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033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在转子加速或减速时所产生的音量的马达。在所述马达(1)中,磁铁(6)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五对S极和N极,在定子铁芯(8)中,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突极(80)。三个突极(80)中的一个突极(80)为卷绕有第一线圈(76)的第一突极(81),另一个突极(80)为卷绕有第二线圈(77)的第二突极(82)。三个突极(80)中的第一突极(81)以及第二突极(82)的径向尺寸比其他突极(83)的径向尺寸长,第一线圈(76)相对于第一突极(81)的卷绕部分的径向尺寸以及第二线圈(77)相对于第二突极(82)的卷绕部分的径向尺寸比其他突极(83)的径向尺寸长。定子铁芯(8)层叠多张磁性板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在转子加速或减速时所产生的音量的马达。在所述马达(1)中,磁铁(6)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五对S极和N极,在定子铁芯(8)中,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突极(80)。三个突极(80)中的一个突极(80)为卷绕有第一线圈(76)的第一突极(81),另一个突极(80)为卷绕有第二线圈(77)的第二突极(82)。三个突极(80)中的第一突极(81)以及第二突极(82)的径向尺寸比其他突极(83)的径向尺寸长,第一线圈(76)相对于第一突极(81)的卷绕部分的径向尺寸以及第二线圈(77)相对于第二突极(82)的卷绕部分的径向尺寸比其他突极(83)的径向尺寸长。定子铁芯(8)层叠多张磁性板而成。【专利说明】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沿磁铁的周面设置的定子铁芯的多个突极中的两个突极上卷绕有线圈的马达。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用计程器和时钟等显示装置中,有的采用在马达的输出轴安装有指针的结构(参照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13-57567号)。关于所述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马达,曾提出了一种沿磁铁的周面配置定子铁芯的多个突极,并在多个突极中的两个突极上卷绕有线圈的结构(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第4125371号)。在日本专利公报第4125371号所记载的马达中,在磁铁的外周面配置三对或者五对S极与N极,将突极的个数设为8个,并在角度位置偏离90°的两个突极上卷绕有线圈。 关于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13-57567号所记载的显示装置等中所使用的马达,要求不但能够获得足够的励磁转矩还能够降低在转子加速或减速时所产生的音量,但日本专利公报第4125371号所记载的马达无法充分满足所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转子加速或减速时所产生的音量的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特征是,其具有:转子,其具有在周面沿周向交替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S极和N极的磁铁;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与所述周面隔着间隙对置的多个突极沿周向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第一线圈卷绕在所述多个突极中的第一突极,所述第二线圈卷绕在所述多个突极中的沿周向与所述第一突极分离的第二突极,在所述磁铁中,形成有一对、两对、四对、五对或者八对所述S极与所述N极,在所述定子铁芯中,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所述突极,所述第一突极与所述第二突极的角度位置沿周向偏离120°。 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达中,磁铁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一对、两对、四对、五对或者八对S极与N极,在定子铁芯中,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突极。因此,转子的旋转能够获得足够的励磁转矩。并且,关于所述结构的马达,通过验证起动转矩相对于电角的变化,发现相比于在磁铁中形成三对或者五对S极与N极,在定子铁芯中形成有八个突极的马达,起动转矩的变化较小。并且,通过验证沿径向施加在转子的电磁力,发现相比于在磁铁形成有三对或者五对S极与N极,在定子铁芯形成有八个突极的马达,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达沿径向施加在转子的电磁力较小。因此,由于转子的振动较小,因此能够降低在转子加速或减速时所产生的音量,从而能够实现低噪音化。 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优选在所述磁铁中形成有五对所述S极和所述N极。 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第一突极与所述第二突极之间被切断。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来自第一突极的磁通与来自第二突极的磁通不易发生干涉,因此能够抑制转矩的降低。 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层叠多张磁性板而成。根据所述结构,即使突极较多时,由于在将磁性板冲裁成定子铁芯的形状时磁性板较薄,因此能够高效且高精度地冲裁磁性板。 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所述多个突极中,所述第一突极以及所述第二突极的径向尺寸比其他突极的径向尺寸长,所述第一线圈相对于所述第一突极的卷绕部分的径向尺寸以及所述第二线圈相对于所述第二突极的卷绕部分的径向尺寸比所述其他突极的径向尺寸长。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充分确保线圈的卷绕数。 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设置有使所述转子的旋转减速传递的齿轮减速机构。根据所述结构,不需在马达的外部设置齿轮减速机构。 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达中,磁铁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一对、两对、四对、五对或者八对S极与N极,在定子铁芯中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突极。因此,转子的旋转能够获得足够的励磁转矩。并且,在所述结构的马达中,通过验证起动转矩相对于电角的变化,发现与在磁铁中形成有三对或五对S极与N极,且在定子铁芯形成有八个突极的马达相比,起动转矩的变化较小。并且,通过验证沿径向施加在转子的电磁力,发现相比于在磁铁形成有三对或五对S极与N极,且在定子铁芯形成有八个突极的马达,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马达沿径向施加在转子的电磁力较小。因此,由于转子的振动较小,因此能够降低转子在加速或减速时所产生的音量,从而能够实现低噪音化。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说明图。 图2(a)?图2(c)是示出通过模拟求得的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特性的结果的图表。 图3(a)、图3(b)是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所涉及的马达的说明图。 图4(a)?图4(c)是示出通过模拟求得的图3 (a)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I所涉及的马达的特性的结果的图表。 图5(a)?图5(c)是示出通过模拟求得的图3 (b)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2所涉及的马达的特性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马达进行说明。 (马达的说明) 图1(a)?图1(c)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说明图,图1(a)是马达的俯视图,图1(b)是马达的侧视图,图1(c)是定子等的俯视图。 如图1 (a)、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I具有壳体3、被壳体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5、以及配置在转子5的周围的定子7。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51固定于壳体3,转子5被支承轴51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转子5通过支承轴51被壳体3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马达I具有使转子5的旋转减速传递的减速齿轮机构9,所述减速齿轮机构9也与转子5以及定子7相同被壳体3支承。另外,减速齿轮机构9将转子5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90。 转子5具有被支承轴5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小齿轮53、与小齿轮53 —体化且在外周面60 (周面)沿周向交替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S极与N极的磁铁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磁铁6为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6与小齿轮53通过嵌件成型而被一体化。因此,磁铁6与小齿轮53通过树脂制的圆板部50而相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6为铁氧体系O 定子7包括具有与磁铁6的外周面60 (周面)隔着间隙对置的多个突极80的定子铁芯8、卷绕在多个突极80中的第一突极81的第一线圈76以及卷绕在多个突极80中的第二突极82的第二线圈77。另外,更详细地说,第一线圈76隔着绝缘件71卷绕于第一突极81,第二线圈77隔着绝缘件72卷绕于第二突极82。在绝缘件71的端部保持有对第一线圈76供电的两根供电用的端子710,在绝缘件72的端部保持有对第二线圈77供电的两根供电用的端子720。在端子710、720缠绕有第一线圈76的卷绕开始和卷绕结束的端部以及第二线圈77的卷绕开始和卷绕结束的端部。 减速齿轮机构9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在周面沿周向交替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S极和N极的磁铁;以及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与所述周面隔着间隙对置的多个突极沿周向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第一线圈卷绕在所述多个突极中的第一突极,所述第二线圈卷绕在所述多个突极中的沿周向与所述第一突极分离的第二突极,在所述磁铁中,形成有一对、两对、四对、五对或者八对所述S极与所述N极,在所述定子铁芯中,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所述突极,所述第一突极与所述第二突极的角度位置沿周向偏离12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科哲夫河西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