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414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头(1),其具有:工具杆(3);中轴线(5);第一切削刃区域(7),具有至少一个限定几何形状的、带有切削面(23)的第一切削刃(9;9′),该第一切削刃与钻头(1)的中轴线(5)径向间隔开地设置,其中,第一切削刃与中轴线(5)围成埋头角(α)。钻头(1)的特征在于,第一切削刃(9;9′)具有断屑槽,断屑槽由第一切削刃(9;9′)的切削面(23)和与切削面(23)相毗邻并与切削面(23)围成肩角(δ)的肩面(31)构成,其中,肩角(δ)大于90°,优选大于100°,切削面(23)相对于虚拟的径向线(L)以径向切削角(ε)延伸,该径向线与对应于切削面(23)的第一切削刃(9′)相交,径向切削角(ε)是正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头(1),其具有:工具杆(3);中轴线(5);第一切削刃区域(7),具有至少一个限定几何形状的、带有切削面(23)的第一切削刃(9;9′),该第一切削刃与钻头(1)的中轴线(5)径向间隔开地设置,其中,第一切削刃与中轴线(5)围成埋头角(α)。钻头(1)的特征在于,第一切削刃(9;9′)具有断屑槽,断屑槽由第一切削刃(9;9′)的切削面(23)和与切削面(23)相毗邻并与切削面(23)围成肩角(δ)的肩面(31)构成,其中,肩角(δ)大于90°,优选大于100°,切削面(23)相对于虚拟的径向线(L)以径向切削角(ε)延伸,该径向线与对应于切削面(23)的第一切削刃(9′)相交,径向切削角(ε)是正的。【专利说明】钻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钻头,此外还涉及到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对这种钻头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利用这里所述的钻头切削加工工件时,即使对于长切屑的材料,在完整的钻孔 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也能可控地形成切屑:切屑被折断成短切屑并以单个切屑卷的形式通 过钻头的刃被可靠地移走。在扩孔过程中,在加工长切屑材料时常常会出现较长的带状切 屑,这种带状切屑常常缠绕工具并使得工具不能继续使用。在此还存在钻头折断和工件损 坏的风险。为了避免形成这种切屑,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暂时中断钻头的 进给或使其倒退。但是这会导致较长的加工时间,并且会由于应力的变化而增加磨损。在 将钻头设计为阶梯钻头时,即,将实心钻头与扩孔钻头组合成一个工具时,由实心钻刃和扩 孔钻刃切除的切屑本身会经常形成阻碍并乱成一团,这往往会导致工具断裂或伤害刀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钻头,通过这种钻头即使在加工长 切屑材料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形成长切屑或切屑团。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钻头来实现。该钻头具有带 有第一切削刃区域的工具杆,该第一切削刃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带有相应的切削面并限定几 何形状的第一切削刃,并与钻头的中轴线围成埋头角。该钻头的特征在于:第一切削刃具有 断屑槽,用于防止形成长切屑和切屑团。断屑槽由第一切削刃的切削面以及与该切削面相 田比邻的肩面(Schulterfliiche)形成,肩面与切削面围成肩角(Schulterwinkel)。在此将 肩面设置为相对于中轴线成尖锐的倾斜角,该倾斜角大于90°,优选大于100°,由此可以 通过断屑槽将由第一切削刃切除的切屑转向到钻头的中轴线的方向上。此外,该钻头的特 征还在于:切削面的切削角在正交于第一切削刃的主切削刃进行测量的情况下是正的。这 导致切削力的减小。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钻头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将断屑槽的肩面的倾斜角选择 为在-10°至+10°的范围内,优选在-5°至+5°的范围内。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钻头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埋头角越小,所选择的肩角就 越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在加工工件时所产生的切屑的形状和大小产生良好的影响,特 别是能够避免形成长切屑和乱团。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钻头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具有至少一个限定几何 形状的第二切削刃的第二切削刃区域,使得该钻头可以作为阶梯钻头或扩孔钻头使用。在 此将第二切削刃区域设置在钻头的端面上,并使第一切削刃区域与第二切削刃区域以沿中 轴线方向测量的轴向间隔设置。在此,第二切削刃区域的加工直径小于第一切削刃区域的 加工直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断屑槽也可以确保:即使在加工长切屑的工件时也能够 避免形成长切屑和切屑团。 其他的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通过使用这种钻头作为阶梯工具(Stufenwerkzeug)或扩孔工具 来实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其中: 图1以侧视图示出了钻头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2以高度放大的第二侧视图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钻头; 图3示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钻头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和 图4以侧视图示出了钻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钻头1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确切地说是该钻头的前部区域。该钻头具 有工具杆3,该工具杆在左端断开。工具杆可直接或通过已知的保持杆以常规的方式与保持 件相联接。在钻头工作时,即在加工工件时,在工件与钻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钻头1通常 直接地或通过旋转移动的中间元件与也用作保持件的工具轴相联接,使得旋转的钻头1能 够与固定的工件相咬合(in Eingriff),以构成孔或扩孔或形成阶梯钻孔。在加工工件时, 钻头1围绕其中轴线5旋转。 如图1所示的钻头1具有第一切削刃区域7,该第一切削刃区域具有至少一个限定 几何形状的第一切削刃9,该第一切削刃相对于中轴线5设有一径向间隔,从而限定第一切 肖IJ刃9的飞行圈(Flugkreis)并因此限定钻孔的加工直径。 如图1所示的钻头1具有第二切削刃区域11,该第二切削刃区域同样包括至少一 个限定几何形状的第二切削刃13。第二切削刃13与中轴线5的径向间隔小于第一切削刃 9的径向间隔,因此在第二切削刃区域11中所获得的加工直径小于在第一切削刃区域7中 产生的加工直径。 如图1所示,第二切削刃区域11设置在钻头1的端面15上,而第一切削刃区域7 与第二切削刃区域具有沿中轴线5的方向测量的轴向间隔。 当如图1所示的钻头1用于加工工件时,位于钻头的端面15上的第二切削刃区域 11首先与工件相咬合。在钻头1沿中轴线5的方向继续进刀时,第一切削刃区域7也将与 工件相咬合,从而通过第一切削刃区域7对由第二切削刃区域11所产生的孔进行加工。由 第二切削刃区域11所产生的孔将通过如前所述的具有更大加工直径的第一切削刃区域7 进行扩孔。 位于钻头的端面15上的第二切削刃区域11可以被设计为,利用钻头1可以完整 地作业。但是也可以考虑,利用第二切削刃区域11对已有的孔进行扩孔,并利用第一切削 刃区域7进一步扩大该孔的内径。如果钻头1完全贯穿工件,也就是说,第二切削刃区域11 和第一切削刃区域7使用在工件中的孔的整个长度上,则利用此处所示的钻头1可以实现 对工件中的孔的扩孔。 但是也可以考虑,使钻头1围绕其中轴线5旋转,并在钻头1不贯穿工件的情况下 对工件进行加工。因此,利用第二切削刃区域11构成或加工出具有第一直径的孔,并利用 第一切削刃区域7对该孔进行扩孔,从而形成具有比利用第二切削刃区域11所加工的孔的 区域中的内径更大内径的孔部。在这种情况下,钻头1将作为阶梯钻头使用。 在加工孔时,钻头1受到至少一个导向斜边(FUhrungsfase)的支承。在此处所示 的实施方式中,紧接着第一切削刃区域7设置第一导向斜边17,并为第二切削刃区域11设 置第二导向斜边19。优选为设置在切削刃区域中的各个切削刃分别配置至少一个导向斜 边,钻头1通过导向斜边支承在孔的内表面上。 为了提高加工速度和更好地分配导入钻头1中的切削力,在第一切削刃区域7和 第二切削刃区域11中分别设有两个成对对置的切削刃。在第一切削刃区域7中,即在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具有:工具杆(3);中轴线(5);第一切削刃区域(7),其具有至少一个限定几何形状的、带有切削面(23)的第一切削刃(9;9′),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钻头(1)的中轴线(5)径向间隔开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切削刃(9;9′)与所述中轴线(5)围成埋头角(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9;9′)具有断屑槽,所述断屑槽由所述第一切削刃(9;9′)的切削面(23)和与所述切削面(23)相毗邻并与所述切削面围成肩角(δ)的肩面(31)构成,其中,所述肩角(δ)大于90°,优选大于100°,所述切削面(23)相对于虚拟的径向线(L)以径向切削角(ε)延伸,该径向线与对应于所述切削面(23)的所述第一切削刃(9′)相交,所述径向切削角(ε)是正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尔里希·克莱泽尔
申请(专利权)人:克莱斯博士玛帕精密仪器工厂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