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束层组件及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808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束层组件及充气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束层组件用于充气轮胎、且至少由3层带束层层合而成,其中,通过使位于胎面侧的最外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比位于上述最外层带束层的1层内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小5%或5%以上等方法,能够使最外层或最内层、或最外层与最内层两方带束层的延展性至少高于构成与该带束层邻接地配置的中间层的带束层的延展性,因此能够在确保必要的抗拉强度的同时,提高抗弯曲性及耐切断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束层组件及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橡胶物品加强用钢丝绳的带束层组件(beltpackage)、和一种将橡胶物品加强用钢丝绳作为强化材料使用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用于加强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组件的钢丝绳必须具备高强度,一般多使用由数条钢丝捻合而成的钢丝绳。现有的钢丝绳中使用的线材(钢丝)均具有大致相等的抗拉强度,在带束(belt)层的最外层(最接近胎面的层)或最内层(最接近内衬层的层)中使用的钢丝绳的线材直径与构成上述两层间的带束层(中间层或主交叉层)的钢丝绳的线材直径相等或接近时,其线材抗拉强度与上述中间层或主交叉层中钢丝绳的线材抗拉强度大致相等。即使在具有不同的线材直径的情况下,也使用以下式(1)表示的抗拉强度线材直径换算值Z基本相等的钢丝绳。Z=TS/(238.7+937.2×φ-3699.1×φ2+3417.8×φ3)……(1)其中,φ为鞘钢丝(单捻或单丝情况下为钢丝)的线材直径(mm),TS为其抗拉强度(kgf/mm2)。具体而言,如图1的曲线图所示,用扭转次数(进行扭转试验,用断裂时的扭转次数除以相当于线材线材直径d的100倍的线材长度、即100d而换算成的值)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束层组件,所述带束层组件用于充气轮胎,至少由3层带束层层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位于胎面侧的最外层带束层与位于内衬层侧的最内层带束层中任一方或两方带束层的延展性至少高于构成与该带束层邻接地配置的中间层的带束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2-3 369125/2001;JP 2001-12-3 369130/20011、一种带束层组件,所述带束层组件用于充气轮胎,至少由3层带束层层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位于胎面侧的最外层带束层与位于内衬层侧的最内层带束层中任一方或两方带束层的延展性至少高于构成与该带束层邻接地配置的中间层的带束层。2、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比位于所述最外层带束层的1层内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小5%或5%以上。3、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比位于所述1层内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小5%~15%。4、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比位于所述1层内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少0.05重量%或0.05重量%以上。5、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比位于所述1层内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少0.05重量%~0.15重量%。6、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与位于所述1层内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分别为0.7~0.75重量%、0.8~0.85重量%。7、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比位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的1层外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小5%或5%以上。8、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比位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的1层外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线材抗拉强度小5%~15%。9、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比位于所述1层外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少0.05重量%或0.05重量%以上。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比位于所述1层外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少0.05重量%~0.15重量%。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与位于所述1层外侧的带束层中钢丝绳·钢丝的含碳量分别为0.7~0.75重量%、0.8~0.85重量%。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最外层带束层的钢丝绳的最外层鞘钢丝的以下述式表示的抗拉强度线材直径换算值比构成位于所述最外层带束层的1层内侧的带束层的钢丝绳的最外层鞘钢丝的抗拉强度线材直径换算值小5%或5%以上,抗拉强度的线材直径换算值Z=TS/(238.7+937.2×φ-3699.1×φ2+3417.8×φ3)其中,φ为鞘钢丝的线材直径(mm),在单捻或单丝情况下为钢丝的线材直径(mm),TS为其抗拉强度(kgf/mm2)。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束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