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71521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的制备等步骤。该方法采用液相自组装的方法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制得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其力学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有成为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还涉及该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在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迫切要解决的两大问题。采用清洁电能的新能源汽车代替原有的高污染的燃油动力汽车已势在必行。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瓶颈是安全可靠的动力型电池的开发。锂离子电池具有传统的动力电池所不具备的高能量密度、环境相容性好、无记忆效应、工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优点,已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源的发展方向。 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的锂离子正极材料有LiCoO2,LiNiO2,三元材料,富锂材料,LiMn2O4及LiFePO4,LiMnPO4等。但是这些材料的理论容量都过低,且需要高温烧结才能获得,费时费力且不环保。所以探索高容量、高效率、循环性能好和新型环保的正极材料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在众多正在研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中,三氟化铁(FeF3)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712mAh g-1),约为目前产品化氧化物材料的3倍。同时FeF3还原电位高,电化学可逆容量高,安全性能好且可低温合成,是新一代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三氟化铁(FeF3)的导电性差,在锂离子的脱嵌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极化现象,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容量衰减严重,降低了电池的效率和循环性能。 目前,改善FeF3正极的方法主要有:1.减小FeF3颗粒尺寸;2.优化FeF3正极导电性能。减小FeF3颗粒尺寸的目的主要是减小锂离子和电子扩散路径,增大电化学反应面积;优化FeF3正极导电性能则可提高电子在电极内部的传输效率,优化电化学性能。其中为实现优化电极导电性能的目的,已报道的方法有对正极材料掺杂改性;包覆导电聚合物;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V2O5、MoS2等。研究结果表明,导电剂和正极材料的结合方式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石墨烯因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这种典型的二维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石墨烯本身具有储锂特性,可以同三氟化铁(FeF3)进行复合,有效克服FeF3应用过程中的导电性差和极化严重等缺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石墨烯材料往往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制备得的FeF3/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担载量,远优于碳纳米管等其它碳材料。但是,与碳纳米管相比,化学还原的石墨烯材料的电导率相对较差,阻碍了电池实际容量和倍率性能的进一步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良、能量密度高的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电极在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改性Hummer法制得;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10-30min得石墨烯分散液;将九水合硝酸铁与氟化氢铵加入石墨烯分散液中60-100℃反应5-10h,离心,沉淀洗涤、干燥后,在氩气气氛中加热至200-350℃保温3-5h,即得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 (2)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浓硫酸中,室温搅拌36-60h,加热至65-75℃后,加入5ml浓硝酸保温反应1-3h,将反应体系加入超纯水中,过滤、冷冻干燥,即得水溶性碳纳米管; (3)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的制备:将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和水溶性碳纳米管分散于超纯水中,超声10-30min,过滤、干燥,在氩气气氛中加热至200-350℃保温3-5h,即得。 步骤(1)中,九水合硝酸铁与氟化氢铵摩尔比为1:1.5,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加入量为计算得到的九水合硝酸铁与氟化氢铵的产物中FeF3质量的1:(5-40);反应体系中,九水合硝酸铁的浓度为0.05-1mol/L,氟化氢铵的浓度为0.05-1mol/L。 步骤(3)中,水溶性碳纳米管和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的质量比为1:(5-40)。 步骤(3)中,采用超滤膜过滤,滤膜孔径为5-200nm。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上方法制得的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在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液相自组装的方法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制得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其力学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有成为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的潜力。由于采用的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的骨架结构,电极整体的电导率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同时由于采用的是柔性电极的设计,全电极的能量密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两步合成技术,首先通过液相合成方法获得FeF3-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然后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通过液相自组装的方法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由于上述材料又具有柔性,因此,可省去导电剂,粘结和作为电极材料载体的集流体,使电极的能量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FeF3-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SEM照片(标尺=1um)。 图2为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SEM照片(标尺=1um)。 图3为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和FeF3-石墨烯的柔性电极的倍率性能;由图可见,碳纳米管-FeF3-石墨烯柔性电极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浓硫酸的质量百分数为98%、浓硝酸的质量百分数为69%;,然而,浓硫酸的质量百分数为70-98%、浓硝酸的质量百分数为40-69%均能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对照例 FeF3-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包括以下步骤: (1)石墨烯分散液的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改性Hummer法制得;将还原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410398206.html" title="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改性Hummer法制得;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10‑30min得石墨烯分散液;将九水合硝酸铁与氟化氢铵加入石墨烯分散液中60‑100℃反应5‑10h,离心,沉淀洗涤、干燥后,在氩气气氛中加热至200‑350℃保温3‑5h,即得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2)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浓硫酸中,室温搅拌36‑60h,加热至65‑75℃后,加入5ml浓硝酸保温反应1‑3h,将反应体系加入超纯水中,过滤、冷冻干燥,即得水溶性碳纳米管;(3)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的制备:将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和水溶性碳纳米管分散于超纯水中,超声10‑30min,过滤、干燥,在氩气气氛中加热至200‑350℃保温3‑5h,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三维网络的FeF3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改性Hummer法制得;将
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10-30min得石墨烯分散液;将九
水合硝酸铁与氟化氢铵加入石墨烯分散液中60-100℃反应5-10h,离心,沉淀
洗涤、干燥后,在氩气气氛中加热至200-350℃保温3-5h,即得FeF3-石墨烯
电极材料;
(2)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浓硫酸中,室温搅拌36-60h,加
热至65-75℃后,加入5ml浓硝酸保温反应1-3h,将反应体系加入超纯水中,
过滤、冷冻干燥,即得水溶性碳纳米管;
(3)FeF3-石墨烯-碳纳米管柔性电极的制备:将FeF3-石墨烯电极材料和水溶性碳
纳米管分散于超纯水中,超声10-30min,过滤、干燥,在氩气气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奇孙岳明徐庆宇王育乔齐齐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