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8184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换向阀用于使臂架泵的出油口接于臂架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或者接于试压主阀和灌注马达的进油口中的一者;第二换向阀用于使支腿泵的出油口接于支腿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或者接于试压主阀和灌注马达的进油口中的另一者;试压主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接于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试压主阀的回油口接于回油油路,试压主阀用于实现油缸的伸缩换向或者锁止;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设置有塞体,塞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增压缸内,增压缸的无杆腔连接有吸入阀和排出阀;灌注马达的出油口接于回油油路。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节省占用空间,节能经济,而且易于布置和维护,便于集中协调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换向阀用于使臂架泵的出油口接于臂架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或者接于试压主阀和灌注马达的进油口中的一者;第二换向阀用于使支腿泵的出油口接于支腿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或者接于试压主阀和灌注马达的进油口中的另一者;试压主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接于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试压主阀的回油口接于回油油路,试压主阀用于实现油缸的伸缩换向或者锁止;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设置有塞体,塞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增压缸内,增压缸的无杆腔连接有吸入阀和排出阀;灌注马达的出油口接于回油油路。实施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节省占用空间,节能经济,而且易于布置和维护,便于集中协调控制。【专利说明】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汇车
,特别涉及一种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压裂施工作业中,常需要用到管汇车,管汇车通常由底盘、随车吊装系统(包括臂架部分和支腿部分)、灌注系统(包括灌注泵和灌注马达)、试压系统(包括试压泵)以及各种管汇零部件等组成,管汇零部件一般可以包括高低压管汇及高低压管件、高压管件架、高压管件箱、低压管件盒等。在使用过程中,管汇车行驶到现场后,可通过其随车吊装系统将各种管汇零部件吊卸至地面,在各管汇零部件组装形成管汇系统后,还可以通过灌注系统向管汇系统灌注液体(如水),并且可以继续通过试压系统对管汇系统进行测试,以确定管汇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目前,在管汇车的液压控制系统中,臂架泵和支腿泵从底盘取力,并分别向臂架液压单元和支腿液压单元提供压力油,以实现支腿和臂架的动作;灌注泵一般采用从底盘取力的双联齿轮泵,该双联齿轮泵可以向灌注马达提供压力油,以使灌注马达带动离心泵向管汇系统灌注液体;试压泵一般采用多缸柱塞泵(如三缸柱塞泵),该多缸柱塞泵通过传动轴、变矩器等从底盘发动机取力,在工作中时,其内部的曲轴带动柱塞来回运动,从而实现吸入动作和向管汇系统的加压动作。 众所周知,一般而言,管汇车的底盘上用于安置各种管汇零部件的空间越大越好,因而可供其他部件占用的空间较为有限,但在上述管汇车的液压控制系统中,所需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占据空间较大,成本高,能耗大,并且各部分之间相对独立,布置和维护不便,也不便于集中协调控制;另外,现有的灌注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不同规模的管汇系统的灌注需要,并且通过柱塞泵实现试压的过程也较为不便、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不仅能够节省占用空间,节能经济,而且易于布置和维护,便于集中协调控制。 具体地,该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臂架泵、支腿泵、支腿液压单元、臂架液压单元、灌注马达和回油油路,还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试压主阀、油缸和增压缸,其中:所述第一换向阀用于使所述臂架泵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臂架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或者使所述臂架泵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灌注马达的进油口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换向阀用于使所述支腿泵的出油口接于所述支腿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或者使所述支腿泵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灌注马达的进油口中的另一者;所述试压主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分别接于所述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试压主阀的回油口接于回油油路,所述试压主阀用于实现所述油缸的伸缩换向或者锁止;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增压缸内,所述增压缸的无杆腔连接有吸入阀和排出阀;所述灌注马达的出油口接于回油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灌注马达进油流量的调速阀,所述调速阀设置于所述灌注马达的进油油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蓄能器、开关阀和单向阀,其中: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接于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蓄能器的进油口 ;所述开关阀的两个油口分别接于所述油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器的进油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阀,所述阻尼阀设置于所述开关阀与所述蓄能器之间的油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灌注马达的进油油路上,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于与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连通的油路上,所述第三压力表设置于与所述蓄能器的进油口连通的油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试压主阀的中位机能为O型,所述第一换向阀在使所述臂架泵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臂架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时,或者所述第二换向阀在使所述支腿泵的出油口接于所述支腿液压单元的进油口时,还使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接于回油油路;或者,所述试压主阀的中位机能为M型。 进一步地,各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信号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灌注马达的进油压力,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进油压力大于第一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或者所述第二换向阀换向,以停止向所述灌注马达供油,并向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供油;或者,所述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信号连接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油缸无杆腔的供油压力,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所述供油压力大于第二预定值时,控制所述试压主阀,使所述油缸锁止,并且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臂架泵和所述支腿泵组成双联泵。 进一步地,所述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接于与所述试压主阀的进油口连通的油路上,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接于所述灌注马达的进油油路上,所述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第二溢流阀的溢流口均接于回油油路。 具体地,该管汇车上配备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任一方案后,臂架液压控制系统、支腿液压控制系统、灌注液压控制系统和试压液压控制系统之间不再相对独立,而是集成于同一液压系统中,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臂架泵和支腿泵分别向臂架液压单元和支腿液压单元提供压力油以可以实现各种管汇零部件的吊卸,在各管汇零部件组装形成管汇系统后,还可以通过控制相关换向阀的状态,使支腿泵(或者臂架泵)向灌注马达供油,以实现管汇系统的灌注,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控制相关换向阀的状态,使臂架泵(或者支腿泵)经试压主阀向油缸供油,以实现试压测试;另外,从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至少可以省去灌注泵,并且将原先各个相对独立的液压系统集成在一起,也便于减少常设液压部件(如溢流阀)的数量,这样从整体上在简化结构、节省占用空间、降低制造成本和布置维护难度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臂架泵或支腿泵,避免了动力源的浪费,有利于降低能耗;另外,整体上也便于集中协调控制,易于操作;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试压执行机构采用油缸和增压缸,从而可以采用全液压驱动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三缸柱塞泵而造成成本高、体积大、采购周期长和维护不便的问题,并且可以省去三缸柱塞泵与底盘动力源之间的机械传动系统,有助于进一步增加管汇车底盘的可用空间(用于安置各种管汇零部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灌注方式适应性和灌注效果差的缺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在灌注马达的进油油路上还设置有调速阀,这样可以提高灌注效果,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汇车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臂架泵(1)、支腿泵(2)、支腿液压单元(200)、臂架液压单元(100)、灌注马达(9)和回油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向阀(3)、第二换向阀(4)、试压主阀(10)、油缸(20)和增压缸(21),其中:所述第一换向阀(3)用于使所述臂架泵(1)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臂架液压单元(100)的进油口,或者使所述臂架泵(1)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试压主阀(10)的进油口和所述灌注马达(9)的进油口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换向阀(4)用于使所述支腿泵(2)的出油口接于所述支腿液压单元(200)的进油口,或者使所述支腿泵(2)的出油口接于所述试压主阀(10)的进油口和所述灌注马达(9)的进油口中的另一者;所述试压主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分别接于所述油缸(20)的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试压主阀(10)的回油口接于回油油路,所述试压主阀(10)用于实现所述油缸(20)的伸缩换向或者锁止;所述油缸(20)的活塞杆伸出端设置有塞体(211),所述塞体(21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增压缸(21)内,所述增压缸(21)的无杆腔连接有吸入阀(22)和排出阀(23);所述灌注马达(9)的出油口接于回油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杨鑫周诗纬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