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369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0:56
为提高两个部件之间间距调节的操作性,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支撑在基架(1)上,相对于基架(1)调节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平装置(3)包括:盘簧组(31),其在气浮导轨(2)相对于基架(1)的高度方向上伸展和收缩;管状压动器(32),在其中从一个端面(321)朝另一端面(323)形成有用于插入螺栓(4)的阶梯式通孔(324),在所述一个端面(321)所在侧朝外形成有第一边缘部分(322);柱状弹簧引导件(33),用于螺栓(4)插入的通孔(334)从一个端面(331)朝另一端面(333)形成在柱状弹簧引导件中,凸缘部分(332)朝外形成在所述一个端面(331)所在侧;管状壳体(34),在其一个开口(341)处朝内形成有第二边缘部分(3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为提高两个部件之间间距调节的操作性,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支撑在基架(1)上,相对于基架(1)调节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平装置(3)包括:盘簧组(31),其在气浮导轨(2)相对于基架(1)的高度方向上伸展和收缩;管状压动器(32),在其中从一个端面(321)朝另一端面(323)形成有用于插入螺栓(4)的阶梯式通孔(324),在所述一个端面(321)所在侧朝外形成有第一边缘部分(322);柱状弹簧引导件(33),用于螺栓(4)插入的通孔(334)从一个端面(331)朝另一端面(333)形成在柱状弹簧引导件中,凸缘部分(332)朝外形成在所述一个端面(331)所在侧;管状壳体(34),在其一个开口(341)处朝内形成有第二边缘部分(342)。【专利说明】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浮运设备的调平装置的结构,该浮运设备用于使物品在漂浮状态下运输物品。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基板运输设备是公知的,该基板运输设备作为一种浮运设备,运输用于平板显示器(FPD)的基板等物品,运输中这些物品处于在运输表面上方漂浮的状态。 这种浮运设备在运输方向上运输基板,同时,从布置的浮动滑车设备的运输表面吹入压缩空气,使作为运输物品的基板漂浮。为了调节各浮动滑车相应的高度和平直度,可通过螺栓将浮动滑车固定在各相应的可移动板上,以便在三个位置处调节各可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 详细而言,从每个浮动滑车底部两侧伸出的可移动板总共在三个位置处具有阴螺纹。固定板在与每个可移动板的阴螺纹相对的位置处具有阴螺纹,固定板的阴螺纹之间的螺距与可移动板的阴螺纹之间的螺距不同。另外,调整螺钉具有可旋紧到可移动板和固定板的阴螺纹中的阳螺纹部分,在调整螺钉被插入可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弹簧中的状态下,调整螺钉被旋紧到每对相对的阴螺纹中。工作者通过将工具插入相邻的浮动滑车之间,转动调节螺栓,以此根据固定板和可动板的阴螺纹的螺距之间的差值来增加或减小两个板的间距,从而使工作者能够调节可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未审查的日本申请公开N0.2009-22925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I所述的基板运输装置中,为了将可移动板固定至固定板,工作者必须将弹簧布置在被插入可移动板的阴螺纹中的调整螺钉周围,并且必须将调整螺钉的顶端定位在固定板的相应阴螺纹处,同时固定住弹簧以防止它们掉落。因此,可操作性差。 另外,需要保证浮动滑车两侧上的空间以便工作者紧固或松开调节螺钉,因此,不能让相邻浮动滑车之间的间隙太窄,更不能让相邻浮动滑车相互紧密接触。因此,在相邻浮动滑车之间的间隙处,无法以良好的状态将压缩空气吹到运输物品上,从而导致运输物品的漂浮状态不稳定。 由于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其能提高两个部件之间的间距调节的可操作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两部件之间的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在该装置中,包括弹性体或类似件的多个组件具有易组装的单元结构,该单元结构可通过使用一个螺栓,将一个部件固定到另一部件并调节两部件之间的间距。 例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其被放置在两个部件之间而用于调节这两部件之间的间距,该装置包括: 弹性体,其在间距的方向上伸展和收缩; 管状压动器,其包括:阶梯式通孔,该阶梯式通孔从一个端面朝另一端面形成,该阶梯式通孔具有位于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的大直径部分和位于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的小直径部分;以及第一边缘部分,该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上朝外形成; 管状引导件,其包括: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具有通孔,该通孔形成为从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该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被插入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以及,凸缘部分,该凸缘部分在柱状部分的所述一个端面处朝外形成;以及; 管状壳体,在该管状壳体中,第二边缘部分在一个开口部分处朝内形成,以及其中, 该管状壳体布置在上述两个部件之间,使得与所述一个开口部分相对侧的另一开口部分面向这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 管状压动器容纳在所述管状壳体中,使得第一边缘部分接触第二边缘部分,并且管状压动器的所述另一端面从所述管状壳体的所述一个开口部分伸出,以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另一部件; 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被插入已容纳在管状壳体中的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以便所述柱状部分的通孔的轴线与阶梯式通孔的轴线重合,并且使所述壳体内表面、引导件的侧面、第一边缘部分和凸缘部分形成管状空心部分;以及 弹性体布置在所述空心部分中,以便沿将引导件从壳体的所述另一开口部分推出的方向上偏压该引导件,从而使引导件受压而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能提高两部件之间的间距调节的可操作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浮运设备的运输平台100的总体结构的外部视图; 图2 (A)是基架I的外部视图,图2 (B)是图2 (A)中所示的基架I沿A-A面的截面图; 图3 (A)是气浮导轨2的外部视图,图3 (B)是,图3 (A)中所示的气浮导轨2沿B-B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4⑷是调平装置3的外部视图,图4⑶是图4⑷中所示的调平装置3沿C-C面的截面视图; 图5 (A)是内六角头螺栓4的外部视图,图5 (B)是T形螺母5的截面视图; 图6 (A)是用于解释调平装置3的组装操作的截面视图,图6 (B)是用于解释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的操作的截面视图;以及 图7是用于解释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I上的操作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浮运设备的运输平台100的总体结构的外部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浮运设备包括运输平台100,该运输平台用于使物品如用于平板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太阳能电池板或类似物品在漂浮状态下从运输表面21运输。运输平台100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矩形柱体基架I (例如,铝架),它们之间保持预定间距;板状气浮导轨2,其被布置成在两个基架上方延伸;以及,用于每个基架I的两个调平装置3(其局部部分未示出)(即,共有四个调平装置3)。本实施例示出了一个例子,其中,一个气浮导轨2布置在两个基架I上方。但是,在实践中,多个气浮导轨2布置在两个机架I上方,例如,每个气浮导轨的长度为运输距离,所述多个气浮导轨沿机架I的纵向方向(图1中的Y方向)并排布置。另外,尽管在该实施例中一个气浮导轨2由四个调平装置3支撑,但是,调平装置3的使用数量能满足足以稳定支撑气浮导轨2即可。 尽管未在图1中显示,但运输平台100还包括:螺栓6,其用于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内六角头螺栓4和T形螺母5,它们用于通过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I上(参见图7)。对于螺栓6而言,两个螺栓6用于一个调平装置3。另外,内六角头螺栓4和T形螺母5成对使用而用于每个调平装置3 (即,一个气浮导轨上总共使用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其被放置在两个部件之间以调节这两部件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弹性体,该弹性体沿间距的方向伸展和收缩;管状压动器,该管状压动器包括:阶梯式通孔,该阶梯式通孔从一个端面朝另一端面形成,所述阶梯式通孔具有位于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的大直径部分和位于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的小直径部分;以及第一边缘部分,该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上朝外形成;管状引导件,该管状引导件包括:柱状部分,所述柱状部分具有形成为从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的通孔,该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插入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以及,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柱状部分的所述一个端面处朝外形成;以及管状壳体,在该管状壳体中,第二边缘部分在一个开口部分处朝内形成;以及其中:所述管状壳体布置在所述两个部件之间,使与所述一个开口部分相对的一侧上的另一开口部分面向所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压动器容纳在所述管状壳体中,使所述第一边缘部分接触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并且所述压动器的所述另一端面从所述管状壳体的所述一个开口部分伸出,以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另一部件;所述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被插入已容纳在所述管状壳体中的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使所述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轴线重合,并且使所述管状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管状引导件的侧面、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凸缘部分形成管状空心部分;以及所述弹性体布置在所述管状空心部分中,使得所述管状引导件沿从管状壳体的所述另一开口部分被推出的方向受偏压,以便使所述管状引导件受压而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所述一个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秀夫角田耕一安田贵裕池田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