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荣俊专利>正文

减震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93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车轮,其中一对构架(14,14)安装在轮辋(12)内侧,同时气胎(10)安装在轮辋(12)外侧。一对构架(14,14)在其中部具有第一孔(16),并且许多第二孔(18)在上述构架上均匀地形成。上述第二孔(18)的配置位置移开上述第一孔(16)的周边一定距离,但是仍沿着第一孔(16)的周边。每一上述第二孔的直径小于上述第一孔,并且第二孔的外周面向上述构架(14,14)里面内弯。轮毂(34)位于上述第一孔(16)里面,它有具有许多翼(70)的运动件(30),上述运动件(30)位于上述构架里面,并且每一上述运动件的上述翼(70)分别位于上述第二孔(18)之间。许多弹性体(40)沿径向连接在上述轮辋(12)和上述轮毂(34)之间。因此,上述运动件通过轴运动时,通过挂住上述孔的上述内弯外周面限制运动件翼(70)的运动,由此防止上述运动件的过度运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具体涉及减震车轮,借助减震装置该减震车轮的结构得以极大地改进,该减震装置能较好地吸收并抵销上述车轮所受到的冲击。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例如自行车、手推车及所有其它运输车辆的车轮。众所周知,已经发展了许多减轻车辆行驶中路面对车轮的冲击的技术。但是,大多数上述技术存在于安装在车体与车回转轴之间并具有一些减振器(弹性件)的装置中,因此,这些常规的方法并不总能有效地补偿再次作用在车轮上的冲击。本专利技术人的韩国技术注册NO.65458包括一个运动件,该运动件具有轴孔并安装在车轮构架里,上述运动件沿径向通过车轮与上述车轮构架连接。可是,在这种现有技术中,弹性件(即螺旋弹簧)两端的弹簧圈部分垂直于螺旋弹簧的其它部分弯曲,形成钩状物。弹性件两端通过螺栓分别连接于运动件的轮毂和车轮构架,但是形成上述钩状物的弯曲变形部分自身很可能承受集中应力,因而该部分容易在源于上述集中应力的疲劳的作用下断裂。这是这种现有技术的固有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的另一韩国技术申请NO.94-30606涉及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车轮构架从车辋伸出,以便能将具有轮毂的圆形运动件安装在一对相互面对的车轮构架两者之间,而且车辋由一对半车辋构成。半车辋与车轮构架形成一体,用适当的方法连接起来,例如用螺栓紧固或焊接,以便可以将运动件的运动空间固定在一对车轮构架之间。但是这个专利技术同样存在问题,当车辋与气胎结合使用并承受重载时,由一对半车辋构成的车辋可能会断裂成两部分。本专利技术人的又一韩国技术申请NO.95-13305似乎已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它仍存在问题。当车辆行驶在非常崎岖不平的路面上时,运动件的上下、左右运动变得十分剧烈,必然伴有径向伸展在轮毂与车轮构架之间的螺旋弹簧的剧烈运动,如果螺旋弹簧太长或其弹性太小,将引起螺旋弹簧缠绕,当这种现象恶化时,很可能导致螺旋弹簧过早地损坏,与此同时运动件的剧烈运动通常延迟了经过轴的动力传输。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所有上述问题,通过为运动件配置翼或凸出部,使其与车轮构架上形成的许多第二孔配合工作,控制彼此的运动,防止运动件过度地上下、左右运动;为弹性件连接部配置结实而稳固的连接装置,以防止弹性件连接部在超载的作用下而损坏;最后,提供一种减震车轮,避免了上述一对半轮辋的分开,即使是在过度超载的作用下。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安装气胎的轮辋上装配一对车轮构架,如此配置使上述一对车轮构架在其中部有一个第一孔,并沿上述第一孔周边均匀地形成许多第二孔,第二孔的直径小于上述第一孔,而且第二孔周面向上述构架里面内弯。沿着运动件外周边均匀地形成许多向上、向下伸出的凸出部,或者上述运动件有许多翼。上述每个凸出部可位于上述第二孔中,每个翼可位于上述两个第二孔之间。借助于上述方法,可以限制上述运动件上下、左右过度运动,并通过上述运动件上的上述凸出部或翼与上述第二孔内弯周面的彼此约束,防止可能的动力传输延迟。即使螺旋弹簧的弹性不大,也能防止其过早地意外损坏。在本专利技术中,装有轮胎的轮辋是一单体,其内侧中部形成法兰,一对车轮构架紧固在法兰上,上述运动件可在一对构架之间的空间内运动,因而即使重载通过气胎加到上述轮辋上,轮辋也不会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个具有一个第一孔的车轮构架在轮辋内侧形成,并和轮辋是一个整体结构。一对运动件安装在位于上述第一孔内的轮毂上,位于上述车轮构架的每一侧。许多弹性件连接上述轮辋的内周边和上述运动件的外周边,填充并闭合有害空间,同样也使采用较短的弹性件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为保护螺旋弹簧将盖板连接于螺旋杆,防止外部物体进入位于上述轮构架外侧的螺旋弹簧中。在本专利技术中,螺旋弹簧可用作弹性体,并用上述螺旋弹簧自身的螺旋结构连接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在上述车轮构架和上述轮毂之间伸展。不需要紧固部分的改型,因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应力过于集中的方法。从下面对附图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的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4-A和4-B是说明图1的操作的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凸凹定位件的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没有定位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是图6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9是图8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轮辋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常规技术中轮辋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弹簧连接件的透视图。图13示出连接有盖板的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4是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5是图14的剖视图。图16是现有技术的透视图。图17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按照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一对车轮构架14、14安装在轮辋12的内侧,气胎10安装在轮辋12上。一对车轮构架14、14在其中部具有一个第一孔16,并绕上述第一孔16沿圆周均布地形成许多第二孔18。第二孔18的配置位置移开孔16的周边一定距离,但仍沿着孔16的周边。这里,上述第二孔18的直径小于第一孔16的直径,并且上述第二孔18的周面(circum ferential face)向上述构架14、14的里面内弯。具有许多翼70的运动件30位于构架14、14之间,在这里,轮毂34连接于上述运动件30的中部并位于上述第一孔16里面。上述运动件30的每个上述翼70分别位于上述孔18之间。许多弹性件40沿径向与上述轮辋12内侧和上述轮毂34相互连接。通过上述配置,在上述运动件30运动时,靠上述第二孔的内弯周面约束上述翼70的外表面,能够防止上述运动件30的过度运动。同样也使防止动力传输延迟成为可能。法兰100在上述轮辋12内侧中间,与轮辋12是一个整体结构,许多螺旋杆(spiralbar)60穿过上述法兰100。上述车轮构架14、14连接于上述螺旋杆60上。上述弹性件的外侧连接件被用螺母50紧固在上述螺旋杆的两端,而上述弹性件40的内侧连接件被用螺栓52连接于上述轮毂34。通过用凸凹定位件20、20连接在上述构架14、14上的上述第二孔18,将构架14、14牢固地固定。图4-a和图4-b示出本专利技术上述运动件30和上述第二孔18的操作方式。图4-b-1示出上述运动件30处于上述车轮中央的情况,图4-b-2示出当上述运动件30向左运动时上述运动件的上述翼70挂住上述第二孔18外周面的情况,图4-b-3、4-b-4、4-b-5分别示出上述运动件向右、向上、向下运动时上述运动件的翼是如何操作的。图5示出穿过上述第二孔18牢固地紧固上述两个构架14、14的凸凹定位件20、20。因而,即使上述构架14、14承受大量的载荷,也能够避免上述构架14、14的震动和分离,并可以由此仍然保持较高的强度。图6和7示出没有使用上述凸凹定位件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8和9所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一对车轮构架14、14安装在轮辋12的内侧,气胎10安装在轮辋12上。上述圆形构架在其中间有一个第一孔16。在上述第一孔周围均匀地配置着许多第二孔18。上述第二孔的直径小于上述第一孔。第二孔的周面向上述构架14、14的里面内弯。具有凸出部72的圆形运动件位于上述一对构架14、14之间。轮毂34连接于具有凸出部72的上述圆形运动件30的中部,并位于上述第一孔16里面,同时上述运动件具有沿其外周边位于相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车轮,包括:轮辋,气胎安装在其上;一对车轮构架,每一个构架安装在上述轮辋的内侧;一个第一孔,它在上述一对构架的中部形成;许多个第二孔,它们在上述第一孔周围均匀地形成,它们的直径小于上述第一孔,上述第二孔的周面向内弯曲 ;轮毂,它位于上述第一孔内;一个运动件,它具有许多翼,上述运动件安装在上述轮毂上,位于上述车轮构架之间,每一上述翼位于上述两个第二孔之间;许多弹性件,它们沿径向将上述轮辋和上述轮毂连接到一起,以便可以用上述第二孔的弯曲外表面控制 上述翼,防止上述运动件的过度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俊
申请(专利权)人:黄荣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