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674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8:26
一种连接器,包括接触件和保持接触件的壳体。该接触件包括彼此不同的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该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该壳体形成有容纳部。容纳部被构造为在接触件从后端向前端插入以位于容纳位置时容纳接触件。壳体具有形成在容纳部内的矛状物,矛状物设置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被构造为分别与位于容纳位置的接触件的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本申请为专利申请案(申请日2012年4月24日,申请号2012101226824,专利技术名称为“连接器”)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壳体的连接器,该壳体形成有矛状物,该矛状物被构造为与插入到壳体的容纳部的接触件接合。
技术介绍
例如,在JP-A2003-59573或JP-A2010-27230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以参考的方式将其内容结合于此。JP-A2003-59573中公开的连接器的矛状物具有包括接触侧区域(即,位于接触件附近的区域)和相对侧区域(即,与接触侧区域相对的区域)的横截面。接触侧区域具有大于相对侧区域的面积,以便在容易插入接触件的同时它能够牢固地保持接触件(参见图18)。JP-A2010-27230中公开的连接器具有形成在其内的矛状物的壳体。矛状物具有横向壁和垂直壁,以具有L形横截面(参见图19)。根据JP-A2010-27230,即使在连接器的尺寸减小时也能够保持矛状物的强度。然而,JP-A2003-59573的连接器的结构不适合减小连接器的尺寸。至于JP-A2010-27230的连接器,当连接器具有牢固地保持接触件的保持力时,接触件可能不容易插入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该连接器的尺寸减小时,该连接器在容易插入接触件的同时也能够牢固地保持被插入的接触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接触件和壳体。该接触件包括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彼此不同。该壳体被构造为保持接触件。该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该壳体形成有容纳部。容纳部被构造为在接触件从后端向前端插入以位于容纳位置时容纳接触件。壳体具有形成在容纳部内的矛状物。该矛状物设置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被构造为分别与位于容纳位置的接触件的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接合。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并通过参照附图,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以及更完整地理解其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壳体和接触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为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图4为示出关于图1的连接器的板状部(即,由虚线A指示的区域)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5为示出图1的壳体的正视图,其中线VI-VI的上部沿着壳体的在壳体的前侧中(即在壳体的容纳部中)的负Y侧壁延伸,同时沿着壳体的在壳体的后侧中的正Y侧壁延伸。图6为沿着线VI-VI截取的、示出图5的壳体的剖视图。图7为从壳体的后侧示出图6的壳体的局部切除透视图。图8为从壳体的前侧向下示出图6的壳体的局部切除透视图。图9为从壳体的前侧向上示出图6的壳体的局部切除透视图。图10为示出关于图9的壳体的矛状物的尖端(即由虚线B指示的区域)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1为示出图1的处于其中接触件插入壳体的状态中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线XII-XII的上部沿着壳体的在壳体的前侧中(即在壳体的容纳部中的)的负Y侧壁延伸,同时沿着壳体的在壳体的后侧中的正Y侧壁延伸。图12为沿着线XII-XII截取的示出图1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3为示出图12的连接器的局部切除透视图。图14为沿着线XIV-XIV线截取的示出图12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示出壳体的由图11的线XII-XII切除的正Y侧壁的一部分。图15(a)和(b)为每个示出接触件插入图12的壳体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16为示出图15(b)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图17为示出包括不具有第二挤压部的壳体的现有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现有连接器处于类似于图15(b)的连接器的状态。图18为示出现有矛状物的透视图。图19为示出另一种现有矛状物的透视图。虽然本专利技术容许多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通过举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此详细描述其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和对其的详细描述不是要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到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意图是涵盖落入本专利技术的如由随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包括由金属制成的接触件200和构造为保持接触件200的壳体100。壳体10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整体模制。根据本实施例的壳体100为由垂直地和水平地设置的多个壳体100形成的结构件。壳体100具有沿前后方向(X方向)延长的四棱柱状形状,以具有沿X方向分别形成在其相对端的前表面(前端)100f和后表面(后端)100r。壳体100形成有孔102。孔102从后端100r延伸至前端100f,以穿透壳体100的内部。孔102构造为使得接触件200沿着插入方向(正X方向)插入其中。如图1和2所示,接触件200沿X方向(前后方向)延长,以具有沿X方向形成在其相对端上的前端200f和后端200r。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件200为通过冲压和弯曲同一金属板形成的阴接触件。接触件200构造为能够保持电缆500。详细地,电缆500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芯线520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包覆层510。包覆层510覆盖芯线520。接触件200具有压紧盖部240和压紧线部250。压紧盖部240和压紧线部250形成在接触件200的后侧(负X侧)。压紧盖部240被构造为围绕包覆层510缠绕以压紧(caulk)它。压紧盖部240形成在接触件200的后端200r附近。压紧线部250被构造为压紧从包覆层510露出的芯线520。压紧线部250沿X方向形成在压紧盖部240的前方(即,与压紧盖部240相比,形成在接触件200的正X侧)。接触件200的包覆层510和芯线520被压紧使得电缆500的末端由接触件200固定和保持。结果,接触件200和电缆500彼此电连接。接触件200具有底板206、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4,每个都形成在接触件200前侧(正X侧)。底板206、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4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扁平形状。底板206沿X方向延长。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4分别连接至底板206沿垂直于前后方向(X方向)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相对端。第一侧壁202和第二侧壁204中的每一个沿着正Z方向(向上方向)延伸。如从图3可以看到,压紧盖部240的下端沿垂直于前后方向(X方向)和宽度方向(Y方向)二者的上下方向(Z方向)位于接触件200的前侧的下方。换句话说,接触件200的前端200f设置为稍微高于接触件200的后端200r。如图1和2所示,第一侧壁202形成有板状部(第一定向控制部)220和后板状部(第二定向控制部)230。根据本实施例的板状部220形成在第一侧壁202的前端上以在垂直于Y方向(宽度方向)的平面中延伸。详细地,板状部220沿X方向(前后方向)从第一侧壁202的前端(即接触件200的前端200f)向后延伸(即沿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板状部220还沿Z方向(上下方向)从底板206向上延伸。如图1-4所示,板状部220具有前边缘220f、后边缘220r和上边缘220t。前边缘220f和后边缘220r分别形成在板状部220沿X方向的相对端上。前边缘220f形成垂直于X方向的平面形状以从底板206向上延伸。上边缘220t形成垂直于Z方向的平面形状以从前边缘220f的上端向后延伸。后边缘220r从上边缘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接触件,该接触件包括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彼此不同;和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保持接触件,该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该壳体形成有容纳部,该容纳部被构造为在接触件从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插入以位于容纳位置时容纳接触件,该壳体具有形成在容纳部内的矛状物,该矛状物设置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被构造为分别与位于容纳位置的接触件的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接合;其中:第一接合部设置在矛状物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的下侧;第二接合部设置在矛状物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二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并且矛状物具有固定端,第二接合部和固定端之间沿上下方向的距离短于第一接合部和固定端之间沿上下方向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28 JP 2011-1010031.一种连接器,包括:接触件,该接触件包括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彼此不同;和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保持接触件,该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该壳体形成有容纳部,该容纳部被构造为在接触件从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插入以位于容纳位置时容纳接触件,该壳体具有形成在容纳部内的矛状物,该矛状物设置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被构造为与位于容纳位置的接触件的第一被接合部接合,该第二接合部被构造为与位于容纳位置的接触件的第二被接合部接合;其中:第一接合部设置在矛状物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的下侧;第二接合部设置在矛状物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二者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并且矛状物具有固定端,第二接合部和固定端之间沿上下方向的距离短于第一接合部和固定端之间沿上下方向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接触件具有沿与宽度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并且第二被接合部设置在板状部的后边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接合部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接合部沿与宽度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板状部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并且第二接合部沿上下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接触件为设置有方形管部的阴接触件,该方形管部被构造为使得阳接触件插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部清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