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942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侧且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靠近其头部的侧边圆弧块、设置于其上侧的中间圆弧块、压紧块和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在使用时,可以将工件分别加持在所述侧边圆弧块和所述压紧块之间,所述中间圆弧块和所述压紧块之间,通过向下压紧所述中间压块可以将放置在所述压紧块两侧的工件全部压紧;所述多工位夹具包含有多个结构和尺寸一致的所述压紧块,则可以实现同时压紧多个工件,因此可以实现同时装多个工件,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夹具;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侧且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靠近其头部的侧边圆弧块、设置于其上侧的中间圆弧块、压紧块和弹簧;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在使用时,可以将工件分别加持在所述侧边圆弧块和所述压紧块之间,所述中间圆弧块和所述压紧块之间,通过向下压紧所述中间压块可以将放置在所述压紧块两侧的工件全部压紧;所述多工位夹具包含有多个结构和尺寸一致的所述压紧块,则可以实现同时压紧多个工件,因此可以实现同时装多个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多工位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夹具。
技术介绍
加工中心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设备,为实现其高效率的加工,夹具的配备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的夹具只能实现单工位的加工,加工完毕卸下已经加工好的工件,再装上新的工件坯体进行加工,这种类型的夹具不利于加工中心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位夹具,解决传统的夹具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工位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在靠近所述底板的边缘处排列成两列,两列所述第一通孔关于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中截面对称,且每列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一致;所述第二通孔沿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为三列,且两列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为2 ;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组成一组,所述第三通孔沿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4列,每列所述第三通孔包括至少4个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由三部分构成,其中间部分为矩形,两侧为半圆形,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侧且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靠近其头部的侧边圆弧块、设置于其上侧的中间圆弧块、压紧块和弹簧;所述中间圆弧块与处于所述底板的两端的所述侧边圆弧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压紧块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圆弧块之间或者处于一个所述中间圆弧块和一个所述侧边圆弧块之间,所述弹簧被所述压紧块压紧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中间圆弧块用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的螺栓将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侧边圆弧块用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的螺栓将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其中,所述侧边圆弧块包括穿设在其端面上的第四通孔、与所述侧边圆弧块的侧面倾斜设置的斜面和设置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且凹向所述侧边圆弧块的主体部分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四通孔的个数为2,且两个所述第四通孔关于所述侧边圆弧块的纵向的中截面对称;所述第四通孔为沿着所述侧边圆长度弧块的长度方向的通孔,且其直径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一致。 其中,所述中间圆弧块包括沿垂直于其端面方向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五通孔、设置于其两侧的直侧面、设置于所述直侧面的两侧且与所述直侧面成一定夹角的斜侧面、设置于所述斜侧面之间且凹向所述中间圆弧块的主体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五通孔的个数为2,其为通孔,且其直径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一致。 其中,所述压紧块包括中间压块和设置于所述中间压块两侧的侧边压块;所述中间压块为四棱台,所述中间压块包括沿着所述四棱台的高度方向从其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向下延伸的第七通孔和沿着所述四棱台的高度方向从其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八通孔,所述第七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在所述四棱台的高度方向上轴对齐;所述第七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八通孔的直径大,在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接触处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阶面。 其中,处于所述中间压块的两侧的两个所述侧边压块关于所述中间压块对称;所述侧边压块包括设置于所述侧边压块的下端的支脚、凹设于所述支脚内的第六通孔、设置于所述侧边压块的侧面且与所述侧边压块的侧壁倾斜设置的第一侧面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之间且凹向所述侧边压块的主体的第三圆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关于所述侧边压块的纵向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六通孔为盲孔,且其延伸到所述侧边压块内部的端部为锥形面。 其中,所述侧边压块与所述中间压块相接触的面为与其高度方向成一定夹角的第一接触面,安装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中间压块的侧面相互配合。 其中,安装后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七通孔内,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在靠近所述底板的边缘处排列成两列,两列所述第一通孔关于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中截面对称,且每列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一致;所述第二通孔沿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为三列,且两列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为2 ;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组成一组,所述第三通孔沿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4列,每列所述第三通孔包括至少4个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由三部分构成,其中间部分为矩形,两侧为半圆形,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侧且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靠近其头部的侧边圆弧块、设置于其上侧的中间圆弧块、压紧块和弹簧;所述中间圆弧块与处于所述底板的两端的所述侧边圆弧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压紧块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圆弧块之间或者处于一个所述中间圆弧块和一个所述侧边圆弧块之间,所述弹簧被所述压紧块压紧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中间圆弧块用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的螺栓将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侧边圆弧块用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内的螺栓将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在使用时,可以将工件分别加持在所述侧边圆弧块和所述压紧块之间,所述中间圆弧块和所述压紧块之间,通过向下压紧所述中间压块可以将放置在所述压紧块两侧的工件全部压紧;而且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包含有多个结构和尺寸一致的所述压紧块,则可以实现同时压紧多个工件,因此可以实现同时装多个工件,进行加工;提高交工效率。 图1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装配图。 图2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底板的仰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弹簧的主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中间圆弧块的俯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侧边圆弧块的俯视图。 图6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压紧块的侧视图。 图7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压紧块的仰视图。 图8是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的压紧块的主视图。 1-底板;11_第一通孔;12_第二通孔;13_第二通孔;2_侧边圆弧块;21_第四通孔;22_第一圆弧面;23_斜面;3_中间圆弧块;31_第五通孔;32_第二圆弧面;33_斜侧面;34-直侧面;4_压紧块;41_侧边压块;411-支脚;412-第六通孔;413-第一侧面;414-第三圆弧面;42_中间压块;421_第七通孔;422_第八通孔;5_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结合图1至图8对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进行详细说明。 本技术的多工位夹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位夹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1)沿着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在靠近所述底板(1)的边缘处排列成两列,两列所述第一通孔(11)关于所述底板(1)沿长度方向上的中截面对称,且每列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个数一致;所述第二通孔(12)沿着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为三列,且两列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12)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个数为2;两个所述第三通孔(13)组成一组,所述第三通孔(13)沿着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排列成4列,每列所述第三通孔(13)包括至少4个所述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三通孔(13)的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12)的直径小;所述第一通孔(11)的横截面由三部分构成,其中间部分为矩形,两侧为半圆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其上侧且沿着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靠近其头部的侧边圆弧块(2)、设置于其上侧的中间圆弧块(3)、压紧块(4)和弹簧(5);所述中间圆弧块(3)与处于所述底板(1)的两端的所述侧边圆弧块(2)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压紧块(4)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圆弧块(3)之间或者处于一个所述中间圆弧块(3)和一个所述侧边圆弧块(2)之间,所述弹簧(5)被所述压紧块(4)压紧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中间圆弧块(3)用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螺栓将其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侧边圆弧块(2)用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螺栓将其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海黄正彪郑思辉沈永君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鑫海精密铸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