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088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2:38
旋转电机和车辆,能够自由地决定用于供缆线等穿过的开口的配置,由此能够共用框架,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多种需求。具备:框架(13),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定子(12),其设置于框架(13)的内周;和转子(11),其设置于轴(10)的外周,并且隔着空隙与定子(12)的内周对置,框架(13)具有关于沿轴向切断该框架(13)的切断面(P)大致对称的形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旋转电机和车辆,能够自由地决定用于供缆线等穿过的开口的配置,由此能够共用框架,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多种需求。具备:框架(13),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定子(12),其设置于框架(13)的内周;和转子(11),其设置于轴(10)的外周,并且隔着空隙与定子(12)的内周对置,框架(13)具有关于沿轴向切断该框架(13)的切断面(P)大致对称的形状。【专利说明】旋转电机和车辆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电机和具备该旋转电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旋转电机中,已知这样的结构:在壳体的上侧配置有冷却液用的开口,在壳体的下侧配置有马达缆线用的开口,在壳体的一侧的侧面配置有信号线用的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7253号公报(第4图)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旋转电机的壳体中的用于供缆线等穿过的开口的配置,根据旋转电机的使用环境或设置情况等,需求各不相同。可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各开口的配置被固定,因此只能应对特定的需求。由于旋转电机的壳体通常通过铸造来制造,因此,为了根据各种需求来变更开口的配置,需要变更铸模来分别制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量的成本和较长的制作期间,存在无法灵活地应对多种需求这样的问题。 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旋转电机和具备该旋转电机的车辆,其能够自由地决定供缆线等穿过的开口的配置,由此能够使框架共用化,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多种需求。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观点,应用了一种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具备:框架;定子,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周;和转子,其隔着空隙与所述定子的内周对置,所述框架具有关于沿轴向切断该框架的面大致对称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观点,应用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备技术方案I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 技术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旋转电机和车辆,能够自由地决定用于供缆线等穿过的开口的配置,由此能够使框架共用化,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多种需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后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2收纳部内的电气部件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8A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上面观察框架的图。 图SB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右侧面观察框架的图。 图SC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底面观察框架的图。 图8D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左侧面观察框架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I流路部的形状的从上面观察框架的图。 图10是基于图9中的X-X截面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基于图9中的X1-XI截面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卸下安装凸缘后的状态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13是搭载有旋转电机的车辆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对应于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方向。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方向,根据旋转电机的设置情况而改变,并非用来限定结构。 (旋转电机的概略结构)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I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旋转电机I主要具备轴10、转子11、定子12、框架13、安装凸缘14、负载相反侧支架15、旋转变压器(resolver) 16、第I收纳部盖17、第2收纳部盖18、绕组切换电路20、轴支承部 30、31。并且,旋转电机I是电动机或发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转子11由例如永久磁铁构成,且设在轴10的外周。定子12的内周隔着空隙与转子11的外周对置,定子12的外周固定于框架13的内周面。在框架13的内部形成有供水等冷却液流动的流路135,定子12能够通过流路135进行冷却。 并且,虽然没有特别地进行图示,但是,定子12具备2组绕组,所述绕组是将与3相交流电的各相相对应的3根绕线并列卷绕而构成的。在仅对这些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供给3相交流电的情况下,由于阻抗较低,因此,即使在高频区域也能够流过充足的电流,这对于高速驱动旋转电机I来说是优选的状态。另外,在将2组绕组串联连接并对其整体供给3相交流电的情况下,由于阻抗较高,因此,即使在低频区域也能够施加充足的电压,能够相对于同一电流使旋转电机I产生较大的转矩,这对于低速驱动来说是优选的状态。 框架13由通过铸造方法成型的铸件构成,在前方侧(负载侧)一体地具有负载侧支架130,并且,框架13具有后方侧(负载相反侧)敞开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在负载侧支架130的内部设有轴支承部30。框架13的后方侧的敞开部分设置有与该框架13分体的负载相反侧支架15。在该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内部设有轴支承部31和旋转变压器16。另夕卜,在框架13的负载侧支架130的前方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有安装凸缘14。对于该安装凸缘1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框架的左右对称结构) 接下来,对框架13的左右对称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在框架13形成有多个开口。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在框架13的左侧面形成有:用于使冷却液从外部流入的流入口 136 ;用于使冷却液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137 ;用于将动力缆线122 (参照图1和后述的图7)引出至外部的缆线口 138;和用于将由信号线或电源线构成的电路线204(参照图1和图2)引出至外部的电路口 139。并且,在图4中示出了在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分别连接有配管32的状态。另外,下面,为了方便,将流入口 136、流出口 137、缆线口 138和电路口 139统称为“开口 136?139”。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框架13的右侧面形成有:具有与流入口 136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6a ;具有与流出口 137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7a;具有与缆线口 138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8a;和与电路口 139相当的部分139a。上述部分136a、137a是与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开口,它们都被封闭部件33封闭。另外,上述部分138a、139a形成为以能够形成缆线口 138或电路口 139的方式从框架13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 如图6所示,上述开口 136?139、和具有与这些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6a、137a、138a、139a以如下方式形成:它们关于沿轴向切断框架13的切断面P成为大致对称的形状。切断面P是沿上下方向将框架13切断成两半的情况下的切断面,如图4所示,转子11 (轴10)的旋转轴线O也包含于切断面P。即,框架13形成为关于切断面P大致对称的形状(左右对称形状)。 通过像这样将框架13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由此,能够在不变更铸模的情况下将上述的开口 136?139配置于框架13的右侧面或左侧面中的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框架; 定子,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周;和 转子,其隔着空隙与所述定子的内周对置, 所述框架具有关于沿轴向切断该框架的切断面对称的形状, 所述框架具有: 开口;和 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 所述开口配置于所述框架的侧面, 所述开口、和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形成为关于所述切断面对称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尾敏男永尾光格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