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用轮副及安装有它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50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轮胎用轮副,是由安装在车辆的前侧车轴上的前用轮子和安装在后侧车轴上的后用轮子构成的轮胎用轮副,其中后用轮子的刚性比前述前用轮子的刚性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用轮副及安装有该轮副的车辆,更详细地说,是涉及能够改善乘车舒适性的轮胎用轮副及安装有该轮副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车辆的乘车舒适性,需要减低车辆行驶时从路面侧传递给车辆的振动。因此,一直以来,就通过改进与路面接触而将振动传递给车辆的轮胎,或者改良安装在车辆上的悬挂系,从而迎合乘车舒适性的改善。可是,这些轮胎或悬挂系的改良也有限度,人们要求有提高乘车舒适性的新技术的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车辆的乘车舒适性的轮胎用轮副及安装有该轮副的车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是由安装在车辆的前侧车轴上的前用轮子和安装在后侧车轴上的后用轮子构成的轮胎用轮副,其特征在于,该后用轮子的刚性比前述前用轮子的刚性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上述轮胎用轮副。车辆的乘车舒适性,一般受从后侧传递给车辆的振动影响较大。因此,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中,因为使后用轮子的刚性比前用轮子大,所以能够通过其刚性差提高后用轮子的振动衰减性。因此,从后侧的轮胎经过后用轮子而被传递给车辆的振动比以往更早的衰减,其结果是能够改变乘车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车辆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测定轮子的刚性的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一实施方式。该轮胎用轮副,由被安装在车辆的前侧车轴上的2个前用轮子1和被安装在后侧车轴上的2个后用轮子2构成。在图中,因为构成相同,所以表示一方的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省略了另一方的轮子1、2。下面所示的图也一样。前用轮子1,具备在中心具有收容车轴的安装孔11的轮盘12,和设置在该轮盘12的外周端部的环状的轮圈(轮辋)13,轮圈13具有配置在其两端部的环状的凸缘部14。在轮盘12的安装孔11的周围,在从箭头Y方向看的正视图中,沿周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三角形状的开口孔15,构成给轮子1的外观赋予美观的图案部。后用轮子2,也具备在中心具有收容车轴的安装孔21的轮盘22,和设置在该轮盘22的外周端部的环状的轮圈23,轮圈23具有配置在其两端部的环状的凸缘部24。在轮盘22的安装孔21的周围,在从箭头Y方向看的正视图中,也沿周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三角形状的开口孔25,构成给轮子2的外观赋予美观的图案部。后用轮子2的轮盘22,被形成为比前用轮子1的轮盘12壁厚,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的刚性高。再者,图中T,是被安装在轮子1、2上的轮胎。在该实施方式中,其他部分被构成为相同壁厚,但是也可进一步/或者仅是使后用轮子2的轮圈23比前用轮子1的轮圈13厚,增大后用轮子2的刚性。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另一实施方式。该轮胎用轮副,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的各对应部分,都为相同的壁厚,但是将后用轮子2采用比前用轮子1刚性高的材料构成,由此使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高。例如,作为前用轮子1的材料优选可以列举铝合金,作为后用轮子2的材料优选可以列举镁合金。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又一实施方式。在该轮胎用轮副中,通过使后用轮子2的开口孔(图案部)25比前用轮子1的开口孔(图案部)15小,从而使后用轮子2的轮盘22比前用轮子1的轮盘12刚性增大,由此使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高。开口孔15、25的形状(图案部),不限于图3的实施方式,只要是能够以使后用轮子2的轮盘2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的轮盘12更大的方式进行改变的形状,采用任何形状都可以。或者,代替开口孔15、25,也可以在轮盘12、22的表面设置凸状或凹状的图案部,并对图案加以变更以使得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的刚性高。另外,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将图案部形成在轮盘12、22上,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在轮圈13、23上或者仅在轮圈13、23上与上述一样地设置。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再一实施方式,该轮胎用轮副,通过使后用轮子2的轮圈宽度W2比前用轮子1的轮圈宽度W1窄,而使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高。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的大小及对应各部分的壁厚相同。在像这样使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的轮圈宽度W1、W2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为轮圈宽度的标称值之差为1/2或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2(对于后用轮子2,使用轮圈宽度的标称值比前用轮子1小1/2(0.5)~2的轮子)。再者,在此所讲的轮圈宽度的标称值之差,是在被记载于JATMA YEAR BOOK2001中的轮圈宽度的标称值中,除去了字母之后的数值之差。若轮圈宽度的标称值之差小于1/2或0.5,则难以有效地使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高。相反若超过2,则因为操纵稳定性变坏所以就不理想。图5,表示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用轮副的车辆的一个示例,安装轮胎T后的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分别被安装在车辆X的前侧车轴X1和后侧车轴X2上。车辆X的乘车舒适性,通常,很大程度上受从后侧传递给车辆X的振动影响,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的刚性高,使其具有刚性差,由此能够提高后用轮子2的振动收敛性。因此,能够使从后侧的轮胎经过后用轮子2而被传递给车体的振动比以往更早地衰减,从而,能够改善乘车舒适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的后用轮子2的刚性,最好是比前用轮子1的刚性高出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60%的范围。若该值低于10%,则难以有效地改善乘车舒适性。若超过60%,则操纵稳定性变差。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为了使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的识别较为容易,如图3所示,最好将识别用标志M1、M2分别设置在轮盘12、22的表面。但是,为了识别,不一定必须在两个轮子1、2上都设置,也可在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的至少一方上设置识别用标志。前用轮子1和后用轮子2,即可是同样大小,也可是不同的大小。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地搭配组合图1~4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而使后用轮子2的刚性比前用轮子1高。再者,本专利技术的轮子的刚性,如图6所示,是将轮子N的车辆内侧的轮圈凸缘N1安装在固定座31上,并向与轮盘面N2紧固在一起的比轮子N高刚性的负载臂32的前段部施加力F(kN),测定此时的负载臂32的角位移δ(rad),并通过下面的式子求得的。另外,S是轮盘面N2和施加力F的前端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m)。轮子刚性K(kN·m/rad)=FS2/δ 本专利技术,能够作为被使用在轿车上的轮胎用轮副而较理想地使用,特别是能够作为前轮驱动车的轮胎用轮副而较理想地使用。实施例将轮圈大小以14×6J设为相同,分别制造分别如表1那样改变2个前用轮子和2个后用轮子的刚性所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轮副1~6和比较轮副1~6、及使前用轮子和后用轮子的刚性一样的以往轮副。再者,表1所示的刚性,是由将以往轮副的前用轮子和后用轮子的刚性的值作为100的指数值表示的。本专利技术轮副1,具有加厚后用轮子的轮盘的厚度而成的图1所示的结构,比较轮副1,是在本专利技术轮副1中,使前用轮子和后用轮子相反而成的轮副。本专利技术轮副2,具有由铝合金制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用轮副,它是由安装在车辆的前侧车轴上的前用轮子和安装在后侧车轴上的后用轮子构成的轮胎用轮副,其中,使该后用轮子的刚性比前述前用轮子的刚性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森章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