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保护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937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包括热熔丝和二极管。热熔丝被封装在第一绝缘层中,二极管被封装在第二绝缘层中。在第一绝缘层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接电极、第二外接电极和第三外接电极。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和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与第一外接电极电连接,热熔丝的第二电极端与第二外接电极电连接,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与第三外接电极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热熔丝和二极管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电路保护器件,因此,其能够以表面贴装的方式一次性地焊接到被保护电路上,使用非常方便。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整个电路保护器件的结构非常紧凑,体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包括热熔丝和二极管。热熔丝被封装在第一绝缘层中,二极管被封装在第二绝缘层中。在第一绝缘层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接电极、第二外接电极和第三外接电极。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和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与第一外接电极电连接,热熔丝的第二电极端与第二外接电极电连接,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与第三外接电极电连接。在本技术中,热熔丝和二极管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电路保护器件,因此,其能够以表面贴装的方式一次性地焊接到被保护电路上,使用非常方便。此外,在本技术中,整个电路保护器件的结构非常紧凑,体积较小。【专利说明】电路保护器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热熔丝的电路保护器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使用热熔丝和二极管来实现对电路的过流和过压保护。通常,热熔丝串联在被保护电路上,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到被保护电路,正极端接地。当电路过流时,热熔丝会升温并被熔断,使电路及时断开,从而保护与电路相连的各个电子器件和设备。当电路过压时,二极管会被反向击穿,电流会直接从二极管流到接地端,使得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被瞬时拉低到低压,同时,热熔丝的温度会升高并熔断,从而最终使电路断开,从而保护与电路相连的各个电子器件和设备。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热熔丝和二极管是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需要通过导线单独地焊接到被保护电路上,费时费力,使用非常不方便。此外,还会导致整个电路结构不紧凑,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其使用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其结构紧凑、体积较小。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包括:热熔丝,具有第一电极端和与第一电极端相对的第二电极端;和二极管,具有第一电极表面和与第一电极表面相对的第二电极表面。其中,所述热熔丝被封装在第一绝缘层中,并且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接电极、第二外接电极和第三外接电极;所述二极管被封装在第二绝缘层中;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和所述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热熔丝的第二电极端与所述第二外接电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与所述第三外接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安装到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顶面上。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中形成有导电过孔,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通过形成所述导电过孔与所述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电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第一绝缘层被形成为板状,并且所述二极管呈片状,所述二极管层叠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接电极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第一导电通孔与所述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电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外接电极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第二导电通孔与所述热熔丝的第二电极端电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路保护器件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另一端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第三导电通孔与所述第三外接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件为片状电连接板,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平行并电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上;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通孔。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连接件被封装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中。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为负极表面,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为正极表面。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与所述热熔丝的第二电极端电连接的所述第二外接电极为电压或电流的输入端;与所述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外接电极为电压或电流的输出端;并且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电连接的所述第三外接电极为接地端。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接电极、所述第二外接电极和所述第三外接电极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中形成有一个内部空腔,所述热熔丝的中间部分容纳在该内部空腔中。 在根据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电路保护器件中,热熔丝和二极管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电路保护器件,因此,其能够以表面贴装的方式一次性地焊接到被保护电路(板)上,使用非常方便。此外,在本技术中,整个电路保护器件的结构非常紧凑,体积较小。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保护器件的示意剖视图;和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路保护器件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包括:热熔丝,具有第一电极端和与第一电极端相对的第二电极端;和二极管,具有第一电极表面和与第一电极表面相对的第二电极表面。其中,所述热熔丝被封装在第一绝缘层中,并且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接电极、第二外接电极和第三外接电极;所述二极管被封装在第二绝缘层中;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电极表面和所述热熔丝的第一电极端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热熔丝的第二电极端与所述第二外接电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表面与所述第三外接电极电连接。 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保护器件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路保护器件主要包括热熔丝100和二极管200。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热熔丝100具有第一电极端(图1中的左端)和与第一电极端相对的第二电极端(图1中的右端)。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二极管200具有第一电极表面(图1中的下表面)和与第一电极表面相对的第二电极表面(图1中的上表面)。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熔丝100被封装在第一绝缘层500中,二极管200的第一电极表面安装到第一绝缘层500的顶面上,并且二极管200被封装在第二绝缘层400中。 请继续参见图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二极管200的第一电极表面通过形成在第一绝缘层500中的导电过孔40与热熔丝100的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包括:热熔丝(100),具有第一电极端和与第一电极端相对的第二电极端;和二极管(200),具有第一电极表面和与第一电极表面相对的第二电极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丝(100)被封装在第一绝缘层(500)中,并且在所述第一绝缘层(500)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接电极(1)、第二外接电极(2)和第三外接电极(3);所述二极管(200)被封装在第二绝缘层(400)中;并且所述二极管(200)的第一电极表面和所述热熔丝(100)的第一电极端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极(1)电连接,所述热熔丝(100)的第二电极端与所述第二外接电极(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200)的第二电极表面与所述第三外接电极(3)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艳王冰叶健喆郭涛刘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