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车轮的双轮盘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82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用车轮的双轮盘构造,主要由主盘及与主盘分开形成的副盘组合而成,主盘及副盘均分别在其中心部与周缘部之间的中间区域形成有花纹彼此不相同的通气用造型花纹部,副盘叠合于主盘的表面,并且使其中心部和周缘部分别可装卸地与主盘的中心部和周缘部锁结在一起,且由相对的两盘的中间区域及车轮旋转轴线(X—X)的三个平面所包围的空间形成一个以该旋转轴线(X—X)为底面的三角形截面的立体构架。(*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车轮的双轮盘构造。由车轮轮盘及支持轮胎用的轮辋所构成的组合体成为汽车用车轮为众所熟知,然而其轮盘是名副其实地整个呈扁平的圆盘碟状,因此,其所能表现的通气用造形花纹缺乏立体感和稳重感。详言之,以往的轮盘整体为所谓单体结构,而只不过是将其板状支持材料设计成较大的厚度,或利用支持材料的弯曲或从板面膨出的肋条来达到所需强度并形成其通气花纹的造形,因此其造形美方面过于单调,可与车体融和的兴趣变化度也很有限。这种问题即使在整个车轮轮盘加设轮帽,或在其中央处添加局部性的中央帽盖,也无法获得根本性的改善。而且,这种帽盖类就算具有优异的造形美,毕竟亦不过是附属品,对于轮盘本身的强度提高或支持轮胎的轮辋的加强,并无任何作用。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获得不仅富于花纹造形上的立体感或稳重感而且可提高强度的轮盘,提供了日本特开昭58-185302号所揭示的轮盘,其后虽经一再检讨,结果获知此举虽能勉强达到所期望的目的,但其仍属一体的轮盘,与单体结构无异,因此仍非将前壁和后壁一体铸造不可,而无法由轻合金通过锻造或其他塑性加工制造得到。再者,如欲让互换性车轮的制造者,销售者或使用者等得以将轮盘的前壁和后壁的造形花纹重新组合变换使用,则完全不可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装拆方便,有利于提高强度且易于变换通气花纹造形的汽车用车轮的双轮盘构造。本技术的第一种解决方案是在具有通过第一螺栓、螺帽而安装于轮轴毂部的接头环及通过第二螺栓将其中心部安装于接头环的车轮主盘,且该主盘的周缘部及支持轮胎的车辋是以第三螺栓、螺帽组合在一起,且在轮盘的中心部与周缘部的中间区域设有一定的通气用造形花纹部的汽车用车轮的轮盘中,采用如下构造特征,即备有与主盘分开形成的副盘,并在此副盘的中间区域设与主盘的造形花纹部不同花纹的通气用造形花纹部;该副盘叠合于主盘的表面,并且不仅通过该第二螺栓使副盘的中心部可装卸地与主盘的中心部锁结在一起,亦通过该第三螺栓、螺帽使副盘的周缘部可装卸地与主盘的周缘部锁结在一起;且由相对的两盘的中间区域及车轮旋转轴线(X-X)的三个平面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以旋转轴线(X-X)为底面的三角形截面的立体构架。本技术的同一构思的第二种解决方案是在具有通过第一螺栓、螺帽将其中心部安装于轮轴的毂部的主盘,并以第三螺栓、螺帽将主盘的周缘部和支持轮胎的轮辋组合在一起,且在主盘的中心部与周缘部的中间区域设有一定的通气用造形花纹部的汽车用车轮的轮盘中,采用如下的双轮盘构造,亦即备有与主盘分开形成的副盘,并在此副盘的中间区域设有与主盘的造形花纹部不同花纹的通气用造形花纹部;该副盘叠合于主盘的表面,并且不仅通过该第一螺栓、螺帽使副盘的中心部可装卸地与主盘的中心部锁结在一起,亦通过该第三螺栓、螺帽使副盘的周缘部可装卸地与主盘的周缘部锁结在一起;且由相对的两盘的中间区域及车轮旋转轴线(X-X)的三个平面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以该旋转轴线(X-X)为底面的三角形截面的立体构架。依照上述构造,副盘无论借助其中心部的第二或第一螺栓、螺帽,或借助其周缘部的第三螺栓、螺帽,都能可装卸地叠合锁结于车轮主盘的表面,当形成组合状态时,由相对两盘中间区域及车轮旋转轴线的三个平面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为一个以该旋转轴线为底面的三角形截面的立体构架,其结果,不但显著提高了轮盘的强度,亦可对通气用的造形花纹部赋予稳重感和立体感,尤其在高级汽车车体安装使用时,可获得最适合的车轮。而且,由于两盘中间区域的通气用的造形花纹互不相同,所以可以借助选用适当花纹的副盘,或更换副盘,容易获得与车体调和且符合各种喜好趣味的各种造形美的车轮。下文将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构造。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汽车用车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图。图2为其侧视截面图。图3为表示车轮主轮盘和副盘的共同锁结状态的侧视截面图。图4为表示与图3对应的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图5为表示部分变形例的放大截面图。图6为表示与图1对应的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正面图。图7为表示其共同锁结状态的侧视截面图。图8为表示图7的副盘的安装构造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截面图。图1-3是显示汽车用车轮的第一实施例。(D1)、(D2)为成对的主盘和副盘,两者的直径大致相同。将副盘(D2)叠合在主盘(D1)的表面上,这样可将两者组合成一体,由此不仅形成所谓双盘结构的车轮轮盘(D),亦能将支持轮胎的轮辋(R)稳定牢固地支持住。主盘(D1)最好由铝合金等轻合金一体铸造形成,其周缘部不仅被用来作为接合环(11),还一体具有自接合环(11)往后方伸出成弯曲状的后轮辋(R1)。接合环(11)还设有用来与副盘(D2)连结的多个螺孔(12)。(13)为位于主盘(D1)的中心部且较厚的安装基座,它由接头环(A)安装固定于轮轴的毂部(14),以便与毂部(14)一体旋转。详言之,将接头环(A)所设的第一螺栓插通孔(15)套嵌于轮轴的毂部(14)所植设的第一螺栓(16),然后将螺帽(17)螺合于该第一螺栓(16)予以锁紧,这样将接头环(A)预先安装在轮轴的毂部(14)上。接下来,将主盘(D1)的安装基座(13)紧密嵌合于接头环(A)上,再将第二螺栓(18)从安装基座(13)插入并螺合于接头环(A),由此将主盘(D1)固定安装于接头环(A)。(19)为设在接头环(A)上的第二螺栓用螺孔,当然,此螺孔(19)在接头环(A)上所设的周向位置与前述的第一螺栓插通孔(15)的周向位置互不相同。(20)为设在主盘(D1)的安装基座(13)上的第二螺栓用插通孔,这些插通孔(20)的位置与接头环(A)上的第二螺栓用插通孔(19)的位置相对应。在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螺栓(18)是以其头部(18a)朝车轮旋转线(X-X)的方向倾斜的姿势,从主盘(D1)侧的插通孔(20)朝向接头环(A)侧的螺孔(19)贯通,这样可使主盘(D1)的安装基座(13)小型化,相对地可扩大安装基座(13)与接合环(11)的中间区域的面积。(S1)为设置在该中间区域的通气用的造形花纹部,其在图中具体化的图案为由肋条(21)群集交叉而成的所谓网路型,但此种造形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诸如所谓碟型或轮辐型等其他各种造形都可以采用。(α)是表示第二螺栓(18)与车轮旋转轴线(X-X)以非直角式相交的倾斜角度。但是,由代表第二实施例的图4(此图与图3相对应)可明了,将第二螺栓(18)设成与由车轮毂部(14)突出的第一螺栓(16)同样,与车轮旋转轴线(X-X)完全平行的水平状态也可。无论如何,在主盘(D1)中,施加有一定造形花纹(S1)的中间区域是配置在与车轮旋转轴线(X-X)成直角或以少许锐角(β)交叉的平面。副盘(D2)最好由轻合金经锻造或其他塑性加工制成,其中心部用来作为与主盘(D1)的安装基座(13)对应的装饰基座(22),也与该安装基座(13)共用第二螺栓(18),利用此第二螺栓(18)可装卸地锁紧固定于安装基座(13)上。(23)为设在装饰基座(22)上的第二螺栓插通孔,(24)为配设在副盘(D2)周缘部的盖环,此盖环(24)与主盘(D1)的接合环(11)相对应,并且设有与上述螺孔(12)相一致的第三螺栓用插通孔(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车轮的双轮盘构造,包括:通过第一螺栓、螺帽(16)、(17)安装于轮轴的毂部(14)的接头环(A);通过第二螺栓(18)将其中心部安装于接头环(A)的车轮主盘;主盘(D1)的周缘部及支持轮胎的轮辋(R)借助第三螺栓、螺帽(26)、(27)组合在一起;且在主盘(D1)的中心部与周缘部的中间区域设有通气用造形花纹部(S1),其特征在于:备有与主盘(D1)分开形成的副盘(D2),并在此副盘(D2)的中间区域设有与主盘(D1)的造形花纹部(S1)不同花纹的通气用造形花纹部(S2);该副盘(D2)叠合于主盘(D1)的表面,并且不仅通过该第二螺栓(18)使副盘(D2)的中心部可装卸地与主盘(D1)的中心部锁结在一起,亦通过该第三螺栓、螺帽(26)、(27)使副盘(D2)的周缘部可装卸地与主盘(D1)的周缘部锁结在一起;且由相对的两盘(D1)、(D2)的中间区域及车轮旋转轴线(X-X)的三个平面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以该旋转轴线(X-X)为底面的三角形截面的立体构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将一
申请(专利权)人:克里孟森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