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单元和设置有致动单元的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9285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8 02:47
当蜗轮(50)处于第一突起部(62)的锁定面(68)与第一配合臂(58)的转动端面接触的第一停止位置时,第一突起部(62)的锁定面(68)和与邻近锁定面(68)的第一突起部(62)的按压面(66)背对背地设置的第二突起部(64)的锁定面(72)位于沿着第一配合臂(58)和第二配合臂(60)的转动端面的同心的圆弧状转动轨迹的位置;并且当蜗轮(50)处于第二突起部(64)的锁定面(72)与第二配合臂(60)的转动端面接触的第二停止位置时,第二突起部(64)的锁定面(72)和与邻近锁定面(72)的第二突起部(64)的按压面(70)背对背地设置的第一突起部(62)的锁定面(68)位于沿着第一配合臂(58)和第二配合臂(60)的转动端面的同心的圆弧状转动轨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当蜗轮(50)处于第一突起部(62)的锁定面(68)与第一配合臂(58)的转动端面接触的第一停止位置时,第一突起部(62)的锁定面(68)和与邻近锁定面(68)的第一突起部(62)的按压面(66)背对背地设置的第二突起部(64)的锁定面(72)位于沿着第一配合臂(58)和第二配合臂(60)的转动端面的同心的圆弧状转动轨迹的位置;并且当蜗轮(50)处于第二突起部(64)的锁定面(72)与第二配合臂(60)的转动端面接触的第二停止位置时,第二突起部(64)的锁定面(72)和与邻近锁定面(72)的第二突起部(64)的按压面(70)背对背地设置的第一突起部(62)的锁定面(68)位于沿着第一配合臂(58)和第二配合臂(60)的转动端面的同心的圆弧状转动轨迹的位置。(10)申请公布号CN104221207A(21)申请号201280072077.9(22)申请日2012.12.20(30)优先权数据2012-0783732012.03.29JP(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29(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081532012.12.20(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02013/145058JA2013.10.03(71)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地址日本东京都(72)专利技术人川名重则菊地秀二川岛荣松野洋辅(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戚宏梅杨谦(51)Int.Cl.H01M/(9/^(2006.01)H01M^//(9(2006.01)(54)专利技术名称电池单元盘的互锁装置(57)摘要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在开闭器开路时将层叠了多层的电池单元取出的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⑴;电池单元(4),在箱体⑴内层叠了多层;开闭器(2),与串联连接上述电池单元(4)而成的直流电路连接;以及互锁机构,在开闭器(2)开路时使电池单元(4)能够移动,在闭路时使其不能够移动,具有与操作手柄(5)抵接的手柄抵接部(7b)和与电池单元4的底面抵接的电池抵接部(7c)。(10)申请公布号CN104221257A(21)申请号201280072079.8(22)申请日2012.03.30(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29(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586232012.03.30(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02013/145267JA2013.10.03(71)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专利技术人永田雄一佐野修也杉江弘(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代理人何立波张天舒(51)Int.Cl.H02K///(^7(2006.01)(54)专利技术名称电动机驱动装置(57)摘要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具备:电动机驱动部,其基于位置指令以及电动机的位置检测值,生成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电流■’电动机线圈周边温度推定部(7),其利用兼具相位超前特性和低通特性的滤波器,对在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线圈周边部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进行校正,由此算出电动机线圈周边温度推定值;电动机线圈上升温度推定部(6),其根据所述电流算出电动机线圈上升温度推定值;以及电动机线圈保护部(9),其基于所述电动机线圈周边温度推定值和所述电动机线圈上升温度推定值,对所述电流施加限制。【专利说明】致动单元和设置有致动单元的门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车辆的门锁装置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致动单元和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如机动车辆等车辆的门内设置门锁装置以使门保持在关闭位置。门锁装置可以通过驱动致动单元和操作诸如锁钮等手动操作装置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例如,关于上述致动单元, 申请人:在专利文献I和2中公开了一种包括通过固定到电机的驱动轴上的蜗杆转动的蜗轮和能够绕着其与蜗轮的轴心平行的轴心转动的锁杆的构造。在这种构造中,通过驱动电机来使蜗轮转动,并且通过在蜗轮的转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来按压锁杆以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从而与锁杆连接的门锁装置可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当锁杆从锁定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通过在由电机驱动转动的蜗轮的一个转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将锁杆按压到解锁位置,而使在另一个转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与锁杆对接,于是完成切换操作。 顺便提一下,在门锁装置中,不论在锁杆是位于锁定位置还是解锁位置时,都有必要容许手动操作装置的手动操作。这要求致动单元无论蜗轮在什么位置停止都能够仅使锁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于是,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致动单元的情况下,例如,在蜗轮的各转动面上构成突起部以使两个齿部在与蜗轮的转动中心成180度的方向上延伸。于是,确定了在两个齿部之间的间隔较宽,并且在两个转动面上的突起部具有对称形状。因而,通过这种构造,允许确实地进行手动操作。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JP-A-2011-127383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0.4754413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N0.2890842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所谓的智能门禁的普及,存在将锁定操作或解锁操作的开始到结束的操作时间设定为较短的趋势。然而,通过利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门致动单元,由于将构成突起部的齿部之间的空间确定为较宽,所以锁杆通过其从锁定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并停止的蜗轮(突起部)的操作角度变大。当蜗轮通过其转动一次操作的蜗轮的操作角度较大时,很有必要使用具有大输出的电机以转动蜗轮。于是,当试图通过使用大输出的电机来减少操作时间时,当由于突起部与锁杆对接而使蜗轮停止时产生的冲击噪声往往较大。因而,为了减轻冲击,有必要考虑操作时间和冲击噪声之间的平衡来设定电机或有必要在突起部和锁杆之间的对接部中放置冲击吸收部件,这造成所包含的部件数量的增大(参照专利文献3)。 鉴于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致动单元中的固有问题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不造成所包含的部件数量增大的情况下减少门锁装置的操作时间的致动单元。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单元包括通过驱动电机可转动的传动齿轮和可绕着预定的轴心转动的锁杆,所述致动单元被构造成通过驱动所述电机或通过操作设置在门上的手动操作装置使所述锁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来使门锁装置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在作为两侧的转动面中的一个的第一转动面上形成的第一突起部和在作为另一个转动面的第二转动面上形成的第二突起部,其中所述锁杆具有对向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一转动面以与第一突起部对接的第一配合臂和对向第二转动面以与第二突起部对接的第二配合臂,其中第一突起部具有在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一转动方向上与第一配合臂对接的按压面和在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上与第一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的锁定面,所述按压面和所述锁定面沿着所述传动齿轮的圆周方向间隔地交替设置为多个,其中第二突起部具有在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二转动方向上与第二配合臂对接的按压面和在第一转动方向上与第二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的锁定面,第二突起部的按压面和锁定面沿着所述传动齿轮的圆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动单元,包括通过驱动电机可转动的传动齿轮和可绕着预定的轴心转动的锁杆,所述致动单元被构造成通过驱动所述电机或通过操作设置在门上的手动操作装置使所述锁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来使门锁装置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在作为两侧的转动面中的一个的第一转动面上形成的第一突起部和在作为另一个转动面的第二转动面上形成的第二突起部,其中所述锁杆具有对向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一转动面以与第一突起部对接的第一配合臂和对向第二转动面以与第二突起部对接的第二配合臂,其中第一突起部具有在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一转动方向上与第一配合臂对接的按压面和在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上与第一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的锁定面,所述按压面和所述锁定面沿着所述传动齿轮的圆周方向间隔地交替设置为多个,其中第二突起部具有在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二转动方向上与第二配合臂对接的按压面和在第一转动方向上与第二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的锁定面,第二突起部的按压面和锁定面沿着所述传动齿轮的圆周方向间隔地交替设置为多个,第二突起部的按压面相对于第一突起部的锁定面背对背地设置,并且第二突起部的锁定面相对于第一突起部的按压面背对背地设置,其中在所述锁杆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当通过所述电机使所述传动齿轮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时,第二突起部的按压面在其转动方向上与第二配合臂对接,从而所述锁杆转动到所述解锁位置,随后,第一突起部的锁定面与第一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从而所述传动齿轮在第一停止位置停止,其中在所述锁杆处于所述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当通过所述电机使所述传动齿轮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时,第一突起部的按压面在其转动方向上与第一配合臂对接,从而所述锁杆转动到所述锁定位置,随后,当第二突起部的锁定面与第二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时,所述传动齿轮在第二停止位置停止,其中在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一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一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的第一突起部的锁定面位于沿着第一配合臂的转动端面的圆弧状第一转动轨迹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跟随锁定面的第一突起部的按压面背对背地设置的第二突起部的锁定面位于沿着与第一转动轨迹同心的第二配合臂的转动端面的圆弧状第二转动轨迹的位置,以及其中在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二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二配合臂的转动端面对接的第二突起部的锁定面位于沿着第二转动轨迹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跟随锁定面的第二突起部的按压面背对背地设置的第一突起部的锁定面位于沿着第一转动轨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冈智治多贺隆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