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荷生专利>正文

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504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包括电梯箱、设于楼道上的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楼道上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所述电梯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滚轮;所述楼道的扶栏上设有至少一根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倾斜度与楼道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电梯箱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导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梯箱的顶部连有电动升降机构;所述电梯箱上设有电梯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楼道改造用电梯,其不需要拆除原有楼道,工程量较小、运营成本低;采用电梯箱设计,并在电梯箱的前后侧安装感应器,大大增加了电梯的安全性能;特别适用于没有电梯的楼道改造,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包括电梯箱、设于楼道上的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楼道上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所述电梯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滚轮;所述楼道的扶栏上设有至少一根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倾斜度与楼道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电梯箱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导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梯箱的顶部连有电动升降机构;所述电梯箱上设有电梯门。本技术提供的楼道改造用电梯,其不需要拆除原有楼道,工程量较小、运营成本低;采用电梯箱设计,并在电梯箱的前后侧安装感应器,大大增加了电梯的安全性能;特别适用于没有电梯的楼道改造,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专利说明】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是涉及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居民房在低于七层的楼房一般不配置电梯,而居民房中七层以下的楼房所占的比例较大,居住在楼上的居民每天需要频繁的步行上下楼,对于年轻人来说问题倒不大,但是对于老弱病残的人士来说,则带来极大的不便。而这类楼房中,尤其是比较老的居民房,一般只设有一个上下通行的楼道,此时若将楼道改造成通用的那种电梯的话,需要将整个楼道进行拆除,工程量大先不说,楼房的楼道与电梯将不能共存,会造成很多安全隐串 ■/Q1、O 专利号为CN203127961U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楼道电动升降装置,其主要是通过在楼道的侧面墙壁上固定一组侧固定板,在侧固定板上安装滑轨,在滑轨上安装用于乘坐的升降架,并在侧固定板上设有连接在升降架上的滚珠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螺母副连接电机。升降架包括安装在滑轨上的固定架,固定架的底端设有踏板,固定架的顶端设有扶手。上述楼道电动升降装置虽然适用于没有电梯的楼道改造;然而其在上下行的过程中,人只能站在踏板上,踏板周围并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对于老年人或者病人来说,站在踏板上上下楼是非常危险的;而且由于该升降装置是在现有的楼道上改造完成的,因此仍然会有人行走在楼道上,升降架在上下行过程中很容易撞到行人,非常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的楼道改造用的电梯。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包括电梯箱、设于楼道上的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楼道上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所述电梯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滚轮;所述楼道的扶栏上设有至少一根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倾斜度与楼道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电梯箱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导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梯箱的顶部连有电动升降机构;所述电梯箱上设有电梯门。 所述滚轮包括前滚轮和后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连接轴与电梯箱的底部相连;所述后滚轮的连接轴为可翻折结构;所述的滚轮连接轴上设有避震弹簧。便于满足在楼道的斜面和平面上移动;当电梯箱在楼道的斜面上下时,后滚轮的连接轴为伸直状态,此时后滚轮连接轴的长度大于前滚轮连接轴的长度,使电梯箱内保持水平状态;当电梯箱在楼道的平面(比如两节楼梯的转角处)运动时,后滚轮连接轴会向上折起,此时前后滚轮的连接轴的长度相等,使电梯箱内仍保持水平。 所述电动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楼道顶部的滑轨、与滑轨相配合的承重滑轮和驱动电机,所述承重滑轮通过拉绳与电梯箱的顶部相连。 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内侧设有工字形凹槽,所述凹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凹槽内部的宽度;所述电梯箱的侧面连有滚球;所述滚球在所述凹槽内部滑动。固定导向杆与滚球之间的活动连接,可以保证电梯箱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述的电梯门包括位于电梯箱前侧的前门和位于电梯箱后侧的后门。 所述的电梯门为折叠门或者卷帘门,有利于节省开门空间。 所述电梯门外表面的中部和下部均设有物体感应器。 所述的物体感应器为红外线感应器,当前后方有人靠近时,电梯将停止运动,保证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述的电梯箱的宽度占所述楼道宽度的40%?60%。改造后的楼道既可以使用电梯上下楼,也可以仍然使用原来的楼道上下楼。 所述的电梯箱内设有刷卡识别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楼道改造用电梯,其不需要拆除原有楼道,工程量较小、运营成本低;采用电梯箱设计,并在电梯箱的前后侧安装感应器,大大增加了电梯的安全性能;特别适用于没有电梯的楼道改造,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导轨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电梯箱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导向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包括电梯箱5、设于楼道上的导轨9,所述导轨9设于楼道8上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所述电梯箱5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前滚轮54和后滚轮52,所述滚轮通过连接轴与电梯箱的底部相连;所述后滚轮52的连接轴53为可翻折结构,便于满足在楼道的斜面和平面上移动;所述的滚轮连接轴上设有避震弹簧57。所述楼道的扶栏7上设有两根固定导向杆6 ;所述固定导向杆6的倾斜度与楼道8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电梯箱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导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导向杆6的内侧设有工字形凹槽61,所述凹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凹槽内部的宽度;所述电梯箱的侧面连有滚球62 ;所述滚球在所述凹槽内部滑动。所述电梯箱的顶部连有电动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楼道顶部的滑轨3、与滑轨相配合的承重滑轮I和驱动电机2,所述承重滑轮I通过拉绳4与电梯箱5的顶部相连。所述电梯箱5的前侧设有前门55,所述电梯箱的后侧设有后门51 ;所述的电梯门为折叠门。所述电梯门外表面的中部和下部均设有红外线物体感应器56。所述的电梯箱5内设有刷卡识别器58,增加居民楼的安全性和对乘坐者的选择性。所述的电梯箱5的宽度占所述楼道8宽度的一半;改造后的楼道既可以使用电梯上下楼,也可以仍然使用原来的楼道上下楼。 工作时,使用者打开电梯门进入电梯箱,选择需要到达的楼层,电梯门关闭后,电梯箱通过电动升降机构的牵引而上行或者下行;当电梯箱的前侧或者后侧的安全距离内有人或者动物出现时,电梯门上的红外感应器便会发回信号,电梯箱将立刻减速至停止运动,当危险解除后,电梯箱将继续上行或者下行至目标楼层。【权利要求】1.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包括电梯箱、设于楼道上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于楼道上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所述电梯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滚轮;所述楼道的扶栏上设有至少一根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倾斜度与楼道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电梯箱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导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梯箱的顶部连有电动升降机构;所述电梯箱上设有电梯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前滚轮和后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连接轴与电梯箱的底部相连;所述后滚轮的连接轴为可翻折结构;所述的滚轮连接轴上设有避震弹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楼道顶部的滑轨、与滑轨相配合的承重滑轮和驱动电机,所述承重滑轮通过拉绳与电梯箱的顶部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内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道改造用电梯,包括电梯箱、设于楼道上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于楼道上靠近楼梯井的一侧;所述电梯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滚轮;所述楼道的扶栏上设有至少一根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的倾斜度与楼道的倾斜度相同;所述电梯箱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导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梯箱的顶部连有电动升降机构;所述电梯箱上设有电梯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荷生姚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姚荷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