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261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包括一个扩张固定管和微量注射器,扩张固定管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直线形注射孔,使用时微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注射孔,针头长度大于注射孔长度;扩张固定管末端连接一个与扩张固定管具有折弯角的握持部,握持部末端连接气囊,所述的握持部、扩张固定管和管头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气孔,气孔末端连通气囊,气孔前端出口开设于管头顶面。扩张固定管插入直肠后,捏紧的气囊恢复,产生的负压将直肠吸紧于管头与扩张固定管的结合部位。管头与扩张固定管的结合部位的附近区域形成一个直肠折角,直肠贴紧扩张固定管前端面,使注射器针头能够容易内探到直肠。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成瘤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具体而言,是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立肿瘤动物模型时,大多采用皮下肿瘤细胞注射法。无论是肝癌、胃癌、宫颈癌、肺癌等,均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小鼠的皮下或肌肉,形成体表或皮下肿瘤。这样接种形成的肿瘤与临床常见的自然发生的肿瘤在生长环境和病程进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想建立肿瘤原位移植瘤,则多数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比如要建立直肠癌动物模型,需要将腹腔打开,将肿瘤细胞搁于肠壁下,实验难以操作,造成失误较多,且术后护理工作量大,动物死亡率高,也难以建立大量的动物模型供实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包括一个扩张固定管和微量注射器,扩张固定管前端面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凸出形成管头,扩张固定管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直线形注射孔,使用时微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注射孔,针头长度大于注射孔长度,注射孔的内侧端口位于管头上方的扩张固定管前端面、外侧端口位于扩张固定管的外端面;扩张固定管末端连接一个与扩张固定管具有折弯角的握持部,握持部末端连接气囊,所述的握持部、扩张固定管和管头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气孔,气孔末端连通气囊,气孔前端出口开设于管头顶面。 使用时,先将扩张固定管前端涂润滑剂,插入小鼠肛门内并固定,将注射器经注射针孔插入,将细胞悬液注入结肠壁下,退出针头,缓缓拔出护张固定管即可。扩张固定管起到固定直肠的作用。在将扩张固定管插入小鼠肛门之前,捏紧气囊,排出空气,扩张固定管插入直肠后,气囊恢复,产生的负压将直肠吸紧于管头与扩张固定管的结合部位。管头与扩张固定管的结合部位的附近区域形成一个直肠折角,直肠贴紧扩张固定管前端面,使注射器针头能够容易内探到直肠。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注射孔的直径为0.45-0.5mm,长度为8-10mm。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微量注射器针头直径为0.35-0.45mm,针头长度为14-16mm。 采用本专利技术建立小鼠直肠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对动物操作小,成瘤率高方便实用的优点,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接种成功率可达100%,手术后不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建成的模型具有与临床常见病例有较高的相似度,对病变局部的病理改变的及转移的观察研究更为直观,是开展结直肠癌防治研究更为适宜的动物模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扩张固定管,2-微量注射器,3-管头,4-注射孔,5-握持部,6-气囊,7-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包括一个扩张固定管1和微量注射器2,扩张固定管1前端面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凸出形成管头3,扩张固定管1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直线形注射孔4,使用时微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注射孔4,针头长度大于注射孔4长度,注射孔4的内侧端口位于管头上方的扩张固定管1前端面、外侧端口位于扩张固定管1的外端面;扩张固定管1末端连接一个与扩张固定管具有折弯角的握持部5,握持部5末端连接气囊6,所述的握持部5、扩张固定管1和管头3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气孔7,气孔7末端连通气囊6,气孔7前端出口开设于管头3顶面。 注射孔4的直径为0.45-0.5mm,长度为8-10mm。扩张固定管的直径为3-4mm,管头的长度为3-4mm。 微量注射器针头直径为0.35-0.45mm,针头长度为14-16mm,要求能控制注射量在20-50微升之间,也可用普通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代替。针头的长度要求非常精确,其申出固定管的长度为4-6mm。 以下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进行的人结肠癌SW480小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SPF级Balb/c裸鼠,雌雄各半,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细胞株,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由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张旭东教授赠送, 液体石蜡,北京中联化工试剂厂;PBS,自行配制。 直肠接种器,按照本专利技术自制,结构及规格如上所述。 1ml注射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针头规格,0.45×16.0mm。 试验方法:SW-480细胞株以含10%胎牛血清的RBMI1640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消化收集细胞,PBS洗1次,调整细胞密度至2.5×107/ml,待用。 操作方法:一人固定小鼠使其处于仰卧位,另一人持直肠接种管,捏紧气囊,在扩张固定管管头蘸少许液体石蜡,从肛门处缓缓插入,插入段全部没入肛门,放松气囊。注射器抽取细胞悬液,将注射器针头全部插入注射孔,缓慢注入细胞悬液40微升,轻轻旋转注射器90度,缓慢拔出针头,即可。     接种后动物常规饲养管理,每日观察动物的活动及采食情况,如果发现动物有死亡,及时解剖,观察记录直肠处是否有肿瘤生长。观察时间为30天,观察期结束,颈椎脱臼处死动物,解剖观察成瘤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统计小鼠的肿瘤生成率及淋巴结转移率。 结果,SW480细胞、Mel-CV细胞、 HCT-116细胞各接种动物20只,均成瘤,成瘤率均为100%,各种肿瘤成瘤后均有淋巴转移现象,但淋巴转移率不同。结果见下表。 各种肿瘤细胞成瘤率统计表 细胞株 动物数 接种量(微升) 接种细胞量 成瘤数 成瘤率% 淋巴转移率 SW-480 10 40 1×106 10 100 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扩张固定管(1)和微量注射器(2),扩张固定管(1)前端面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凸出形成管头(3),扩张固定管(1)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直线形注射孔(4),使用时微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注射孔(4),针头长度大于注射孔(4)长度,注射孔(4)的内侧端口位于管头上方的扩张固定管(1)前端面、外侧端口位于扩张固定管(1)的外端面;扩张固定管(1)末端连接一个与扩张固定管具有折弯角的握持部(5),握持部(5)末端连接气囊(6),所述的握持部(5)、扩张固定管(1)和管头(3)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气孔(7),气孔(7)末端连通气囊(6),气孔(7)前端出口开设于管头(3)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立小鼠直肠移植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扩张固定管(1)和微量注射器(2),扩张固定管(1)前端面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凸出形成管头(3),扩张固定管(1)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直线形注射孔(4),使用时微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注射孔(4),针头长度大于注射孔(4)长度,注射孔(4)的内侧端口位于管头上方的扩张固定管(1)前端面、外侧端口位于扩张固定管(1)的外端面;扩张固定管(1)末端连接一个与扩张固定管具有折弯角的握持部(5),握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平任连生杨喜花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肿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