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文华专利>正文

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616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旋转冲压发动机,它包括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所述的定子由左端盖101、左端盖102、隔板103、废气缸104和右端盖105组成;转子由第一级预旋叶轮106、第二级预旋叶轮107、冲压轮108、废气涡轮109和主轴110组成,所述的转子在密闭的定子空间内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上做了合理的优化,解决了美国Ramgenengineer旋转冲压发动机的泄漏缺陷,也解决了国内IRBRR发动机内置燃烧室冲压不合理以及难以点火问题,实现了旋转冲压发动机的“零速”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功率大,功率密度和性价比高,为航天航天以外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发动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全新结构的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直流式冲压发动机是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最为先进的发动机之一;它结构简单——只是一个内部具有特殊形状的圆筒(冲压口呈渐缩型,尾喷口呈渐扩型称拉伐尔喷管),勿需任何附设机构(一不需要涡轮压气机,二不需要气缸活塞,三不需要复杂的配气机构);体积小——与同功率的活塞式内燃机相比成几何级减小;功率大——与同体积的活塞式内燃机相比要成几何级增大;它是目前功率密度和性价比最优的发动机之一;但是,由于受其固有特性的限制——其先进性能必须在超音速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所以,目前这种发动机不能应用于航天航空以外领域。美国Ramgen公司把直流式冲压发动机的原理移植于旋转发动机,创造性地融直流冲压式发动机技术和燃气轮技术于一体,巧妙地利用高速旋转轮盘边缘产生相对超音速气流进行冲压压缩,成功地研制出第一台Ramgenengineer旋转冲压发动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南昌航空大学王云教授设计的内置旋转燃烧室冲压发动机IRBRR,代表了我国研制旋转冲压发动机方面的基本动态和成就。但是,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包括由左端盖(101)、中盖(102)、隔板(103)、废气缸(104)、右端盖(105)组成的定子和由第一级预旋叶轮(106)、第二级预旋叶轮(107)、冲压轮(108)、废气涡轮(109)、主轴(110)组成的转子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两级预旋叶轮、冲压轮和废气涡轮共轴,依次连接在主轴上组成转子,通过主轴两端的高速轴承安装在定子内,在密闭的定子空间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包括由左端盖(101)、中盖(102)、隔板(103)、废气缸(104)、右端盖(105)组成的定子和由第一级预旋叶轮(106)、第二级预旋叶轮(107)、冲压轮(108)、废气涡轮(109)、主轴(110)组成的转子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两级预旋叶轮、冲压轮和废气涡轮共轴,依次连接在主轴上组成转子,通过主轴两端的高速轴承安装在定子内,在密闭的定子空间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盖(101)径向设有空气入口(204)、注油嘴(203),轴向设有供油嘴(202)、左端高速轴承(201),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第一级预旋叶轮,燃料通过供油嘴进入主轴中心孔,润滑油通过注油嘴进入左端高速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盖(102)连接左端盖(101)右侧,隔板(103)安装在左端盖与中盖之间,构成第一级预旋叶轮(106)的扩压通道(401)和第二级预旋叶轮(107)的回流通道(402),中盖内设有进气导流叶片(301),将第二级预旋叶轮提供的气流改变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XCM-I旋转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缸(104)左侧连接中盖(102),废气缸上设有火焰喷射器安装孔(501)、火花塞安装孔(502)和水雾发生器安装孔(503),火焰喷射器在发动机启动时向废气缸内喷射火焰,火花塞在发动机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曾文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