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814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装置,包括:上模头、下模头、隔离片、固定螺栓、导流螺栓。下模头设置有连通第一物料供给装置的第一进料口及连通第一进料口的第一腔体。隔离片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出口、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出口、间隔部。导流螺栓设置有连通第二物料供给装置的第二进料通道及连通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二导流槽的第二进料入口。第一进料口、第一腔体、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出口形成第一流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二进料入口、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出口形成第二流道;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经由间隔部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涂布后的第二涂布层的一个边缘与第一涂布层的对应的一个边缘溶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装置,包括:上模头、下模头、隔离片、固定螺栓、导流螺栓。下模头设置有连通第一物料供给装置的第一进料口及连通第一进料口的第一腔体。隔离片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出口、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出口、间隔部。导流螺栓设置有连通第二物料供给装置的第二进料通道及连通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二导流槽的第二进料入口。第一进料口、第一腔体、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出口形成第一流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二进料入口、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出口形成第二流道;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经由间隔部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涂布后的第二涂布层的一个边缘与第一涂布层的对应的一个边缘溶合。【专利说明】涂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及储能方面显示优越的前景。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目前在锂离子电池的阴极膜片边缘涂布有辅助材料涂布层,但是现有辅助材料涂布层的涂布装置需要另设一套涂胶装置,即在阴极膜片的活性材料层涂布完成后,再在其边缘进行辅助材料涂布层的涂布,而且采用该涂胶装置调节困难,且会产生鼓边、漏涂、虚边、厚度不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其能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其能实现电池的极片的活性材料涂布层和辅助材料涂布层的同步涂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装置,其包括:上模头、下模头、隔离片、固定螺栓、以及导流螺栓。下模头与上模头配合,设置有:第一进料口,设置于下模头的外侧表面,连通外部的第一物料供给装置;以及第一腔体,设置于下模头,连通第一进料口。隔离片设置在上模头和下模头之间并形成涂布狭缝,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的部分区域形成,连通第一腔体;第一导流槽出口,位于涂布狭缝的一侧,连通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二导流槽出口,靠近第一导流槽出口设置在涂布狭缝的该一侧且位于第一导流槽出口外侧,连通对应一个第二导流槽;以及间隔部,形成于隔离片上的设置在涂布狭缝的该一侧的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出口和第二导流槽出口之间。固定螺栓穿设上模头、下模头及隔离片并将上模头、下模头及隔离片固定在一起。导流螺栓穿设上模头、下模头及对应一个第二导流槽,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沿导流螺栓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连通外部的第二物料供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入口,沿导流螺栓的径向方向设置,连通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二导流槽。其中,第一进料口、第一腔体、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出口形成第一流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二进料入口、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出口形成第二流道;第一物料通过第一流道和涂布狭缝涂布形成第一涂布层,第二物料通过第二流道和涂布狭缝涂布形成第二涂布层,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经由间隔部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且涂布后的第二涂布层的一个边缘与第一涂布层的对应的一个边缘溶合。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涂布层为电池的极片的活性材料涂布层,第二涂布层为电池的极片的辅助材料涂布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具有第二进料通道的导流螺栓并改进隔离片,能够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 本专利技术能实现电池的极片的活性材料涂布层和辅助材料涂布层的同步涂布,且可防止第二涂布层出现鼓边、漏涂、虚边、厚度不均等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导流螺栓的平面图;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隔离片的平面图; 图4为图2的圆圈部分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为图2的圆圈部分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为图2的圆圈部分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上模头341突起 2下模头342倒角 21第一进料口W2、W3宽度 22第一腔体LI长度 3隔离片35间隔部 31第一导流槽Wl宽度 32第一导流槽出口 C涂布狭缝 321倒角4固定螺栓 33第二导流槽5导流螺栓 34第二导流槽出口 51第二进料通道 52第二进料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包括:上模头1、下模头2、隔离片3、固定螺栓4、以及导流螺栓5。下模头2与上模头I配合,设置有:第一进料口 21,设置于下模头2的外侧表面,连通外部的第一物料供给装置;以及第一腔体22,设置于下模头2,连通第一进料口 21。隔离片3设置在上模头I和下模头2之间并形成涂布狭缝C,设置有:第一导流槽31,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3的部分区域形成,连通第一腔体22 ;第一导流槽出口 32,位于涂布狭缝C的一侧,连通第一导流槽31 ;第二导流槽33,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3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二导流槽出口 34,靠近第一导流槽出口 32设置在涂布狭缝C的该一侧且位于第一导流槽出口 32外侧,连通对应一个第二导流槽33 ;以及间隔部35,形成于隔离片3上的设置在涂布狭缝C的该一侧的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出口 32和第二导流槽出口 34之间。固定螺栓4穿设上模头1、下模头2及隔离片3并将上模头1、下模头2及隔离片3固定在一起。导流螺栓5穿设上模头1、下模头2及对应一个第二导流槽33,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51,沿导流螺栓5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连通外部的第二物料供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入口52,沿导流螺栓5的径向方向设置,连通第二进料通道51和第二导流槽33。其中,第一进料口 21、第一腔体22、第一导流槽31、第一导流槽出口 32形成第一流道;第二进料通道51、第二进料入口 52、第二导流槽33、第二导流槽出口 34形成第二流道;第一物料通过第一流道和涂布狭缝C涂布形成第一涂布层,第二物料通过第二流道和涂布狭缝C涂布形成第二涂布层,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经由间隔部35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且涂布后的第二涂布层的一个边缘与第一涂布层的对应的一个边缘溶合。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中,通过设置具有第二进料通道51的导流螺栓5并改进隔离片,能够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第一导流槽31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3的中间部分区域形成,而第二导流槽33贯通隔离片3的位于第一导流槽31外围的两侧区域且形成为两条。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涂布层为电池的极片的活性材料涂布层,第二涂布层为电池的极片的辅助材料涂布层。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取消了现有的辅助材料涂布层所使用的涂胶装置,从而解决了采用涂胶装置所带来的调节困难,且可防止第二涂布层出现鼓边、漏涂、虚边、厚度不均等问题。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涂布层的厚度为ΙΟμπι?100 μ m,第二涂布层的宽度为Imm?10mm。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涂布层的厚度与第一涂布层的厚度相同。可以通过调节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布装置,包括:上模头(1);下模头(2),与上模头(1)配合,设置有:第一进料口(21),设置于下模头(2)的外侧表面,连通外部的第一物料供给装置;以及第一腔体(22),设置于下模头(2),连通第一进料口(21);隔离片(3),设置在上模头(1)和下模头(2)之间并形成涂布狭缝(C),设置有:第一导流槽(31),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3)的部分区域形成,连通第一腔体(22);以及第一导流槽出口(32),位于涂布狭缝(C)的一侧,连通第一导流槽(31);以及固定螺栓(4),穿设上模头(1)、下模头(2)及隔离片(3)并将上模头(1)、下模头(2)及隔离片(3)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隔离片(3)还设置有:第二导流槽(33),沿上下方向贯通隔离片(3)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二导流槽出口(34),靠近第一导流槽出口(32)设置在涂布狭缝(C)的该一侧且位于第一导流槽出口(32)外侧,连通对应一个第二导流槽(33);以及间隔部(35),形成于隔离片(3)上的设置在涂布狭缝(C)的该一侧的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出口(32)和第二导流槽出口(34)之间;所述涂布装置还包括:导流螺栓(5),穿设上模头(1)、下模头(2)及对应一个第二导流槽(33),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51),沿导流螺栓(5)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连通外部的第二物料供给装置;以及第二进料入口(52),沿导流螺栓(5)的径向方向设置,连通第二进料通道(51)和第二导流槽(33);其中,第一进料口(21)、第一腔体(22)、第一导流槽(31)、第一导流槽出口(32)形成第一流道;第二进料通道(51)、第二进料入口(52)、第二导流槽(33)、第二导流槽出口(34)形成第二流道;第一物料通过第一流道和涂布狭缝(C)涂布形成第一涂布层,第二物料通过第二流道和涂布狭缝(C)涂布形成第二涂布层,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经由间隔部(35)实现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同步涂布,且涂布后的第二涂布层的一个边缘与第一涂布层的对应的一个边缘溶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晴周立卫吴映烁田文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