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丹心专利>正文

机动车克服单侧车轮打滑空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065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机动车克服单侧车轮打滑空转的装置,车架(9)上有附加操纵器(7)和活动支承(5),执行元件(6)联接附加操纵器(7)的输出端和活动支承(5),活动支承(5)的轴承上有摩擦轮部件(3),摩擦轮部件(3)与差速器(2)两侧的车轮(1)能随时进行分离和组成摩擦轮传动的转换。该装置属于机动车制造或改装,由于能克服一般差速器的缺点,使该车最大能得到各驱动轮极限附着力之和的驱动力。该装置的不良影响很小,能用于多种机动车。(*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用于克服机动车车轮单侧车轮打滑空转的装置,属于机动车制造或改装,主要是汽车制造或改装,而实质上是一种纯粹用差速器外部装置克服差速器缺点的装置。早期的车辆无差速器,因转弯而增加车轮面磨损。现有极少数三轮摩托车以及人力三轮车等仍无差速器,两后轮由一根轴固联,被动力带动同转速转动。差速器的输入轴由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带动,两侧输出轴是两根半轴,各自固联一侧车轮,这两侧车轮的转速之和与发动机转速在所挂某一档位且离合器完全接合时为不变的比值。转弯时,两侧车轮的转速自动产生相同大小的增减,以自动保持轮面与路面在附着力足够时接近作纯滚动,每侧车轮提供一半的驱动力。但是实践证明当任一侧车轮与路面附着力不够或由于地形等原因而悬空时,即使另一侧车轮的极限附着力大于所需总的驱动力,本车也不能得到足够的实际驱动力,甚至接近空转。理论上,是因为一般的差速器总是通过行星轮使两侧车轮得到相等的扭矩,所以总的驱动力最大只能是两侧车轮中较小的极限附着力的两倍。为了克服差速器的上述缺点或有所补救,而又保留着差速器的作用,可以有三大类方法一、改进一般差速器的本身的结构。这样属于底盘制造,如西德的用于全轮驱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克服单侧车轮打滑空转的装置,有车架(9)、车轮(1)、差速器(2)的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9)上有附加操纵器(7)和活动支承(5),执行元件(6)联接附加操纵器(7)的输出端和活动支承(5),活动支承(5)的轴承上有摩擦轮部件(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丹心
申请(专利权)人:徐丹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