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3255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包括:压力参数变送器PT1、压力参数变送器PT2、滤波器模块M1、滤波器模块M2、减法器模块M3、死区控制器模块M4,取大取小模块M5、设定值模块M6、减法器模块M7、取大模块M8、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PID控制器模块M10、乘法器模块M11、定值模块M12、设定值模块M13、减法器模块M14、取大模块M15、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PID控制器模块M17。能够减少床压不平衡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包括:压力参数变送器PT1、压力参数变送器PT2、滤波器模块M1、滤波器模块M2、减法器模块M3、死区控制器模块M4,取大取小模块M5、设定值模块M6、减法器模块M7、取大模块M8、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PID控制器模块M10、乘法器模块M11、定值模块M12、设定值模块M13、减法器模块M14、取大模块M15、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PID控制器模块M17。能够减少床压不平衡的情况。【专利说明】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燃烧作为洁净煤技术的重要代表,可以实现炉内燃烧过程中的直接脱硫,同时由于其低温分段燃烧的特点,可以有效抑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节省了脱硫脱硝设备的投资和运营。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在火电机组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双支腿循环流化床机组一次风控制系统分为一次风压控制系统和一次风量控制系统。在控制风压和风量的基础上,由于锅炉为裤衩形双布风结构,必须考虑左、右侧料层差压的控制,防止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一侧支腿一次风量突然减小,床压突然增大,而另一侧支腿一次风量突然增大,床压急剧减小,两侧支腿风量和床压偏差急剧增大,以至于一侧支腿一次风量下降为零,床料不能流化。因此床压不平衡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但容易造成机组停运,而且可能导致锅炉大面积结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支腿循环流化床机组一次风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减少床压不平衡的情况。 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包括: 压力参数变送器PT 1、压力参数变送器PT2、滤波器模块Ml、滤波器模块M2、减法器模块M3、死区控制器模块M4,取大取小模块M5、设定值模块M6、减法器模块M7、取大模块M8、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PID控制器模块M10、乘法器模块Mil、定值模块M12、设定值模块M13、减法器模块M14、取大模块M15、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PID控制器模块M17 ; 压力参数变送器PTl的输出端与滤波器模块Ml的输入端I1相连,压力参数变送器PT2的输出端与滤波器模块M2的输入端Ii1相连;滤波器模块Ml的输出端O1与减法器模块M3的第一输入端h相连,滤波器模块M2的输出端O2与减法器模块M3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减法器模块M3的输出端O3与死区控制器模块M4的输入端I1相连,死区控制器模块M4的输出端O4与取大取小模块M5的输入端h相连; 取大取小模块M5的输出端O5与取大模块M8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设定值模块M6的输出端O6与减法器模块M7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减法器模块M7的第一输入端Ii1与调节挡板开度相连,减法器模块M7的输出端O7与取大模块M8的第一输入端Ii1相连;取大模块M8的输出端08作为控制偏差与PID控制器模块MlO的偏差端相连,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的输出端O9作为前馈与PID控制器模块MlO的前馈端相连;PID控制器模块MlO的输出端Oltl与左侧一次风调节挡板相连; 取大取小模块M5的输出端O5与乘法器模块Mll的第一输入端ii相连,定值模块M12的输出端O11与乘法器模块MlI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乘法器模块MlI的输出端O12与取大模块M15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设定值模块M13的输出端O13与减法器模块M14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减法器模块M14的第一输入端I1与调节挡板开度相连;减法器模块M14的输出端O14与取大模块M15的第一输入端h相连,取大模块M15的输出端O15作为控制偏差与PID控制器模块M17的偏差端相连,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的输出端O16作为前馈与PID控制器模块M17的前馈端相连,PID控制器模块M17的输出端O17与右侧一次风调节挡板相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左、右床压校正控制器来平衡左、右侧料层差压的差值,分别调节左、右一次风调节挡板,能够减少床压不平衡的情况。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型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包括: 压力参数变送器PTl、压力参数变送器PT2、滤波器模块Ml、滤波器模块M2、减法器模块M3、死区控制器模块M4,取大取小模块M5、设定值模块M6、减法器模块M7、取大模块M8、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PID控制器模块M10、乘法器模块Mil、定值模块M12、设定值模块M13、减法器模块M14、取大模块M15、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PID控制器模块M17。 图1中,设定值模块M6用于系统参数设定及存储;取大模块M8设置有收入端口L、i2,输出端口 o8,如果I1 > i2则O8输出I1,如果I1 < i2则O8输出i2 ;取大模块M15设置有收入端口 ?!> i2,输出端口 O15,如果I1 > i2则O15输出i1;如果I1 < i2则O15输出i2 ;滤波器模块Ml及滤波器模块M2的计算式为1/(1+TS),其中Ts = 5 ;乘法器模块Mll设置有输入端口 L i2、输出端口 O12,其中O12 = -1Xi1 ;减法器模块M7设置有输入端口 ip i2、输出端口 O7,其中,O7= I1 -12 ;减法器模块M14设置有输入端口 ip i2、输出端口 O14,其中,O14=I1 -12 ;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设置有输入端口 1、输出端口 O9,其中i = O、O9 = 50,i = 50、O9 = 70,i =,10、O9 = 100,i = 120、O9 = 100 ;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 M16 设置有输入端口 1、输出端口 O16,其中 i = 0、o16 = 50, i = 50、o16 = 70, i = , 10、o16 = 100, i =120、O16 = 100 ;死区控制器模块M4设置有输入端口 I1、输出端口 o4,其中,Ii1I >1.5、O4=1.5,Ii1I < 1.5、O4 = i ;取大取小模块M5设置有输入端口 I1、输出端口 O5,其中,I1 > 10、O5 = 10, I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支腿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参数变送器PT1、压力参数变送器PT2、滤波器模块M1、滤波器模块M2、减法器模块M3、死区控制器模块M4,取大取小模块M5、设定值模块M6、减法器模块M7、取大模块M8、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PID控制器模块M10、乘法器模块M11、定值模块M12、设定值模块M13、减法器模块M14、取大模块M15、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PID控制器模块M17;压力参数变送器PT1的输出端与滤波器模块M1的输入端i1相连,压力参数变送器PT2的输出端与滤波器模块M2的输入端i1相连;滤波器模块M1的输出端O1与减法器模块M3的第一输入端i1相连,滤波器模块M2的输出端O2与减法器模块M3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减法器模块M3的输出端O3与死区控制器模块M4的输入端i1相连,死区控制器模块M4的输出端O4与取大取小模块M5的输入端i1相连;取大取小模块M5的输出端O5与取大模块M8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设定值模块M6的输出端O6与减法器模块M7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减法器模块M7的第一输入端i1与调节挡板开度相连,减法器模块M7的输出端O7与取大模块M8的第一输入端i1相连;取大模块M8的输出端O8作为控制偏差与PID控制器模块M10的偏差端相连,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9的输出端O9作为前馈与PID控制器模块M10的前馈端相连;PID控制器模块M10的输出端O10与左侧一次风调节挡板相连;取大取小模块M5的输出端O5与乘法器模块M11的第一输入端i1相连,定值模块M12的输出端O11与乘法器模块M11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乘法器模块M11的输出端O12与取大模块M15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设定值模块M13的输出端O13与减法器模块M14的第二输入端i2相连,减法器模块M14的第一输入端i1与调节挡板开度相连;减法器模块M14的输出端O14与取大模块M15的第一输入端i1相连,取大模块M15的输出端O15作为控制偏差与PID控制器模块M17的偏差端相连,负荷函数发生器模块M16的输出端O16作为前馈与PID控制器模块M17的前馈端相连,PID控制器模块M17的输出端O17与右侧一次风调节挡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武丁满堂张屹峰杜艳生贾峰生周策倪子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