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轮辋、环形支架座及包括这些零件的组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62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小压力或零压力时滚动的情况下的轮胎,所述轮胎的安装轮辋与轮胎滚动区域之间有环形支承座。该轮胎具有一个径向的构架加强件,该加强件的轴向的最远点在径向上非常接近轮胎胎缘向外倾斜的支承面,该支承面用于与轮辋的倾斜支承面相接触,轮辋上至少具有一个装配凹槽及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橡胶作的可成椭圆状的及圆周方向不能延伸的环形支承座的圆柱形部分及轮辋的一个凸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轮辋上的具有径向构架的轮胎滚动件,尤其是“整体式”的;当轮胎充气的压力相对于标称使用压力即工作压力非正常地降低时,该充气压力甚至会降到零值。在瘪胎或轮胎压力很低时轮胎滚动的情况下,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有使轮胎缘松动的危险,尤其是使安装在车辆外侧的轮胎胎缘产生松动的危险。用于避免这种松动的技术已经被提示并是公知的,尤其是包括在轮辋外支承面的轴向内侧设置一个小高度的突起或隆起部分,旨在增加安装拆卸难度的那种技术。可以用于解决胎缘松动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法国专利FR1139619中描述的技术,它涉及由轮胎及轮辋构成的一种组装件,与通常的胎缘相反,其中轮胎的边缘是柔软的,在充气压力下,该胎缘紧围在用于保持所述彼此隔开的胎缘的轮辋限位块上。这种解决方案需要一种不是通用的构架加强件并且不能适合实际轮胎所需特性的协调。以前的一些解决方案提倡在轮辋上加上一个如前所述的支承座,它可由任意的手段组成一体或是外加及固定上的。不管有或无突起部分,该包括轮辋和支承座的-->组装件是公知的,德国专利申请DE3626012及法国专利申请FR2560121描述了这样的组装件。然而它们不能被推广应用,原因是,尽管它们体现了技术进步,但仍具有装配困难的问题。上述法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种可以克服一些困难的装配方法:轮胎边缘的摇动及成椭圆形可使得带有支承座的轮辋能在轮胎的内部通过,如果所述轮辋的旋转轴与轮胎外壳的旋转轴垂直的话,可以借助使装配凹槽轴向地与支承座彼此依靠而将各个胎缘放置到各自的轮辋支承面上。如果用S表示两个凸边的端部之间轴向测得的整个安装轮辋的宽度,DJ表示在轮辋凸边与轮辋支承面截锥形母线之间交点处所测得的轮辋直径,该母线可从子午截面图中看到,H’表示支承座相对于通过所述交点的平行于轮辋旋转轴的平行线所测得的高度,及DB表示在平行于轮胎赤道平面并穿过钢丝芯中心的平行线上测得的轮胎胎缘的直径,上述的方法不能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2πDB的值小于2(DJ+2H+S),在此情况下不能有效地放置带有内部支承座的通常形状比例的轮胎。用于安装在这样的轮辋上轮胎的安装及拆卸的困难,由于现在的轮胎变得具有小的形状比例及此外常常有被极为加强的胎缘,显得更为突出了。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能在轮胎压力为零或很小的故障状态滚动情况下,改善具有径向构架加强件的轮胎的使用及工作条件,其解决方案同时涉及轮-->胎、轮辋及由该轮胎、带或不带支承座的轮辋构成的组装件。为此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一个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中的一个加强环圈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的轮胎,一个轮辋,该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中加强环圈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的支承面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并且该支承面被小高度的突起或隆起部分轴向向外延伸;一种优选的方式是设有至少一个装配凹槽,所述装配凹槽轴向地使轮辋支承面向内延伸。有利的是,上述这种组装件包括至少一个轮辋凸边,它轴向地延伸到轮辋支承面的内端,所述凸边的最大直径DF大于与其轴向相邻的支承面突起部分的直径DS;在此情况下,轮辋凸边最好被装配凹槽轴向地向内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案,一个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中一个加强环圈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的轮胎,一个轮辋,该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以及一个滚动区域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的加强环圈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支承面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所述轮辋至少包括一个旋转面部分,它用于接收一个滚动区域的支承座,并被布置在两个支承面的轴向内端之间,及具有的母线最小直径至少等于轮辋一个边缘与该边缘轴向最接近端之间的全部轴向轮辋部分的直径;c)环形支承座是可成椭圆形的,圆周方向上是不可延伸的,并可套放在旋转面部分上。有利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第二方案,该组装件包括至少一个装配凹槽,它最好在轴向上位于轮辋的一个支承面及用于接收支承座的旋转表面部分之间。不管有或无装配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第二方案,该组装件最好包括在轴向上延伸到轮辋支承面外端的突起或隆起部分。同样地,带有或不带有凹槽的这种组装件,可包括一个轮辋凸边,它在轴向上与一个轮辋支承面的内端相邻,并且其最大直径DF大于轴向相邻的支承面突起部分的直径DS。用于接收支承座的旋转面部分最好在轴向上-->与第二个轮辋支承面的内端相邻,以便使该支承座用作为对与其相邻的轮胎胎缘的轴向限位块。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组合件具有以下组成时,可以获得组合件所需特性的特别好的协调: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的加强环圈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一个轮辋,它的支承面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并且它在向外轴向上被一个突起或隆起部分限界,所述轮辋至少包括一个旋转面部分,它用于接收一个环形支承座,所述旋转面部分轴向上与一个支承面的内端相邻,并且具有的最小直径至少等于与它相邻的支承面端部与相应的轮辋边缘之间的整个轴向轮辋部分的直径,而轮辋的一个凸边轴向地延伸到另一轮辋支承面的内端,所述凸边本身被一个装配凹槽轴向地向内延伸;c)环形支承座是可成椭圆形的,圆周方向上不可延伸的,并可套放在旋转面部分上。可以用作使胎缘安装在它们各自的轮辋支承面上的装配凹槽,具有一定的深度及轴向宽度,该轴向宽度首先作为胎缘轴向宽度及加强环圈例如为钢丝芯的内径的函数,如果有必要时也可作为旋转面部分宽度或支承座-->宽度的函数。在某些情况下,凹槽的深度可能显示出过于使用于机械滚动机构的自由空间大大地减少了。同样地,装配凹槽的轴向宽度在使用中很有利,但对于轴向加宽的支承座是公知的障碍。为了使这些缺点减少到最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案,一个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中一个加强环圈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的轮胎,一个轮辋,该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中加强环圈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的支承面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所述支承面具有不同的半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最后方案的组装件的情况下,有利的是设置的轮辋其支承面被突起或隆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12)中的一个加强环圈(14)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13)的轮胎(1),及一个轮辋(2),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23,23′,23″),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 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1)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13),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12)中加强环圈(14)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 b)轮辋(2)的支承面(23,23′,23″)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并且它在向外轴向上被一个突起或隆起部分(25,25′,25″)限界。

【技术特征摘要】
FR 1992-12-11 92150611、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12)中的一个加强环圈(14)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13)的轮胎(1),及一个轮辋(2),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23,23’,23”),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1)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13),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12)中加强环圈(14)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2)的支承面(23,23’,23”)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并且它在向外轴向上被一个突起或隆起部分(25,25’,25”)限界。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轮辋凸边(24),它轴向地延伸到轮辋支承面(23,23’,23”)的内端,所述凸边的最大直径DF大于与其轴向相邻的支承面(23,23’,23”)的突起部分(25,25’,25”)的直径DS,DSE,DSI。3、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装配凹槽(22,22’),它轴-->向地延伸到一个轮辋支承面(23,23’,23”)的内端。4、根据权利要求2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装配凹槽(22,22’),它轴向地延伸到轮辋凸边(24)的内端。5、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12)中一个加强环圈(14)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13)的轮胎(1),及一个轮辋(2),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23,23’,23”),以及一个滚动区域的支承座(3),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1)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13),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12)中加强环圈(14)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支承面(23,23’,23”)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所述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旋转面部分(21),它用于接收一个滚动区域的支承座(3)并被布置在两个支承面(23,23’,23”)的轴向内端之间,其具有的母线最小直径至少等于轮辋一个边缘与该边缘轴向最接近端之间的全部轴向轮辋部分的直径;c)环形支承座(3)是可成椭圆形的,圆周方向-->上不可延伸的,并可套放在旋转面部分(21)上。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上设有至少一个装配凹槽(22,22’),它在轴向上位于一个轮辋支承面(23,23’,23”)及用于接收支承座(3)的旋转面部分(21)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支承面(23,23’,23”)其轴向外端被直径为DS,DSE,DSI的突起或隆起部分(25,25’,25”)限界。8、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轮辋凸边(24),它轴向地延伸到一个轮辋支承面(23,23’,23”)的内端,所述凸边的最大直径DF大于轴向最接近的突起部分(25,25’,25”)的直径S,DSE,DSI。9、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12)中一个加强环圈(14)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13)的轮胎(1),及一个轮辋(2),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23,23’,23”),以及一个滚动区域的支承座(3),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包括,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1)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13),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12)中加强环圈(14)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2),它的支承面(23,23’,23”)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并且它在向外轴向上被一个突起或隆起部分(25,25’,25”)限界,所述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旋转面部分(21),它用于接收一个环形支承座(3),所述旋转面部分(21)在轴向内部与一个支承面(23,23’,23”)相邻,并且具有的最小直径至少等于与它相邻的支承面(23,23’,23”)端部与相应的轮辋边缘之间的整个轴向轮辋部分的直径,而轮辋的一个凸边(24)轴向地延伸到另一轮辋支承面(23,23’,23”)的内端,所述凸边(24)本身被一个装配凹槽(22,22’)轴向向内地延伸;c)环形支承座(3)是可成椭圆形的,圆周方向上不可延伸的,并可套放在旋转面部分(21)上。10、滚动组装件,包括具有锚固在每个胎缘(12)中一个加强环圈(14)上的径向构架加强件(13)的轮胎(1),及一个轮辋(2),轮辋被两个轮辋边缘在轴向限界并设有两个轮辋支承面(23’,23”),其特征在于:从子午截面中看包括,a)被安装在轮辋上及被充气到工作压力的轮胎(1)中设有一个径向构架加强件(13),该加强件具有带恒定曲率边的一个子午截面,其中所述截面与胎缘(12)中加强环圈(14)的切点A上的切线AT与-->旋转轴形成至少为70°的一个向外的角度Φ;b)轮辋(2)的支承面(23’,23”)具有这样的母线:其中一根母线的轴向外端距旋转轴的距离比其轴向内端距旋转轴的距离小一个量值,所述支承面(23’,23”)具有不同的半径。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轮辋(2),轮辋(2)的支承面(23’,23”)在轴向外端上被半径为DSI及DSE的突起或隆起部分(25’,25”)限界。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中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轮辋凸边(24),它轴向地延伸到具有最大直径的轮辋支承面(23’)的内端,所述凸边的最大直径DF大于轴向相邻支承面(23’)的突起部分(25’)的直径DSI。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旋转面部分(21),它用于接收一个环形支架座(3),所述旋转面部分在内部轴向上与支承面(23”)的内端相邻,该支承面在轴向上延伸到具有最小直径DSE的突起部分(25”)的内端,并且具有的最小直径至少等于与它相邻的支承面(23”)的端部与相应的轮辋边缘之间的整个轴向部分的直径;及一个环形支承座(3)可成椭圆形,在圆周方向上不能延伸,可以套放在轮辋的旋转面部分(21)上,所述支承座(3)利用至少一个被安装的轮胎的胎缘(12)被保持在轴向位置上。-->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2)至少包括一个装配凹槽(22’),它在轴向上与支承面(23’)相邻,该支承面轴向地延伸到具有最大直径DSI的突起部分的内端。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轮辋的支承面(23,23’,23”)具有的锥形母线与旋转轴形成一个在4°及30°范围内的角度α’,它小于轮胎(1)的胎缘支承面(12)的截锥形底部(12B)与旋转轴形成的角度α。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突起部分(25,25’,25”)具有的轴向锥形内壁与旋转轴形成一个在40°及50°范围内的角度γ’,它等于轮胎(1)的胎缘尖头(12)的外表面(12A)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γ。17、根据权利要求5至9、13、14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旋转面部分(21)具有直径为D的圆柱形母线,该直径等于轮辋的标称直径。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旋转面部分(21)在其轴向内端上包括一个定位凸起部分(26),所述凸起部分用作为环形支承座(3)的内部定位块,并与凸边(24)一起限定了装配凹槽(22,22’)的界限。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凸起部分(26)及与旋转面部分(21)相连的支承面(23,23”)相应的轴向外部突起部分(-->25,25”)之间的轴向宽度L最好为最大,它等于轮辋最大宽度S的一半。20、根据权利要求1至4、7、11至14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轴向外部突起部分的高度h1最好为最大等于安装轮辋的标称直径的1.25%。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构架加强件(13)的子午截面在该截面与胎缘(12)中加强环圈(14)相切的切点处的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让雅克德里弗让夏尔拉古尔奥利维埃米尔奥夫让皮埃尔蓬皮埃
申请(专利权)人:设施总公司米氏兰米氏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