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来贵专利>正文

弹性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99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弹性车轮,幅条5与钢圈4联接,其特征是:在钢圈4沿园周相邻幅条之间均布一组套筒10并由螺母8固定,套筒10的一端旋上调压螺帽7,在套筒10内放置弹簧9,弹簧9一端顶着螺帽7,另一端套在撑条2上的凸台3上,撑条2顶压着外胎1的内壁;一只车轮撑条组件由相同形状的四条四分之一园环形撑条2相互插接构成,撑条2上沿园周均布凸台3,撑条2一端斜面6上有长园形通孔11,斜面6夹角30-45°。撑条2另一端斜面12上有凸台3,凸台3插入通孔11中,斜面12的夹角30-45°。(*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弹性车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摩托车减振的弹性车轮。目前,自行车、摩托车的车轮构造是在钢圈上套内、外橡胶胎。内胎充足气,以起到减振效果。这种结构虽简单,但存在承压负荷小,内胎易损,需经常补充气及换胎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车轮,它不仅承压负荷大,而且寿命长、使用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自行车的钢圈4沿园周相邻幅条之间均布一组套筒10并由螺母8固定,套筒10的一端旋上调压螺帽7,在套筒10内放置弹簧9,弹簧9一端顶着螺帽7,另一端套在撑条2上的凸台3上,撑条2顶压外胎1的内壁。旋动调压螺帽7,即可调整弹簧9的受压状况,使车轮承载与减振达到最佳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不仅大大提高自行车的承压负荷,减振效果也很好,且使用更方便,车胎的寿命也大大提高。减振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剖视构造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构造图。图3是本技术撑条组件主视构造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B向视图。图中1.外胎 2.撑条 3.凸台 4.钢圈 5幅条 6.斜面 7.螺帽 8.螺母 9.弹簧 10.套筒 11.通孔12.斜面在图1、2中,在有幅条5的自行车钢圈4上沿园周相邻幅条之间均布一组套筒10并由螺母8固定,套筒10的一端旋上调压螺帽7,在套筒10内放置弹簧9,弹簧9一端顶着螺帽7,另一端套在撑条2上的凸台3上,撑条2顶压着外胎1的内壁。旋动调压螺帽7,即可调整弹簧9的受压状况,使车轮承载与减振达到最佳效果。在图3、图4中,一只车轮撑条组件由相同形状的四条四分之一园环形撑条2相互插接构成,撑条2上沿园周均布凸台3,撑条2一端斜面6上有长园形通孔11,斜面6夹角30-45°,撑条2另一端斜面12上有凸台3,凸台3插入通孔11中,斜面12的夹角30-45°,两插接撑条2斜面6、12之间的间隙可调,范围在1-5毫米。撑条组件中凸台3的数量与幅条5数量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车轮,幅条5与钢圈4联接,其特征是在钢圈4沿园周相邻幅条之间均布一组套筒10并由螺母8固定,套筒10的一端旋上调压螺帽7,在套筒10内放置弹簧9,弹簧9一端顶着螺帽7,另一端套在撑条2上的凸台3上,撑条2顶压着外胎1的内壁;一只车轮撑条组件由相同形状的四条四分之一园环形撑条2相互插接构成,撑条2上沿园周均布凸台3,撑条2一端斜面6上有长园形通孔11,斜面6夹角30-45°。撑条2另一端斜面12上有凸台3,凸台3插入通孔11中,斜面12的夹角30-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车轮,其特征是两插接撑条2斜面6、12之间的间隙是1-5毫米,凸台3的数量与幅条5的数量相同。专利摘要一种弹性车轮,它是钢圈4上均布一组套筒10,套筒10一端旋上调压螺帽7,套筒10内的弹簧9一端顶着调压螺帽7,另一端套在撑条2上的凸台3上,撑条2顶压着外胎1的内壁。旋动调压螺帽7,即可调整弹簧9的受压状况,使车轮承载与减振达到最佳效果。本产品广泛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上。文档编号B60B9/00GK2202056SQ94239739公开日1995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胡来贵 申请人:胡来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来贵
申请(专利权)人:胡来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