,包含多个线圈;一电路结构,电连接于该OIS线圈结构以对其进行控制;多个磁铁;以及一弹性支撑结构,具有一上簧片部分与多个悬吊线,其中每一悬吊线实质平行于该光轴方式配置,且每一悬吊线以一端与该上簧片部分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3D弹性支撑结构的镜头驱动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6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836,03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3D弹性支撑结构的镜头驱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使用音圈马达(VCM)的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微型照相机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始终期望提高这种照相机的性能,同时仍维持相同的封装。鉴于添加至这类移动电子设备的附加部件和器件,对提高这种微型照相机的性能的需求以及微型化的需求一直未间断过。特别地,高影像质量要求沿光轴的镜头运动伴随着沿其他自由度(尤其是绕垂直于光轴的轴线倾斜)的最小寄生运动。这要求悬吊机构针对这种寄生运动具备刚性。然而,鉴于以I微米分辨率控制镜头位置的需求,这种悬吊机构必须考虑摩擦。 图15是示出用于音圈马达(VCM)的传统镜头驱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未示出镜头驱动装置的一些小零件。如图15所示,镜头驱动装置15主要包括第一上簧片1511、第二上簧片1512、镜头固持器152、聚焦线圈153、光学影像稳定器(OIS)线圈结构154以及挠性印刷电路155。 镜头驱动装置15还包括两个第一悬吊线1561、1562以及两个第二悬吊线1563和1564。第一悬吊线1561和1562分别以一端电连接至挠性印刷电路155,并以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上簧片1511。第二悬吊线1563和1564分别以一端电连接至挠性印刷电路155,并以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上簧片1512。注意,第一上簧片1511和第二上簧片1512彼此分别配置,因此无结构性连接。 图16为示出图15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与上簧片之间的电连接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如图16所示,聚焦线圈153进一步利用焊接部16电连接至第一上簧片1511。此夕卜,可以理解,聚焦线圈153还利用另一焊接部(未示出)电连接至第二上簧片1512。 图17是示出图15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挠性印刷电路与悬吊线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上簧片与悬吊线之间的连接的局部放大仰视图。如图17所示,挠性印刷电路155利用焊接部171电连接至第一悬吊线1561的一端,且第一上簧片1511进一步利用焊接部172电连接至第一悬吊线1561的另一端。此外,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可以理解,挠性印刷电路155利用焊接部电连接至第一悬吊线1562的一端,且第一上簧片1511进一步利用另一焊接部电连接至第一悬吊线1562的另一端。 类似地,未在图中示出,挠性印刷电路155利用焊接部电连接至第二悬吊线1563的一端,且第二上簧片1512进一步利用另一焊接部电连接至第二悬吊线1563的另一端。此夕卜,挠性印刷电路155利用焊接部电连接至第二悬吊线1564的一端,且第二上簧片1512进一步利用另一焊接部电连接至第二悬吊线1564的另一端。 由于使用焊接部增加了工艺难度和器件重量,所以对于给定尺寸的照相机,非常需要安装较大的镜头和影像传感器来提高影像品质,因此,需要减少零件数量并消除用于连接悬吊线和上簧片的焊接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3D弹性支撑结构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四个悬吊线均与上簧片一体或整体形成,以减少零件数量并消除其焊接过程。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一弹性支撑结构,具有上簧片部分和多个悬吊线;一镜头固持器,用以固持具有一光轴的一镜头;一聚焦线圈,相对于该光轴配置于该镜头的外围;一光学影像稳定器(OIS)线圈结构,包含多个线圈;一电路结构,电连接于该OIS线圈结构以对其进行控制;多个磁铁;其中,上簧片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簧片和独立于第一上簧片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上簧片;其中每一悬吊线实质平行于该光轴方式配置,且每一悬吊线以一端与该上簧片部分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 优选地,该上簧片部分弹性地沿着该光轴维持该镜头固持器。 优选地,该上簧片部分配置在该镜头固持器的顶面上,聚焦线圈电连接至第一上簧片和第二上簧片。 优选地,第一上簧片包括内簧片部和与其电连接的外簧片部,第二上簧片包括内簧片部和与其电连接的外簧片部,每个第一悬吊线以一端与第一上簧片的外簧片部一体成型,且以另一端电连接于电路结构,每个第二悬吊线以一端与第二上簧片的该外簧片部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电路结构。此外,聚焦线圈电连接于第一上簧片的内簧片部及第二上簧片的内簧片部。 优选地,第一上簧片包括内簧片部和与其电绝缘的外簧片部,第二上簧片包括内簧片部和与其电绝缘的外簧片部,每个第一悬吊线以一端与第一上簧片的外簧片部一体成型,且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每个第二悬吊线以一端与第二上簧片的外簧片部一体成型,且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此外,聚焦线圈电连接于第一上簧片的外簧片部及第二上簧片的外簧片部。 优选地,该OIS线圈结构配至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 优选地,该多个磁铁包含:多个第一磁铁,每一第一磁铁具有面对该聚焦线圈的一第一表面;以及多个第二磁铁,每一第二磁铁具有面对该OIS线圈结构的各别线圈的一第二表面。 优选地,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二磁铁为相同磁铁,或者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二磁铁为不同磁铁。 优选地,该电路结构为一挠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0021 ] 优选地,第一悬吊线的数量与第二悬吊线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第一悬吊线的数量是2。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利用常见电磁方案的本镜头驱动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其中,为了能清楚示出AF线圈、OIS线圈和磁铁的布局,省略了上簧片、下簧片和镜头组件。 图2是图1的示意俯视分解图,并示出了图1的结构中的磁场分布。 图3示出了利用单独电磁方案的本镜头驱动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其中,为了能清楚示出AF线圈、OIS线圈和磁铁的布局,省略了上簧片、下簧片和镜头组件。 图4是图3的示意俯视分解图。 图5是图4的示意俯视图,并示出了图3的结构中的磁场分布。 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VCM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与图6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悬吊线一体成型的上簧片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6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与上簧片之间的电连接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VCM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与图9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悬吊线一体成型的上簧片的外簧片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图9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与上簧片之间的电连接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VCM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与图12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悬吊线一体成型的上簧片的外簧片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2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与上簧片之间的电连接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15是示出用于音圈马达的传统镜头驱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6为示出图15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与上簧片之间的电连接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5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挠性印刷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一镜头固持器,用以固持具有一光轴的一镜头;一聚焦线圈,相对于该光轴配置于该镜头的外围;一光学影像稳定器(OIS)线圈结构,包含多个线圈;一电路结构,电连接于该OIS线圈结构以对其进行控制;多个磁铁;以及一弹性支撑结构,具有一上簧片部分与多个悬吊线,其中每一悬吊线实质平行于该光轴方式配置,且每一悬吊线以一端与该上簧片部分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7 US 61/836,0381.一种镜头驱动装直,包括: 一镜头固持器,用以固持具有一光轴的一镜头; 一聚焦线圈,相对于该光轴配置于该镜头的外围; 一光学影像稳定器(OIS)线圈结构,包含多个线圈; 一电路结构,电连接于该Ois线圈结构以对其进行控制; 多个磁铁;以及 一弹性支撑结构,具有一上簧片部分与多个悬吊线,其中每一悬吊线实质平行于该光轴方式配置,且每一悬吊线以一端与该上簧片部分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该上簧片部分弹性地沿着该光轴维持该镜头固持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该上簧片部分包括至少一第一上簧片与至少一第二上簧片,该多个悬吊线包括两个第一悬吊线与两个第二悬吊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每一第一悬吊线以实质平行于该光轴方式配置,各该第一悬吊线以一端与该第一上簧片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且每一第二悬吊线以实质平行于该光轴方式配置,各该第二悬吊线以一端与该第二上簧片一体成型,以另一端电连接于该电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聚焦线圈电连接于该第一上簧片与该第二上簧片。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 该第一上簧片包括一内簧片部及一外簧片部,该外簧片部电连接于该内簧片部; 该第二上簧片包括一内簧片部及一外簧片部,该外簧片部电连接于该内簧片部;各该第一悬吊线以一端与该第一上簧片的该外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彰吴富源黄诗婷林俊杰陈怡和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