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离合操纵机构和教练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904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离合操纵机构和教练车,副离合操纵结构包括具有铰接部的踏板总成以及相对于铰接部固定的连接臂,踏板总成设置有拉线连接件,连接臂上安装有拉线接头,从拉线接头引出的拉线芯线连接在拉线连接件上,踏板总成围绕铰接部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在从所述初始位置运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线芯线的最大摆动角度为12°由于拉线芯线在踏板总成的工作过程中摆动角度很小,不需设置滚轮进行过渡,因此能够减少对芯线的磨损并且降低长时间使用后的芯线变形量,从而提升拉线芯线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踏板总成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副离合操纵机构和教练车,副离合操纵结构包括具有铰接部的踏板总成以及相对于铰接部固定的连接臂,踏板总成设置有拉线连接件,连接臂上安装有拉线接头,从拉线接头引出的拉线芯线连接在拉线连接件上,踏板总成围绕铰接部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在从所述初始位置运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线芯线的最大摆动角度为12°由于拉线芯线在踏板总成的工作过程中摆动角度很小,不需设置滚轮进行过渡,因此能够减少对芯线的磨损并且降低长时间使用后的芯线变形量,从而提升拉线芯线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踏板总成的工作稳定性。【专利说明】副离合操纵机构和教练车
本技术涉及副离合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副离合操纵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驾校所使用的教练车常常需要配置副离合操纵机构,常见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机械拉杆式副离合操纵结构,缺点主要有不易在整车下布置机构走向,需要连带改动机构走向的周边总成较多,更改成本较大,离合器彻底分离时副离合操纵机构踏板臂旋转角度相比主离合操纵机构踏板臂旋转角度大很多,容易造成副离合操纵机构运动失真,影响副离合踏板机构操纵的人机舒适性;2、液压式副离合操纵机构,缺点主要有结构原理复杂,对驾驶员的操纵方式有要求,驾驶员操纵不当时会造成离合器受损,离合系统失效等问题;3、拉线式副离合操纵机构,其最为常见,但是所存在的缺点主要在于拉线连接踏板臂采用滚轮过渡,由于是芯线和滚轮直接接触,很容易导致芯线往复折弯而产生疲劳断裂,最终弓I发副离合操纵机构失效。 如图1所示,在常见的拉线式副离合操纵机构中,拉线接头安装在连接臂4’上,所引出的拉线2’经滚轮I’过渡后固定在踏板总成3’上,S卩,拉线2’的芯线贴合在滚轮I’上,因此,当踩下踏板总成3’时,拉线2’的芯线会随着踏板总成3’的摆动沿着滚轮I’的边缘不断的拉长,同时芯线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当松开副离合踏板臂时,芯线又会沿相反的方向收缩回去。因此,在踏板总成3’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的反复运动中,拉线2’的芯线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载较大,很容易造成芯线由于不断的往返运动,并伴随着芯线角度的不断变化,很容易造成芯线的疲劳断裂。另外,由于拉线2’是芯线运动过程角度变化过大,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芯线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导致需要调节踏板总成3’的初始位置来抵消芯线的塑性变形量,从而造成副离合操纵机构的踏板总成3’回位不彻底,稳定性差。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副离合操纵机构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离合操纵机构,该副离合操纵机构能够有效提升拉线芯线的使用寿命并且保证踏板总成的工作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副离合操纵机构,包括具有铰接部的踏板总成以及相对于所述铰接部固定的连接臂,所述踏板总成设置有拉线连接件,所述连接臂上安装有拉线接头,从所述拉线接头引出的拉线芯线连接在所述拉线连接件上,所述踏板总成围绕所述铰接部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其中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在从所述初始位置运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线芯线的最大摆动角度为12°。 优选地,所述拉线芯线在所述拉线接头的第一轴线的两侧之间摆动。 优选地,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拉线芯线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轴线的最大夹角为α 1,在运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线芯线摆动到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一轴线的最大夹角为α 2,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拉线芯线位于所述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轴线的最大夹角为α 3,其中满足α I = 4.5°,α 2 = 2.2°以及 α 3 = 2°。 优选地,所述拉线芯线的连接端在该拉线芯线的摆动平面上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踏板总成上。 优选地,所述拉线连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拉线芯线的摆动平面的第二轴线,所述拉线连接件围绕该第二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踏板总成上,所述拉线芯线固定连接在所述拉线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拉线连接件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踏板总成上另一端远离所述踏板总成延伸并具有连接所述拉线芯线的连接孔,该连接孔与所述拉线接头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拉线芯线穿过并锁定在所述连接孔上。 优选地,所述踏板总成包括踏板臂和设置在该踏板臂第一端的踏板,所述踏板臂的第二端具有所述铰接部,所述踏板距离所述铰接部的水平投影距离为LI,所述拉线连接件距离所述铰接部的水平投影距离为L2,其中满足所述L1:L2 = 1.2:1?2:1。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安装有所述拉线接头的拉线安装段,该拉线安装段斜向下延伸,并形成有远离所述拉线接头的拐折部,该拐折部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具有自由端,该自由端形成有安装所述拉线接头的安装孔,所述拉线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与该接头主体螺纹配合的两个锁定螺母,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具有供所述接头主体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通过的通槽,两个所述锁紧螺母分别锁紧在所述安装孔的轴向两端。 优选地,所述副离合操纵机构包括安装所述铰接部的安装底板,所述连接臂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铰接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铰接轴,以及固定在所述踏板总成上的轴套,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铰接轴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底板上固定有安装座,该安装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板,所述铰接轴依次穿过并锁定在所述两个安装板上,所述轴套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铰接轴伸出所述安装板并穿过所述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形成为η型结构,该η型结构包括两个安装板和位于该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臂包括加强部,该加强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教练车,包括位于副驾位置的副离合操纵机构,所述副离合操纵机构为本技术提供的副离合操纵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拉线芯线在踏板总成的工作过程中摆动角度很小,不需设置滚轮进行过渡,因此能够减少对芯线的磨损并且降低长时间使用后的芯线变形量,从而提升拉线芯线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踏板总成的工作稳定性。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副离合操纵机构从初始位置到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副离合操纵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副离合操纵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带局部剖视; 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副离合操纵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带局部剖视; 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副离合操纵结构从初始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 踏板总成2,4’ 连接臂 3拉线连接件4拉线接头 5拉线芯线6安装底板 11铰接部12踏板臂 13踏板21拉线安装段 22拐折部23加强筋 24安装孔25通槽 26加强部31连接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离合操纵机构,包括具有铰接部(11)的踏板总成(1)以及相对于所述铰接部(11)固定的连接臂(2),所述踏板总成(1)设置有拉线连接件(3),所述连接臂(2)上安装有拉线接头(4),从所述拉线接头(4)引出的拉线芯线(5)连接在所述拉线连接件(3)上,所述踏板总成(1)围绕所述铰接部(11)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在从所述初始位置运动到所述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线芯线(5)的最大摆动角度为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兵卫锋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