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0700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及其制造方法,该悬吊带是由若干根间隔布置的纵向经纱与若干根间隔布置的横向纬纱经编而成的网眼织物,所述每根经纱均呈在纵向形成有若干个线圈的编链组织结构,所述各纬纱分别衬入且夹持在相邻经纱编链组织的线圈之间,将相邻经纱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该整体的两侧边缘的纬纱分别形成有弧线。经、纬纱均为聚丙烯单丝,单丝直径为0.1~0.2mm。悬吊带的单位面积克重为35~40g/m2,厚度为0.4~0.5mm,空隙率为35~40%。悬吊带制造方法包括编织步骤、热定型步骤和抽丝脱散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表面光滑,边缘无毛刺,且边缘明显比中间部位薄,大大降低了植入人体后的异物感,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悬吊带是由若干根间隔布置的纵向经纱与若干根间隔布置的横向纬纱经编而成的网眼织物,所述每根经纱均呈在纵向形成有若干个线圈的编链组织结构,所述各纬纱分别衬入且夹持在相邻经纱编链组织的线圈之间,将相邻经纱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该整体的两侧边缘的纬纱分别形成有弧线。经、纬纱均为聚丙烯单丝,单丝直径为0.1~0.2mm。悬吊带的单位面积克重为35~40g/m2,厚度为0.4~0.5mm,空隙率为35~40%。悬吊带制造方法包括编织步骤、热定型步骤和抽丝脱散步骤。本专利技术表面光滑,边缘无毛刺,且边缘明显比中间部位薄,大大降低了植入人体后的异物感,制造成本低。【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植入人体的盆底补片悬吊带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人造医用织物

技术介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女性性功能障碍。据统计,全球有数千万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我国的发病率为40%,约50%的五十岁以上女性患有盆腔脏器脱垂,29?35%成年女性患有压力性尿失禁,两症状的并发率高达63%。传统的治疗手段多以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为主,然而手术效果差,可导致阴道缩短和术后疼痛,并且易于复发。近年来,盆底缺陷修复和重建手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并提出了盆底手术的3R原则,即恢复维持解剖结构、修补加固缺陷组织以及合理应用替代材料。目前,补片和吊带系统成为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物,前者主要用于阴道壁及盆底缺陷的修补,后者用于尿道及子宫(阴道穹窿)悬吊。为了配合悬吊术的应用,国外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尿道吊带,通常采用的悬吊带是整张针织品裁剪而成的悬吊带,边缘的单丝是开放的,这种开放状态的单丝会造成吊带边缘有毛刺类现象,造成植入人体后异物感很明显。 申请号为201010286417.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所述的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和位于中部结构两边的边缘结构,所述中部结构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所述的编织方法包括(I)采用经编机设备,在做经轴时,选用一种或两种不同色彩、不同线径的聚丙烯单丝,采用针织经编编织技术,运用双梳同向垫纱编织方法制备而成经平组织的中部结构; (2)选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涤纶复丝材料或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在编织中将步骤(I)编织好的中部结构的两边的聚丙烯线圈用编链结构封闭而形成边缘结构。这种结构的悬吊带,虽然能减少吊带边缘毛刺现象,但这种悬吊带边缘通常比中间部位厚,在热定型后边缘明显变硬,这对于植入人体后的异物感也很明显,而且采用这种方法较难编织宽度窄的条状悬吊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这样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该悬吊带不仅表面光滑,边缘无毛刺,能满足人体使用强力要求,而且边缘比中间部位薄,从而能降低植入人体后的异物感。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的制造方法,采用该方法能编织宽度窄的条状悬吊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该悬吊带是由若干根间隔布置的纵向经纱与若干根间隔布置的横向纬纱经编而成的网眼织物,所述每根经纱均呈在纵向形成有若干个线圈的编链组织结构,所述各纬纱分别衬入且夹持在相邻经纱编链组织的线圈之间,将相邻经纱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该整体的两侧边缘的纬纱分别形成有弧线。 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经纱和纬纱优选均为聚丙烯单丝,所述聚丙烯单丝的直径优选为0.1?0.2臟。 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悬吊带的单位面积克重为35?40 g/m2,厚度为0.4?0.5mm,空隙率为35?40%。 一种制造所述盆底补片悬吊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编织一热定型一抽丝脱散,其中,编织步骤:在拉舍尔经编机上采用三把梳栉进行编织,所述三把梳栉包括在经编机上依次排列的前梳、中间梳栉和后梳,每个花纹循环为六个横列;在编织每个花纹循环时,三把梳栉均为满穿;前梳在针背不作横移运动,始终在一根织针上垫纱成圈,形成若干根间隔布置的纵向经纱且每根经纱在纵向具有若干个线圈的编链组织结构;所述中间梳栉和后梳始终在相邻的两根织针的针背进行横移运动,不垫纱成圈,使中间梳栉和后梳上的纬纱分别衬入且夹持在相邻经纱编链组织的线圈之间,将相邻经纱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网眼织物,在该整体网眼织物的两侧边缘的纬纱仅衬入且夹持在一根经纱编链组织的线圈内,从而使两侧边缘的纬纱分别形成有弧线;热定型步骤:将编织步骤中形成的整体网眼织物置于热定型机烘箱内进行热定型;抽丝脱散步骤:将热定型后的整体网眼织物,采用挑针每间隔5?8根经纱抽出一根经纱,所述整体网眼织物沿此经纱在纵向相互脱开分离,即可得到所述盆底补片悬吊带。 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热定型步骤中的定型温度优选为130°C,定型时间为lOmin。 采用上述悬吊带结构及制造方法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悬吊带是由拉舍尔经编机编织而成的经编网眼织物,因而不仅具有柔软质轻的特点,而且该悬吊带植入人体后,悬吊带中的网眼有利于其两面的组织营养交换和组织生长。 由于本专利技术悬吊带两侧边缘的纬纱仅衬入且夹持在一根经纱编链组织的线圈内,在其外侧处于无经纱编链组织线圈夹持状态,因而使两侧边缘的纬纱分别形成有弧线,这样的悬吊带边缘光滑、无毛刺存在,而且边缘明显比中间部位薄,因此大大降低了植入人体后的异物感,并且减少了死角,有效防止了细菌滋生感染。 本专利技术悬吊带的纵向拉伸强力高,完全能满足吊带在人体使用中的强力要求,且表面光滑。 本专利技术悬吊带的制造方法简单,在常规的拉舍尔经编机上仅使用三把梳栉即可编织,大大降低了悬吊带的生产成本。 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能编织宽度较窄的条状悬吊带,从而扩大了悬吊带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盆底补片悬吊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盆底补片悬吊带制造方法的编织运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该悬吊带是由若干根间隔布置的纵向经纱I与若干根间隔布置的横向纬纱2经编而成的网眼织物,所述每根经纱I均呈在纵向形成有若干个线圈I 一 I的编链组织结构,所述各纬纱2分别衬入且夹持在相邻经纱I编链组织的线圈I 一 I之间,将相邻经纱I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该整体的两侧边缘的纬纱2分别形成有弧线2 — I。 如图1所示,所述弧线2 -1为半圆弧,该半圆弧的直径优选为2?3mm。 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经纱I和纬纱2优选均为聚丙烯单丝,所述聚丙烯单丝的直径优选为0.1?0.2mm。 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悬吊带的单位面积克重为35?40 g/m2,厚度为0.4?0.5mm,网眼直径为2?3mm,空隙率为35?40%。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制造盆底补片悬吊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编织一热定型一抽丝脱散,其中,编织步骤:在拉舍尔经编机上采用三把梳栉进行编织,以聚丙烯单丝作为编织纱线,所述三把梳栉包括在经编机上依次排列的前梳GBl、中间梳栉GB2和后梳GB3,每个花纹循环为六个横列一?六;在编织每个花纹循环时,三把梳栉均为满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盆底补片悬吊带,该悬吊带是由若干根间隔布置的纵向经纱(1)与若干根间隔布置的横向纬纱(2)经编而成的网眼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经纱(1)均呈在纵向形成有若干个线圈(1-1)的编链组织结构,所述各纬纱(2)分别衬入且夹持在相邻经纱(1)编链组织的线圈(1-1)之间,将相邻经纱(1)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在该整体的两侧边缘的纬纱(2)分别形成有弧线(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张磊朱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医疗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