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409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扩充支撑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切换单元。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口。当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而使电子装置立起。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电信号适于通过第三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扩充支撑架不需要大面积的底座便可稳定支撑电子装置,第三连接端口可对电子装置供电或传输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扩充支撑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切换单元。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口。当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而使电子装置立起。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电信号适于通过第三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扩充支撑架不需要大面积的底座便可稳定支撑电子装置,第三连接端口可对电子装置供电或传输数据。【专利说明】扩充支撑架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扩充支撑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支撑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Tablet PC)或是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因具有能让使用者随身携带且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地使用。以平板电脑而言,由于平板电脑不断朝向轻薄化的趋势发展,平板电脑的内建电池容量以及连接端口的数量便会受到限制。此外,因平板电脑本身并没有可支撑立起的设计,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目前,市面上已有相当多可供平板电脑扩充以及支撑的装置。 然而,传统上具有扩充与支撑功能的装置通常为了站立稳定性,皆采用大面积底座的设计方式。此类装置虽可提供电子装置稳固的支撑性,但由于体积较大,需占据较大的存放空间,而造成空间上的浪费,并且,此类装置也不方便让使用者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扩充支撑架,其能够提供电子装置扩充与支撑的功能之外,也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 本技术的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扩充支撑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切换单元。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口。当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而使电子装置立起。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电信号适于通过第三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缺口,上述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上述缺口,且当上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上述第二连接端口时,上述电子装置卡合于上述缺口。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本体具有容置空间,上述第一支撑部可伸缩地配置于上述容置空间内。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连接端口,配置于上述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上述第二连接端口,其中上述第三连接端口与上述第四连接端口的其中之一连接至市电,且上述第三连接端口与上述第四连接端口的另一连接至另一个电子装置。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本体,可拆卸地固定于上述第一本体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其中上述第一本体与上述第二本体共同支撑上述电子装置。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本体通过磁吸或卡合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二本体。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一本体内且电性连接至上述第二连接端口,上述电池单元在上述电力传输模式下对上述电子装置供电。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至上述第三连接端口,当上述扩充支撑架在上述电力传输模式时,上述电池单元对上述第三连接端口供应电力或是从上述第三连接端口接收电力。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状态显示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一本体以显示上述扩充支撑架处于上述电力传输模式或上述数据传输模式。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切换单元包括按钮或拨杆。 基于上述,当扩充支撑架支撑电子装置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其中两边,而使电子装置能够立起。在此支撑方式下,扩充支撑架不需要大面积的底座便可达到稳定地支撑电子装置的效果,扩充支撑架可具有较小的体积以方便携带。此外,扩充支撑架的第二连接端口对接于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口,而使得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的第三连接端口可对电子装置提供供电或是传输数据的扩充功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装在一起的不意图; 图2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伸出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支撑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与图6是图4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扩充支撑架; 110:第一本体; 112:第一支撑部; 114、184:缺口; 116:容置空间; 120:第二连接端口; 130:第三连接端口; 140:切换单元; 150:第四连接端口; 160:电池单元; 170:状态显示单元; 180:第二本体; 182:第二支撑部; 10:电子装置; 12:第一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且能够提供电子装置支撑以及扩充功能的扩充支撑架。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请先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包括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当扩充支撑架100在未使用的状态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可如图1所示结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结合在一起时,扩充支撑架的尺寸接近名片的尺寸,而相当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需说明的是,上述仅是提供其中一种实际上可操作的扩充支撑架100的尺寸,扩充支撑架100的尺寸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2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I1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本体180,也就是说,当第一本体110靠近于第二本体180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之间受到磁力的吸引而固定在一起,因此,要分离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时,只要略为施力抵消两者之间的磁吸力即可将第二本体180分离第一本体110。当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之间的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也可以通过公母对接或是卡合等方式,以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本体180。 图3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伸出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2以及容置空间11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空间,第一支撑部112可伸缩地配置于容置空间116内,以缩小扩充支撑架100的整体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也可以直接外露于第一本体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可通过例如是弹簧或是双推结构等结构来使第一支撑部112可自动弹出于第一本体1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内可通过手动自行将第一支撑部112推出而外露于第一本体110。 图4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支撑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5与图6是图4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支撑架包括: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时,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使所述电子装置立起;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其中电信号适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所述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以及切换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所述电力传输模式或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育荷黄志伟李宏谅孙振伦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