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波专利>正文

车胎装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756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胎装卸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轻骑、摩托车等车胎的装卸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专用的装胎扳手、卸胎扳手、装胎扳手的一端固定、一端呈活动钩。卸胎扳手分主、副两个,主扳手上中间有防弹钩,副扳手上有弧形撬柄,因而装卸外胎极简单,效率高,一举解决了装、卸外胎时,费时、易撬坏内胎、误伤他人和自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部采用铸造件生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车胎装卸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轻骑等车胎的装卸工具。目前,遇到车胎轧破,需要卸下外胎,补好后又要装上外胎,由于没有专用工具,只能借助起子、螺刀、铁条等五花八门的工具来卸、装外胎,既费时,效果又不好,经常会撬坏内胎、误伤他人、自己。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套卸、装车胎的专用工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装胎板手上的手柄与支撑柄连成一体,在其交界处中间有一固定轴,活动勾与固定轴连接并可绕该固定轴转动。卸胎主板手一端有防滑勾,另一端有轴承调节头,受力杆中间向外与受力杆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有一防弹勾。卸胎付板手一端有防滑勾,另一端有弧形撬柄。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装胎板手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卸胎主板手的主视图。图3--本技术卸胎主板手上的轴承调节头主视图。图4--本技术卸胎主板手上的防弹钩主视图。图5--本技术卸胎付板手的主视图。实施例装胎板手1的手柄2、支撑柄4一次铸造成形,上有固定轴3,将活动钩5与固定轴3连接并可绕该固定轴3转动,如图1所示。当欲将外胎装上时,将支撑杆4的顶端顶在钢圈一侧,活动钩5勾住外胎,将手柄2向支撑柄4方向推或拉,外胎就上了钢圈。卸胎主板手6也是一次铸造成形,卸胎付板手11也是一次铸造成形,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当欲将外胎卸下时,先将内胎气放掉,然后用卸胎主板手6、卸胎付板手11的防滑钩7、12分别从外胎两侧的硬边插入到硬边与内胎之间并钩住外胎,将卸胎主板手6向其一侧扳过来时,外胎一边脱离钢圈,将卸胎主板手6上的防弹钩10挂在车条上,防止其外胎再弹回去,再扳下卸胎付板手11,松开后再用卸胎付板手11的一端弧形撬柄13就将外胎顺利地翻到车轮钢圈一侧。本技术主要用于自行车、摩托车、轻骑及其它类似车胎的装卸。权利要求1.车胎装卸工具,其特征在于装胎板手1由手柄2、固定轴3、支撑柄4、活动钩5构成,手柄2与支撑柄4连成一体,中间有一固定轴3,活动钩5与固定轴3转动连接;卸胎主板手6一端有防滑钩7,另一端有轴承调节头8,中间向外与受力杆9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有一防弹钩10;卸胎付板手11一端有防滑钩12,另一端有弧形撬柄13。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车胎装卸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轻骑、摩托车等车胎的装卸工具。本技术采用专用的装胎扳手、卸胎扳手、装胎扳手的一端固定、一端呈活动钩。卸胎扳手分主、副两个,主扳手上中间有防弹钩,副扳手上有弧形撬柄,因而装卸外胎极简单,效率高,一举解决了装、卸外胎时,费时、易撬坏内胎、误伤他人和自己的问题。本技术全部采用铸造件生产。文档编号B60C25/00GK2171515SQ9323603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6日专利技术者陈波 申请人:陈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胎装卸工具,其特征在于装胎板手1由手柄2、固定轴3、支撑柄4、活动钩5构成,手柄2与支撑柄4连成一体,中间有一固定轴3,活动钩5与固定轴3转动连接;卸胎主板手6一端有防滑钩7,另一端有轴承调节头8,中间向外与受力杆9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有一防弹钩10;卸胎付板手11一端有防滑钩12,另一端有弧形撬柄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陈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