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9399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胶系统,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支撑管;分别与所述支撑管滑动配合的两根升降杆;与两根所述升降杆连接的上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面并且位于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的隔膜泵和压盘;在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压盘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导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供胶系统中胶桶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胶系统,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支撑管;分别与所述支撑管滑动配合的两根升降杆;与两根所述升降杆连接的上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面并且位于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的隔膜泵和压盘;在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压盘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导轨。本技术便于供胶系统中胶桶的更换。【专利说明】一种供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上的流体供给系统,具体涉及供胶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生产线上总装车间的玻璃密封胶、涂装车间内密封胶、PVC胶、裙边胶等均为桶装胶,胶桶运至车间后靠人力或小车或输送辊道来运输到供胶区,然后靠人工将胶桶搬运并定位到供胶区的定点位置后,实现空胶桶的拆卸,新胶桶(装胶后)的上线、定位、安装等。胶桶定位后,供胶系统利用隔膜泵及压盘装置实现胶桶内的胶体向外供应。在此过程中,胶桶的底面与供胶系统的底座之间是面贴合的方式,造成新胶桶上线、定位及旧胶桶的下线移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胶桶上线、下线的供胶系统,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胶系统,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支撑管;分别与所述支撑管滑动配合的两根升降杆;与两根所述升降杆连接的上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面并且位于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的隔膜泵和压盘;在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压盘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导轨。 优选地,所述压盘周边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上述供胶系统还包括辅助上胶装置,所述辅助上胶装置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和位于所述立板之间的滚筒,所述滚筒的高度与所述导轨的高度平齐。 优选地,所述滚筒与所述底板之间还铺有橡胶垫。 本技术在底座上设置了两条平行导轨,使胶桶的底面与供胶系统的底座之间成为线接触,从而便于胶桶在供胶系统上的移动和定位。 进一步地,压盘周边的密封圈能够保证供胶过程中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辅助上胶装置能够实现液压小车运送胶桶到位后直接运输对接,人工推动胶桶即能够使胶桶从液压小车到达滚筒上再到达导轨上,解决了人工搬运困难的问题,并能够防止胶桶侧翻。 进一步地,橡胶垫能够收集滚筒下方的杂物,定期更换、清洁橡胶垫能够防止杂物堵塞滚筒造成无法旋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供胶系统的轴测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供胶系统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供胶系统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供胶系统的辅助上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向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B-B线的剖视图。 上图中标记说明:密封圈1、底座2、压盘3、胶桶4、隔膜泵5、上横梁6、升降杆7、支撑管8、辅助上胶装置9、管路10、立板11、螺栓12、滚筒13、螺栓14、橡胶垫15、转轴16、底板17、导轨18、连杆1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在第一个实施例的供胶系统中,两根支撑管8固定在底座2上,两根升降杆7分别与两根支撑管8滑动配合,典型地,每一组支撑管8和升降杆7能够由气缸及其活塞杆来实现。上横梁6与两根升降杆7连接,并且在上横梁6下方,通过连杆19连接有隔膜泵5和压盘3,并且隔膜泵5和压盘3是位于两根支撑管8之间。压盘3周边设有密封圈I。底座2上,对应压盘3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导轨18。更换胶桶4时,升降杆7向上升起,带动上横梁6、隔膜泵5、压盘3及密封圈I向上升起,升到一定高度即能够推动胶桶4在导轨18上移动,从而将旧胶桶移走,然后将新胶桶推上导轨18,定位后升降杆7下降,排气后压盘3压紧胶桶4内的胶,此时密封圈I起到密封作用,胶桶4的更换完成。在隔膜泵5的作用下,胶桶4内的胶在隔膜泵5的泵取下由管路10向外供给。两条平行导轨18使胶桶4的底面与供胶系统的底座2之间成为线接触,从而便于胶桶4在供胶系统上的移动,并且便于胶桶4的左右移动使压盘3对准胶桶4的中心定位。 参考图2,在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中,供胶系统还增加了辅助上胶装置9。 结合图3至图6,其详细表明了辅助上胶装置9的具体结构。在辅助上胶装置9中,底板17通过螺栓12固定在地面上,两个立板11固定在底板17的两侧。在立板11之间,转轴16穿过滚筒13的中心孔并且通过螺栓14连接到立板11上。安装完成后,滚筒13的高度与导轨18的高度平齐,或者说如图3中的一组滚筒13的上表面与导轨18的上表面平齐。这样,需要更换胶桶4时,液压小车到位后,升降杆7上升,推动胶桶4在导轨18上滑动后到达辅助上胶装置9上,在滚筒13的作用下,胶桶4很容易地被推动到达液压小车上,而新的胶桶4通过辅助上胶装置9、导轨18很容易被置于压盘3下面并定位,解决了人工直接搬运困难的问题,并且能够防止胶桶4侧翻。 结合图5及图6可见,滚筒13与底板17之间还铺有橡胶垫15。橡胶垫15能够收集滚筒下方的杂物,被定期从底板17上拉出进行清洁或者更换,从而防止杂物堵塞滚筒13造成无法旋转。 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等效替换或者修改,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支撑管; 分别与所述支撑管滑动配合的两根升降杆; 与两根所述升降杆连接的上横梁; 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面并且位于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的隔膜泵和压盘; 在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压盘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导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周边设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上胶装置,所述辅助上胶装置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和位于所述立板之间的滚筒,所述滚筒的高度与所述导轨的高度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与所述底板之间还铺有橡胶垫。【文档编号】B05C11/10GK203955474SQ201420409968【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专利技术者】李艳霞, 吴吉霞, 潘辰, 李欣闻, 李晓琳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支撑管;分别与所述支撑管滑动配合的两根升降杆;与两根所述升降杆连接的上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面并且位于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的隔膜泵和压盘;在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压盘的下方,设有两条平行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霞吴吉霞潘辰李欣闻李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