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318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8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为公壳体,另一个为母壳体,母壳体的前端一体设有两个以上卡爪,每个卡爪均向母壳体的前方延伸并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卡爪一起围成一个胀缩口,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当需插头与插座插合时,仅需将公壳体的前端插入母壳体中,卡爪将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卡入公壳体上的卡槽中,从而将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锁紧在一起,锁紧结构均为在电连接器壳体组件本身上加工而成,无需任何附属部件来进行锁紧,从而可减小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减小安装电连接器组件所需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如今,其已经成为了各种电气回路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气回路的可靠连接,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和插座之间一般情况下都设有相应的锁紧机构,例如连接螺帽锁紧机构、钢球锁紧机构等都是电连接器领域中较为常见的锁紧机构。上述锁紧机构的可靠性在产品实际应用中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电动自行车的外用信号连接器,其不仅要求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之间能够可靠的锁紧,而且要求其有足够小的体积、能够快速插拔以及具有较低的成本等。而上述锁紧机构均是作为插头和/或插座的壳体上的附加部件而存在,例如连接螺帽锁紧机构需要在插头壳体上装配连接螺帽,钢球锁紧机构不仅需要在插头壳体上装配锁紧帽,而且需要在插座壳体上设置相应的钢球。相比之下,连接螺帽锁紧机构的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却存在着操作不便(锁紧和解锁时都需要转动连接螺帽)的问题,钢球锁紧机构虽然能够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直插直拔,但是其结构复杂,势必会增加电连接器组件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作为附属部件的上述锁紧机构势必都会增大电连接器组件整体的体积,使其无法被应用至小空间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锁紧机构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以减小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减小安装电连接器组件所需的空间。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壳体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连接器壳体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为公壳体,另一个为母壳体,母壳体的前端一体设有两个以上卡爪,每个卡爪均向母壳体的前方延伸并且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各卡爪一起围成一个胀缩口,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与母壳体键配合的定位键,母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键对应的键槽。所述键槽由相邻的两个卡爪之间的间隔形成。公壳体的前端具有一个密封配合段,该密封配合段上设有用于与母壳体的内周面密封配合的密封件。电连接器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固定装配在插头壳体中的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固定装配在插座壳体中的插座接触件,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为公壳体,另一个为母壳体,母壳体的前端一体设有两个以上卡爪,每个卡爪均向母壳体的前方延伸并且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各卡爪一起围成一个胀缩口,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与母壳体键配合的定位键,母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键对应的键槽。所述键槽由相邻的两个卡爪之间的间隔形成。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中各设有相应的安装壁,插头接触件和插座接触件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安装壁上。所述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各自的后端均设有灌封胶,插头接触件和插座接触件分别通过相应的灌封胶固定。公壳体的前端具有一个密封配合段,该密封配合段上设有用于与母壳体的内周面密封配合的密封件。由于该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母壳体的前端一体设有两个以上卡爪,每个卡爪均向母壳体的前方延伸并且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各卡爪一起围成一个胀缩口,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插头与插座插合时,仅需将公壳体的前端插入至母壳体中,卡爪将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卡入公壳体上的卡槽中,从而将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锁紧在一起,锁紧结构均为在电连接器壳体组件本身上加工而成,无需任何附属部件来进行锁紧,从而可减小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减小安装电连接器组件所需的空间。更进一步的,定位键和定位槽用于避免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插合以后出现相对旋转的情况;通过两个卡爪之间的间隔形成键槽以后,可以不用再专门另外加工键槽,从而可简化对母壳体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密封配合段和密封件可以在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插合以后实现二者之间的界面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3是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在B-B处的剖视图;图5是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插头壳体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插座壳体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101和插座102,其中插头101和插座102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插头101包括插头壳体11和固定装配在插头壳体11中的插头接触件12,本实施例中,插头壳体11为外轮廓大致呈圆筒形的公壳体,其前端具有一个圆柱形的密封配合段,该密封配合段上设有密封件13,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具体采用的是O型圈,另外,插头壳体11的外周面上还分别设有卡槽14和定位键15,卡槽14为环绕插头壳体11设置的槽。插头接触件12有三个且均为插孔,插头壳体11中设有插头安装壁111,插头接触件12便安装在插头安装壁111上,插头壳体11中在插头安装壁111的后方处设有插头灌封胶16,插头灌封胶16进一步将插头接触件12固定在了插头壳体11中,采用插头安装壁111与插头灌封胶16固定插头接触件12以后,可以省掉传统电连接器中卡装在壳体中的绝缘体部件,进一步减小了插头的体积。插座102包括插座壳体21和固定装配在插座壳体21中的插座接触件22,本实施例中,插座壳体21为外轮廓大致呈筒形的母壳体,其前端具有卡爪23,本实施例中,卡爪23有三个,每个卡爪均与插座壳体21一体设置、向前延伸并且形成弹性悬臂结构,三个卡爪23一起围成了一个胀缩口,其中两个相邻的卡爪之间的间隔形成了与插头壳体上的定位键对应的键槽24。插座接触件22有三个且均为与插头接触件12适配的插针,插座壳体21中设有插座安装壁211,插座接触件22便安装在插座安装壁211上,插座壳体21中在插座安装壁211的后方处设有插座灌封胶25,插座灌封胶25进一步将插座接触件22固定在了插头壳体21中。在电连接器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头壳体还可以为母壳体,插座壳体还可以为公壳体,母壳体上的卡爪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皆可。电连接器壳体组件的实施例,如图5-6所示,包括插头壳体501和插座壳体502,其中插头壳体501的结构与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中的插头壳体的结构相同,插座壳体502的结构与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中的插座壳体的结构相同,此处均不予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为公壳体,另一个为母壳体,母壳体的前端一体设有两个以上卡爪,每个卡爪均向母壳体的前方延伸并且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各卡爪一起围成一个胀缩口,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中的一个为公壳体,另一个为母壳体,母壳体的前端一体设有两个以上卡爪,每个卡爪均向母壳体的前方延伸并且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各卡爪一起围成一个胀缩口,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爪对应的卡槽,公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与母壳体键配合的定位键,母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键对应的键槽,所述键槽由相邻的两个卡爪之间的间隔形成,卡爪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卡入公壳体的卡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公壳体的前端具有一个密封配合段,该密封配合段上设有用于与母壳体的内周面密封配合的密封件。3.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为插接端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固定装配在插头壳体中的插头接触件,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固定装配在插座壳体中的插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