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820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框架,用以承载储存装置。储存装置的底部具有多个螺孔。承载框架包含底板、多个定位销、侧墙以及防震件。底板用以承载储存装置。每一定位销设置于底板上,并插入并卡合对应的螺孔,进而防止储存装置相对底板水平移动或转动。侧墙连接底板。防震件设置于侧墙上,并位于侧墙与定位销中的至少其一之间。防震件夹持挤压于侧墙与储存装置之间,进而防止储存装置沿着垂直于底板的方向离开底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框架,用以承载储存装置。储存装置的底部具有多个螺孔。承载框架包含底板、多个定位销、侧墙以及防震件。底板用以承载储存装置。每一定位销设置于底板上,并插入并卡合对应的螺孔,进而防止储存装置相对底板水平移动或转动。侧墙连接底板。防震件设置于侧墙上,并位于侧墙与定位销中的至少其一之间。防震件夹持挤压于侧墙与储存装置之间,进而防止储存装置沿着垂直于底板的方向离开底板。【专利说明】承载框架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承载框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承载储存装置的承载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电脑业界有很多种固定储存装置(例如,硬盘或光盘机)的方式。通常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利用螺丝将储存装置直接锁固于电脑壳体上。 随着电脑的不断改进,出现了一些便于组装与拆卸的固定架。其中一种传统的固定架用以承载储存装置,并通过螺丝来锁固储存装置。在锁固有储存装置的固定架沿着电脑机壳内的导引件置入电脑机壳之后,还要再以螺丝将固定架锁固至电脑机壳,进而固定储存装置于电脑机壳内的位置。在后续进行储存装置的维修或更换之时,同样必须将储存装置、固定架与电脑机壳之间的螺丝全部卸下,始能将储存装置取出。换言之,不只将储存装置固定于固定架时要使用螺丝进行锁固,在将固定架固定于电脑壳体时也同样需要使用螺丝进行锁固。 然而,传统的利用螺丝来固定储存装置的位置的方式,不仅无法提升储存装置的组装速度,还非常耗费电脑主机的组装时间,致使电脑主机的组装成本提高。此外,由于螺丝的样式众多,例如「一字型」、「十字型」及「星型」等,所以在维修电脑主机的储存装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必须准备多种类型的螺丝起子来进行拆卸与组装螺丝,这将极为费时与不便。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与拆卸,且免用螺丝即可固定储存装置的固定设计,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载框架,其用以承载储存装置。储存装置的底部具有多个螺孔。承载框架包含底板、多个定位销、侧墙以及防震件。底板用以承载储存装置。每一定位销设置于底板上,并插入并卡合对应的螺孔,进而防止储存装置相对底板水平移动或转动。侧墙连接底板。防震件设置于侧墙上,并位于侧墙与定位销中的至少其一之间。防震件夹持挤压于侧墙与储存装置之间,进而防止储存装置沿着垂直于底板的方向离开底板。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侧墙的高度实质上与储存装置的高度相同。侧墙具有凹槽。凹槽由侧墙远离底板的边缘朝向底板凹陷形成。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承载框架还包含绝缘片。绝缘片设置于底板上,并位于底板与储存装置之间,用以使底板与储存装置电性隔绝。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绝缘片的区域涵盖设置于储存装置的底部的电路板,藉以使底板与电路板电性隔绝。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绝缘片的材料包含聚脂树脂(Mylar)。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定位销垂直地铆接于底板上。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定位销中最邻近防震件的定位销包含凸块,用以卡合对应的螺孔。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块为弹性体。 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块面向防震件。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框架通过设置于底板上的定位销分别插入并卡合位于储存装置底部的螺孔,进而达到防止储存装置相对底板进行水平移动或转动的二维相对运动的功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框架还使防震件夹持挤压于侧墙与储存装置之间,藉以提供储存装置足够的摩擦力,进而达到防止储存装置相对底板进行垂直移动的第三维相对运动的功效。相对地,在拆卸储存装置时,只要施加于储存装置的分离力量,大于防震件施加于储存装置的摩擦力,使用者即可轻易地将储存装置与承载框架分离。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框架在最邻近防震件的定位销上设置凸块,用以与储存装置的螺孔卡合,进而提升承载框架对于储存装置的固定性。藉此,传统以螺丝将储存装置固定于固定架上的锁固方式即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承载框架所取代,进而减少拆装螺丝时的繁杂手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承载框架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承载框架与储存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绘示图2中的承载框架与储存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绘示图3沿着线段4-4’的剖面视图。符号说明 1:承载框架16:防震件 10:底板18:绝缘片 12:定位销3:储存装置 120:凸块30:底部 14:侧墙30a:螺孔 140:边缘32:侧壁 140a:凹槽3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传统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承载框架I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承载框架I与储存装置3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绘示图2中的承载框架I与储存装置3的立体组合图。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框架I可以用来承载一般设置于电脑装置或服务器内部的储存装置3 (例如,软盘机、硬盘机、光盘机…等),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承载框架I可以用来承载并固定原本须采用螺丝锁固方式固定的任何电子装置,只要对于固定方式的便利性有需求的电子装置,皆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框架I方便且轻易地固定电子装置,进而取代采用螺丝锁固此种较繁杂的固定方式。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储存装置3的底部30具有四个螺孔30a,分别毗邻储存装置3的底部30的四个角落。如图1所示,承载框架I包含底板10、多个定位销12、两侧墙14以及防震件16。承载框架I的底板10用以承载储存装置3。承载框架I的每一定位销12设置于底板10上,用以插入并卡合储存装置3上对应的螺孔30a,进而达到防止储存装置3相对底板10进行水平移动或转动的二维相对运动的功效。 于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框架I包含三个定位销12,分别毗邻底板10的三个角落,藉以稳固地防止储存装置3相对底板10水平移动或转动,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若仅为了达到防止储存装置3相对底板10水平移动或转动的目的,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承载框架I仅需包含两个定位销12即可。 于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框架I的定位销12垂直地铆接于底板10上,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承载框架I的定位销12还可通过焊接、胶合、或挤压成型等方式制成。 承载框架I的两侧墙14分别垂直地连接底板10的两相对侧,并且两侧墙14相互平行。承载框架I的防震件16设置于侧墙14中的其一上,并位于侧墙14与最邻近侧墙14的定位销12之间。当储存装置3承载于承载框架I的底板10上,且每一定位销12皆插入并卡合对应的螺孔30a时,承载框架I的防震件16夹持挤压于上述的侧墙14与储存装置3的侧壁32之间,进而达到防止储存装置3相对底板10进行垂直移动的第三维相对运动的功效。换言之,承载框架I的防震件16不仅可对储存装置3提供防震的功能,还可提供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框架,用以承载一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的底部具有多个螺孔,该承载框架包含:一底板,用以承载该储存装置;多个定位销,每一该些定位销设置于该底板上,并插入且卡合对应的该螺孔,进而防止该储存装置相对该底板水平移动或转动;一侧墙,连接该底板;以及一防震件,设置于该侧墙上,并位于该侧墙与该些定位销中的至少其一之间,其中该防震件夹持挤压于该侧墙与该储存装置之间,进而防止该储存装置沿着垂直于该底板的方向离开该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宣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